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工作内容的变革与创新
2018-03-31
一、引言
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当前完备的会计核算电算化应用的大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作为新的发展阶段被列到了发展计划中。管理会计又称“分析报告会计”,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财务会计资料及非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和报告,有利于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辅助决策者做出各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专门决策。
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工作将通过管理会计软件来实现。管理会计软件以预测和决策为核心,提供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功能,能准确、及时、可靠地将信息提供给管理层,辅助管理者做好企业的预决策,确保企业各类资源的合理使用,减少企业投资的盲目性,提高投资效益。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的思维也将随着发生变革,在数据思维上要从基于结果的分析向基于过程的挖掘转变,从基于单类型的结构化数据向多类型数据转变,从阶段性月度报告向实时报告转变,从单一功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向综合了多种管理会计工具在内的信息化管理即财务共享会计转变,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也发生变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工作内容的创新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模块有: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等,这些都属于单一功能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比单一功能的管理会计体系更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管理会计工作内容以财务共享服务为中心。
(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全面、科学和合理地完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信息化环境下,数据是成本管理的关键驱动力。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数据收集、过滤、清洗、挖掘,结合企业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的使用,将成本由核算层面推进到管理层面。
1.信息化环境下成本控制的变革
成本控制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使成本核算方法更加贴近实际,计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例如,企业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按业务所需进行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再利用云存储技术记录企业某一时间段内的详细成本信息,实现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企业再据此制定成本控制策略和成本控制方案,达到经营决策有据可依,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C企业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为例,C企业以定额成本为基础,通过对实际耗费与定额差异的量化分析,建立了成本耗费标准,形成了以实现成本领先战略为目标的标准成本体系。这套体系将原来的工艺技术、生产制造和财务管控这三个信息孤岛进行有机结合,摆脱了定额成本=消耗定额×标准成本的简单计算方法。C企业提出的定额成本是指将工艺流程、加工制造过程与定额数据匹配,制定符合实际的定额成本。再利用包括工艺进步因素、历史成本因素、年度预算因素、规模变动因素和产能变动因素在内的“五因素法”对定额成本进行分析比较和修正,形成标准成本。在消耗定额上,重新优化了已有的材料和工时消耗定额,并完善了专用工艺装备的消耗定额。
2.信息化环境下成本管理的创新
信息化环境使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内部成本控制,从整体上控制从原材料供应开始、历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直到最后销售的所有环节的成本,为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提供了机会。具体实施中,企业可将所有作业流程视为一个整体,整体布局和细分不同的成本控制单元,借助信息化技术对全价值链所有环节的作业数据进行分析,再制定成本控制优化方案,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自身的商业竞争优势。
以京东集团的全方位成本管理为例,京东是我国知名的综合网络零售商,他利用即时库存建立了高效的自营物流体系,并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体系。在该成本体系中,一切围绕“提高价值链效率”和“降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成本”两个目标,将成本管理嵌入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全方位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管理模式之一,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等各项组织资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预算控制监控执行过程,不断比对实际业务与预算计划,及时调整业务活动,达到合理配置组织资源,帮助企业最大化地实现战略目标。信息化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实现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统一化的管理、统一核算和资金分配,最终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管理体系之中。
以中国有色集团为例,中国有色集团围绕“成本管理和现金流”这一核心,实现了全业务流程预算管控平台。该平台以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将不同业务板块、不同业务部门、不同专业岗位的基础业务数据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审批流程中,再通过信息系统的计算逻辑自动根据业务数据生成财务报表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本量利分析法,研究成本、产量(销量)和利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与监控。
而在张矿集团的“两级”全面预算协同管理系统中,建立了集团级与矿厂级“两级”预算目标管控机制与预警机制。整个预算以资金为主线进行控制,矿厂级成本预算融合全面预算管控平台与物资管控平台,以单位成本标准模型为基础,实施单笔材料预算与基层部门预算等精细化预算管理。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组织绩效、员工绩效进行管理的综合系统,通过协调组织和员工的目标,促使二者达成一致,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绩效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指标,通过对员工工作数据的实时化、精细化、完整化、同步化的收集整理,再利用信息系统对员工过程绩效与结果绩效进行精细化的统计、多维化的分析,从而保证员工个性化、精确化的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最终提高企业目标的实现效率。
以ZZ药业的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为例。该药业公司成立了由高层管理者领导的、由各部门成员参与的跨功能团队,研讨和制定了企业战略指标体系,共同推动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围绕平衡计分卡建立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不仅给企业带来内部流程优化、客户管理增强、组织和人力及信息资本提升等各项非财务绩效,而且通过组织变革带来成本费用降低、盈利增长等财务绩效,实现了组织盈利性和成长性的双重提升目标。
而国家电网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则开启了基于战略执行的全员绩效管理变革体系,以解决由于集团规模扩大、运营复杂度上升而导致运营效率低下的矛盾。许继集团所建立的体系模型:①以公司全员目标责任体系为中心,将公司战略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工作中;②以全闭环绩效过程管理体系为主线,对公司经营目标实行全过程跟踪、辅导与评估;③以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绩效文化、信息技术为主的全面综合保障体系为基础支撑,全面支撑公司绩效管理高效运行。
(四)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公司(或集团)范围内的财务、采购、人力资源、法律、信息系统、研发等共用的职能或功能集中起来,高质量、低成本地向各个业务单元或部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财务共享服务既可以发挥规模效应、节约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证这些职能的质量和一致性。
财务共享服务关注点:①在整个集团里实行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②将原来基于成员单位组建的财务部门改造为基于业务类型组建的财务部门,并将业务类型中的标准化财务工作人员统一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③根据财务共享服务提供的服务流程再造财务流程,达到财务数据业务化和全程共享、财务流程标准化和模块化、分离基础业务与财务分析并构造集成财务信息系统;④以客户/服务模式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技术支撑财务共享服务功能的实现;⑤形成包括营销财务、产品财务、研发财务、海外财务、子公司财务在内的完整的财务体系。
例如中国铁建按业务职能将财务共享中心划分为资产费用科、收入成本科、票据归档科等6个科室,将同类单据的处理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建立了低成本高效率地财务共享中心。由于下属工程局较多,中国铁建的财务共享中心遵循“顶层设计、试点先行、逐步完善、集团推广”的原则进行建设和推广,并随之配套建立了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
国泰君安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将包括审查、记账、支付、监督、报表及核对等在内的基础性会计作业全部统一处理,例如,系统支持各营业部的员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费用报销申请等等,该系统的实现不仅提高了财务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使会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财务分析和报告上,更好地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预测决策支持。
三、研究总结
在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下,企业的信息化环境成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支撑环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断地促进和提升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外延与内涵。在新IT技术下,传统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的管理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却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形成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需要在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实现多方面的根本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和要求。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应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会计方法,企业都面临如何选择信息化软件产品、如何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的问题。这些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不仅要解决单一的管理问题,还需要与企业的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实现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一体化共融。摆在我们面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任务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创新管理会计理论,日益丰富管理会计实践,才能为引导山西省管理会计的探索和发展起到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