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8-03-31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馆员互联网+文献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互联网+”指的是应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更加深入地有效融合,进而创新出新的发展生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院校图书馆既面临诸多挑战,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担负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双重任务的文献信息情报中心,院校图书馆必须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努力提升服务深度与广度,加大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力度,将挑战转化成机遇,促使其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一、文献综述

图书馆作为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咨询服务,是学校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院校图书馆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优化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已成为图书馆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

夏萍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服务与创新》一文中提出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和读者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要想在这种大的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就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针对当前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从而更好地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有学者指出,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到了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项目之一,将会为今后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并提出互联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传统图书馆朝着数字图书馆方向转型,并且数字图书馆的出现让信息服务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和高效,从而让图书馆的功能在信息社会中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徐娜等人则认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元素将逐渐增加,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尹瑞芳在研究中提到网络和多媒体的发展让图书馆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而网络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和借阅方式能够满足读者阅读的新需求。

纵观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与文献资料不难发现,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读者的新需求,只有进一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变革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实现院校图书馆在发展中的突破。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

(一)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流平台

在院校图书馆服务中,参考咨询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体现出图书馆学当中的“五定律”。但就当前很多院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来说,所涉及的面都较小,通常仅仅只是文献查询、书目检索等常规咨询工作,整个服务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很少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参考咨询工作,而且利用效率比较低。[1]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院校在图书馆工作中可以加强对相关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这对读者认知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读者与图书馆资源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有效传播馆藏资源,将其存在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读者也能够享受到更加个性化、更便捷的服务。

(二)有助于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进一步优化

院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如数据库、视频、电子图书、纸质图书、纸质报纸、期刊等,具有一定的无序性、分散性以及独立性特性。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在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服务理念,积极构建出更加有序化、个性化的文献资源体系,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其信息载体及阅读方式能有所改进和优化。当文献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得到增强之后,相互之间就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可以按照类型、专业等要素对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统筹,这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

(三)有助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院校在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作为学院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高对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各院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加大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对数字资源的关注度与利用率,逐渐使数字资源占有相当优势。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应提高图书馆数据库的可操作性,做好建设与管理工作。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一)图书馆对学术信息的拥有比率不断降低

传统上,学术信息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正式出版的图书以及期刊等文献,而借助于互联网,大量散落于机构以及个人手中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过程产生的各型各类资料都可以作为学术信息快速广泛传播,学术信息的外延被大大拓展,非正式出版物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图书馆对学术信息的拥有比率就会不断降低,随之也会降低其应用价值,进而减少读者数量以及资源的使用率。[3]

(二)读者以及馆员的信息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读者以及馆员的信息素养与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之间的不相符合。图书馆的服务成效以及质量会直接受到馆员信息素养和学科专业水平的影响,因此加强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与馆员专业性的学习教育是十分迫切的。院校应该注重为馆员再学习、再教育提供机会和平台,引导其完成角色定位提升,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理念。[4]同时图书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读者所提供的信息素养学习教育机会也会更多。由于图书馆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十分丰富,需要馆员充分地发挥出处理信息、综合应用信息的能力,加强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开展数字资源应用的培训工作,以促进馆员以及读者信息素养及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整合理念以及整合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合理,因而院校图书馆内部文献资源还不能很好地进行优化整合,造成其资源管理比较涣散,各数据库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尚不明确,难以构建统一、整合的检索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难度。同时对于各个院校图书馆来说,相互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意识,难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各自馆藏资源。馆际互借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其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各高校及公共图书馆、成员馆等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5]但是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各院校之间很难实现馆际互借,所有信息咨询、资源利用以及动态更新等都还只是局限于馆内,进而导致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在“互联网+”下加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空间要素的有效利用

无论是从读者角度,还是从图书馆自身的角度,在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空间要素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在“互联网+”的环境当中,可以在个人的终端中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储存各种电子图书等资源,甚至全球的资源能够实现共享,读者享受阅读乐趣,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大大延伸了读者的阅读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应该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读者,加强差异化竞争。需要对读者需求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地对接读者的时间与空间,以确保读者应用图书馆资源的过程快捷便利。院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确保网点的分布、资源的互动性两个条件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7]

(二)构建多元化的读者沟通方式

为了促进图书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就必须打破图书馆原先的服务理念,注重对工作方式、服务方式的创新。尤其是对于参考咨询服务来说,必须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持有较高的敏感度,同时还需拥有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确保与读者之间互动和沟通的有效性,积极构建信息接收、反馈以及传递的长效机制。读者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对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的方便性、快捷性要求高,因而院校在图书馆建设当中需要加强对网络新平台、新媒介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新媒介形式多样化、发布便捷性、及时化、移动化等特点的有效应用,能够确保活动信息、服务信息等发布的及时性,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会更加便捷、快速。[8]比如就微信公众号来说,是目前具有较高关注度的信息平台,可使信息交互、操作更加直观、简单,能够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以及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三)为读者提供多方位的嵌入式服务

嵌入式服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主动式服务,是延伸院校图书馆馆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一种形式,也是保证读者能够享受到多方位服务的必要措施。

1.在合理构建学科文献资源的过程中,院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对与学科专业化对接的参考咨询服务的有效开展,比如可以将服务对象划分成学院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研项目课题小组等几种类型,以提高文献资源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就服务内容来说,主要包括辅助查找文献资料、协助使用数据库资源、提供数据库推荐、图书馆对相关文献的二次加工等多项内容,这种做法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其专业化服务理念和水平也能够有效增强,有助于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其业务水平。

2.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等平台向读者采用嵌入式服务,将培训讲座、新书推荐等图书馆中最新的资讯进行实时推送,使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中的资源状态,从而更好地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这对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以及纸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读者的综合信息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9]

(四)有效融合馆藏资源与服务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要积极创新其发展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渗透,重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对于院校图书馆来说,其服务水平和馆藏资源建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需要加强服务水平与馆藏资源的融合,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的改进和创新。首先需要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信息资源平台来引导读者及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中资源的获取方式、服务方式、资源情况、最新动态等。其次需要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通过开展调研工作,对读者的反馈信息、阅读需求等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实施信息推送。馆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需求等进行在线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高其服务效益与效率。

[J].学理论,2015(24).

[35]郑石明.大数据驱动创新创业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03).

[36]张立真,付培凯,王华.基于系统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2).

[37]陈浩凯,徐平磊.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05).

[38]陈虎,张旭辉.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

[39]陶丹,陈德慧.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5).

[40]李明章,代吉林.我国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基于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41]舒福灵,赖艳,景玲,李幼平.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探究[J].教育探索,2012(01).

[42]冯艳飞,童晓玲.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43]高苛,华菊翠.基于改进AHP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2015(04).

[44]高希,何蔚超,杨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理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2).

[45]李旭辉,胡笑梅,汪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基于群组G1法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

猜你喜欢

馆员互联网+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