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困境、成因及路径优化

2018-03-31王芬阳

实事求是 2018年5期
关键词:从政廉政心态

王芬阳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 湖南 娄底 41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这为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实践的反应,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是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塑造清新明朗的政治生态的重要条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新生态背景下,从严要求的“紧箍咒”越念越紧,一些“旧套路”逐渐显得无效或无用,一些“潜规则”逐渐被打破,旧政治文化逐渐向新政治文化过渡,旧政治生态逐渐向新政治生态转变,因此,亟需强化领导干部廉政意识,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调适领导干部从政心理,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领导干部廉政心态是指领导干部的从政目标、从政行为、从政过程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的某种统一体,具有直接现实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流动性、情景性。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影响着廉政行为及廉政目标,自然也关系着党风廉政建设。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研究维度运用不同研究方法针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这一问题开展相关性研究,以“廉政心态”和“廉政心理”为关键词,以“文献”为分栏,发现关于“领导干部廉政心态”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作用。宋焱(2017)认为正义感和敬畏感是衡量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健康与否的两个重要因素,正义感廉政心态和敬畏感廉政心态是领导干部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的心性使然;[2]彭丽丽(2017)认为导向作用、预防作用、激励作用、警示作用是廉政心态对领导干部的四大作用。[3](P50)第二,廉政心态的影响因素。彭丽丽(2017)认为领导干部抵制诱惑的能力、侥幸心理和廉政教育实效性不强是影响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三大因素。[3](P51)第三,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宋焱(2017)认为培养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品质必须从培养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做起,一要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具有正义感、敬畏感廉政心态的作用,二要通过自律修养和他律修养促使领导干部正义感、敬畏感廉政心态的养成和强化;[2]彭丽丽(2017)认为通过领导干部自身方面、保障机制方面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领导干部廉政心理建设路径;[3](P52)黄德林(2009)认为一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要加强自省、自警和党员意识,三要有民主的心态,四要加强学习,培育廉政心理。[4]第四,廉政心态其他成果。例如钟思雨、赵瑞奇(2018)从文化逻辑、心理逻辑、政治逻辑三个维度解析日本廉政现象;[5]高信奇(2016)从规训权力的视角分析廉政文化建设的心理向度,即恐惧感;[6]丁江(2011)则论述了廉政心理教育机制、自我心理约束机制、腐败心理预警机制、腐败心理矫正机制为一体的廉洁从政心理防线。[7]经过梳理,以“廉政心态”为主题进行CNKI文献检索共得17条有效信息,以“廉政心理”为主题进行CNKI文献检索共得62条有效信息,这表明:一关于“领导干部廉政心态”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同时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建设等领域研究成果较多;二从外部分析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作用的成果居多,但相对缺少从内部分析为什么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三研究成果侧重在解析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影响因素、不健康的从政心态以及如何培育健康的从政心态等方面,而相对缺少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本文针对上述关于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研究成果存在的三个不足之处,从领导干部的四大属性出发,揭示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逻辑,尤其是揭示了领导干部的廉政属性决定必须培育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拓宽了学术界相关研究视角和研究空间,进一步从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维度剖析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困境及成因,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学术界关于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困境问题分析成果不足的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构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培育路径,一方面丰富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问题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指导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实践。

二、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逻辑

属性直接决定事物的状态与方向,甚至趋势,要对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进行分析,就必须要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属性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领导干部从政具有政治属性、公共行政属性、职业属性、廉政属性,这四大属性决定了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逻辑。

1.政治属性。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8]这在国家法律层面和国家制度层面明确了我国公共权力的来源依据、行使主体、行使去向。领导干部是经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赋予权力、监督权力、罢免公职,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领导干部政治方向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保证宪法的绝对地位,政治角色是国家的管理者与服务者,政治定位是人民的“仆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政治权力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人民,政治责任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宪法负责,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的秘密和党的决议,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公共行政属性。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构为主体(立法、司法机构除外),对社会公共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有效活动,具备法治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责任原则四大原则,具有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实施管制、宏观调控的价值功能。领导干部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工作人员,因而具有公共行政属性,即公共性是政府(领导干部)的本质属性体现,政府(领导干部)行为即公共行为,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治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权力行使的第一原则即要为公众服务,归根结底,领导干部掌握的是公共权力,使用的是公共资源,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搞好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实现公共服务效能的最大化,这就是领导干部公共行政的定位。同时,财政是领导干部收入及其福利保险等来源的唯一渠道,公私不分,利用权力进行寻租是领导干部违背公共行政属性的典型体现。

3.职业属性。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从事的在社会分工活动中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作,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进而获得精神需求,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功利性、技术性与时代性,个人的需要与个性、社会因素、个人认识与情感、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职业需求等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沉重的负担事业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一切人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长存。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9](PP459~460)这就表明人民利益、大众利益、公共利益将是我们工作的判别标准。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别领导干部,具有自己特定的职业属性。第一,执政党的代言人。公务员是执政党的工作人员,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是代表政府,对外讲话办事,就是本组织的主张,不可以从所谓自己的理解出发。第二,目标必须是高度的全员一致性。公务员是一元的,政府形象、主张都是一元的,具体的一些思想、方法可以允许内部交流,但对外决不能出现不同的声音,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政府任务的完成,共同目标在公务员的职业角色认知中是非常重要的。

4.廉政属性。廉政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廉政是政治生活的一种政治状态,是由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建设、政治生态、政治治理等诸多要素构成的良性政治系统;狭义的廉政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能时清正廉洁的一种政治取向和从政行为,廉政意识影响领导干部的廉政实践,廉政实践影响领导干部的廉政取向,廉政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实践,领导干部的政治属性、公共行政属性、职业属性决定了领导干部的廉政属性。政治属性是廉政的制度起点,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的适当让渡,而党和政府是人民权力和意志的代表者、践行者,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的公共权力不能非公共运用,不能以权谋私,从政行为结果要透明、公开、公正、法治,这是领导干部廉政的制度逻辑。公共行政属性是廉政的政治起点,领导干部的公共权力由公共产生、为公共服务、护公共利益、对公共负责、受公共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领导干部廉政的政治逻辑。职业属性是廉政的利益起点,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党的工作人员,而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就意味着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大众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领导干部廉政的利益逻辑。从而,领导干部的廉政属性决定了领导干部要对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妥善处理好公与私、政府与政党、政府与人民、政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三、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困境及成因

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是提炼有针对性策略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分析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所存在的困境及成因,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廉政认知不足、廉政干预不够、廉政教育不强、廉政制度不畅使其廉政心态培育存在认知困境、干预困境、教育困境、制度困境,影响着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形成、廉政价值的取向与廉政实践的开展。

1.认知困境:廉政认知不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认知是实践的客观反映,正确的认知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成效。当前,领导干部所在组织重视廉政建设,却忽视廉政心态培育;重视政绩,却忽视政德;重视考核,却忽视激励;重视监督,却忽视容错,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认知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主体认知不足。一方面是领导干部所在组织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功能认识不足。目前,中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层层监督,级级考核,上级对下级的绝对领导,下级对上级的绝对负责,没有意识到廉政心态对领导干部廉政、善政的重要价值功能,更没有妥善处理好廉政心态、廉政意识、廉政形式、廉政实践四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领导干部所在组织上级部门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复杂性、非理性、难以控制性、时空性,忽视了对领导干部廉政价值取向的充分把握和有效引导。第二,领导干部对廉政心态认知不足。领导干部自身忽视廉政心态对廉政行为的影响功能,忽视廉政文化对廉政实践的滋养功能,任何腐败现象的发生,首要原因就在于领导干部的廉政认知程度不足,政治认知水平不高,自然也难以产生廉政、善政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2.干预困境:廉政干预不够。心理是指自然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是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的统一,心理直接影响着心态,健康的心理促进良好心态的形成。日前,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见诸报端,尤其因抑郁等自杀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成为关系到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一个重大问题,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干预目前呈现出事后控制强,事前控制弱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当前的领导干部心理存在着干预困境。首先,心理是自然人复杂的活动。人的心理不是一般的物质性运动,生理结构影响心理状态,人的大脑是人的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具体反应,涉及的系统、因素众多,有的可能是因为贪污腐败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的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家庭压力大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进行干预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其次,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特殊性。领导干部是国家公职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政党、政府的形象,其手中所拥有的权力属于公共权力,这也就意味着领导干部不仅要向上级负责,还要向人民负责,不仅要受上级监督,还要受人民监督,碍于这种特殊性,领导干部往往隐瞒个人的心理问题,这种特殊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干预的难度。

3.教育困境:廉政教育不强。教育具有培育、引导的重要功能,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也需要发挥教育的作用。目前,对领导干部开展的廉政教育较多,诸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宪法宣誓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等,在某种程度上对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预防腐败产生具有一定的作用,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仍然存在着教育困境。一是正面教育偏多,反面教育偏少。反面教育与正面教育都是廉政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廉政建设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中,对于领导干部的正面教育较多,反面教育较少,容易导致反面教育的震慑、警醒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事前教育偏多,事后教育偏少。对于领导干部的教育多是事前的正向教育,事后的教育较少,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致使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相对缺失的原因之一。三是教育与监督的衔接力度不够。当前,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采用教育引导、情感认同、政治认同的方式居多,监督的体制机制仍然不健全,监督的领域、力度、方式仍待于完善,同时,教育与监督二者之间的衔接力度不够,导致融合发挥作用不明显,功能不强。

4.制度困境:廉政制度不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1]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制度的运行、制度的监管仍面临诸多问题的考量,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首先,廉政制度具有复杂性。领导干部廉政制度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宏观体系,涉及的因素众多,尤其是当制度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权力与义务纵横交织,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廉政制度的结构性和复杂性。其次,制度监管的效度不够。目前,我国的领导干部监督体系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相结合,为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监督作用,但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的突起,虽然网络监督存在着诸如非理性、虚拟性等一系列弊端,但网络监督传播速度快、传播影响力大,在领导干部监督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舆情在政府治理过程中日益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传统监督的效度不够。最后,激励制度不畅。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格局是一种压力型、垂直型管理体制,绩效考核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量化指标型,在当前的领导干部保护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大打折扣,尤其是推进改革的力度将迟滞,存在观望态度,甚至怠政现象,同时又由于官场的陋习,导致部分干部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出事就是政绩”“干多干少都一样”等,归根结底就在于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不畅,激励制度不畅。

四、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路径

结合领导干部从政的四大属性,针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培育的四大困境及其成因,笔者认为需要从构建廉政情感认同机制、构建廉政心态干预机制、构建廉政文化滋养机制、构建廉政制度保障机制这四个层面对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培育路径进行优化。

1.构建廉政情感认同机制。领导干部廉政情感认同包括认知感、正义感、敬畏感、责任感、信任感、政治感、文化感,是领导干部对廉政建设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意、肯定的情绪与态度,对廉政文化、廉政心态、廉政意识的道德论证、客观认知、行为实践产生强大的理论与实践力量。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需要构建廉政情感认同机制。首先,需要增强领导干部对廉政的认知水平。既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为执政、廉政、善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廉政认识水平奠定基础,也要提高领导干部对廉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知,尤其是廉政关系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关系到政党与人民、政府与人民、领导干部与人民之间的信任,也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口碑”和“饭碗”。其次,强化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正义感和敬畏感。正义感廉政心态是基于公平正义的原则框架,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体系的要求,符合党组织和人民的要求,即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敬畏感廉政心态是领导干部从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党纪国法,道德真理保持一种敬重、畏惧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性心态。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增强正义感和畏惧感的情感认同,强化正义在从政中的价值导向,明确划分好公与私的界限,妥善处理好领导干部与政党、政府、市场、人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当敬畏真理、敬畏党纪国法、敬畏道德规范,以敬畏感为尺,丈量廉政行为,强化廉政法治情感认同。再次,强化领导干部廉政心态的责任感和信任感。领导干部要增强公共行政属性和职业属性的认同,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工作是人民安排的,有权力就有职责,有权利就有义务,营造新型政商关系,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后,强化领导干部廉政心态政治感和文化感。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需要增强领导政治感,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在大是大非问题及原则性问题上必须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尤其要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需要增强领导干部文化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从政行为中,也渗透到廉政实践中,强化文化认同,加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情感,发挥文化的廉政导向功能。

2.构建廉政心态干预机制。心态是意识的再现,是行动的先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干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障碍性心理干预,另一类是发展性心理干预。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需要构建廉政心态干预机制。首先,培养领导干部积极进取的从政心态。建立健全自我扬弃、自我否定、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归零心态和“空杯”心态,促使发现问题有新视角、解决问题有新方法、推进工作有新思路。其次,健全领导干部心理咨询和心理管理机制。近年来,领导干部因抑郁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有些是因为贪污腐化而畏罪自杀,有些则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不满现状、家庭压力、感情纠纷等。据调查显示,当领导干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寻求与上级组织谈话的人数仅仅占比9.6%,这就表明领导干部心理问题解决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不顺畅,基于反腐败斗争和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双重形势,亟需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管理机制。再次,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构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领导干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预防领导干部心理问题扩大化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领导干部心理状况恢复平衡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要健全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监测体系;另一方面要促进领导干部心理评估、干预、教育、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同时也要建立组织支持机制和社会支持网络,从而筑牢领导干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最后,建立领导干部家庭和组织联合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家庭引导在预防领导干部心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家风生态;另一方面要促进领导干部家庭和组织的协调互动,组织可通过实地调研、建立档案等形式加强与领导干部家庭之间的联系,这样既便于增进对领导干部的了解,也便于家庭将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组织,将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有效预防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发生。

3.构建廉政文化滋养机制。廉政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各类政治主体从政行为和价值取向在文化上、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反应,是人民对廉政意识、行为规范、价值信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评价、生活方式的一种综合,是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深刻地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廉政心态与廉政意识,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需要构建廉政文化滋养机制。首先,高度重视廉政文化,提高建设廉政文化的思想觉悟。廉政文化包括精神价值、实物制度、社会生活三个层面,关系到社会环境的公平正义,国家机器的高效运行,政治生态的清正廉洁,家庭美德的从善乐善。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倡导建设优秀廉政文化的价值回归,提高领导干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领导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内容、意义、原则、要求和方法论的认识高度。其次,推进廉政文化协同建设。一方面,领导干部不仅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而且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客体,协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需要重点突出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双重身份;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与社会大众应通过持续有效的互动,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深化廉政文化理论与廉政实践的深度融合。建设廉政文化,要注意分析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困境、重点、难点,在尊重廉政文化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领导干部廉政品德。再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大力破除腐朽、封建官场陋习,不断强化民本位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革命精神信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廉政文化价值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廉政价值观念的引导,调整、转变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另一方面要关注领导干部精神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最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法系统化。综合利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资源、西方廉政文化建设经验、政党建设历史中的文化资源,为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营养来源。运用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廉政文化,拓宽廉政文化建设的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创造具有丰富内涵的廉政文化作品,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4.构建廉政制度保障机制。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制度是保障,也是关键,需要构建廉政制度保障机制。首先,要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市县党委建立巡查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1]这就表明,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和廉政意识,关键在于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生态和廉洁无私的从政取向。其次,要健全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1]监督是培育领导干部廉政心态与廉政行为的“杀手锏”,监督的广度、深度、强度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的廉政程度,为此需要健全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一方面要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强化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另一方面促进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和同级相互监督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尤其要深化政治巡视、经济审计、生活巡查、作风调研,同时要促进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通力合作,增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合力。最后,要健全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从政心态影响从政行为,从政行为影响从政生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和领导干部保护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领导干部没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从政环境,那么领导干部的观望态度和怠政现象仍然会进一步呈现扩大(增加)趋势,监督与保护、肯定与惩戒之间是对立统一、融融共生的,如果对领导干部只有监督而没有保护,只有惩戒而没有肯定,那么将会使领导干部的改革精神与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激励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领导干部,营造良好的从政生态将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良好的从政心态的形成。

猜你喜欢

从政廉政心态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廉政之歌
还是“看掐架”心态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从政德为本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
普罗霍罗夫的从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