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下的无锡精微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

2018-03-31赵雪玉

纺织报告 2018年3期
关键词:无锡刺绣技艺

赵雪玉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中,刺绣是其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无锡精微绣更是刺绣中的精品。它与苏绣同根同源,其出现与无锡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加体现了无锡人“小精致”的生活追求,无锡精微绣以画辅绣[1],从中不断汲取营养,绣法多样,针法丰富,灵活多变,其艺术特征可概括为三个字:精、细、难[2]。

1 无锡精微绣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越来越受到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刺绣作为曾经的生活必需品,慢慢变为一项具有观赏性的技艺。无锡刺绣也面临同样的状况,对于精微绣这种精益求精,耗时长的工艺而言,很难实现现代工业追求的流水化。虽然无锡精微绣于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非遗项目,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其表现主题比较小、创作主题比较窄、技艺复杂、要求高、耗时长、传承人培养周期长,同时传承人年龄老化,年青人又不愿意学,至到2016年,从事锡绣技艺传承的人员不超过100人,从这样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传承人正在逐步流失[3],传承规模处于衰落的困境。

2 无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向

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摇篮,纺织服装业一直是无锡五大产业支柱之一,但是随着国际市场、金融环境等的变化,传统纺织服装产业污染比较大,产业转型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两三年,无锡四成的纺织企业都在亏损。新环境下,如何实现传统服装产业的脱胎换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国家层面提出了“中国智造2025”,江苏提出了“强”、“富”、“美”、“高”四字方针,这个思路决定了无锡的纺织服装业必然要走内涵性,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道路。2016年《无锡市“十三五” 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握服装服饰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继续拓宽国际化视野,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以设计开发细节与品牌经营为导向,服装产业向个性化、层级化、高端化发展。另外,无锡作为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历史名城,要想保持原先这份土壤文化不被丢掉,势必要把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并加以保护传承,而精微绣就是其传统文化之一。

3 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精微绣的传承与创新

3.1 如何进行传承

3.1.1 传承人的培养

传承的核心是技术,解决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撑,原来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多以血脉相传的形式出现,很多老一辈的传承人思想保守,不愿将这些传统技艺传给外人,而他们的子女又不愿从事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精微绣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传承人少,现在急需传承人群体。因而,我们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思想,不拘形式进行传承人的培养。目前传承人群体的培养主要来源于现代技术型产业工人,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现代产业工人,支撑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也正是这些产业工人。所以在高职院校中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课程体系,对于解决传承人流失的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3.1.2 核心技术的传承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还要看传承人的悟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就能很好的掌握其核心技术,所以在传承人培养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分层培养的方式来对传承人进行培养,对有悟性有能力的人进行核心技术的培养训练,对一般人群则可以交给他们一些普通技艺,这样以保证核心技术能得以传承发展。

3.2 如何进行创新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要融入时代和生活。让非遗“活”在当下。以行为方式为主要传承途径的刺绣工艺一般是在生产过程中传承,虽然受到重视,保护和传承的呼声也逐渐升温,然而,无锡精微绣由于做工复杂、成本过高,所以走上了高档装饰欣赏品的道路。但若精微绣仅仅应用于欣赏品,是很难在现代市场中立足的。没有市场,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几乎没有传承的可能性。

好的设计是什么?好的设计就是恰切的设计,恰切就是“恰当切实”,也就是顺应时代的需求。无锡精微绣势必要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与大众审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设计融于一体,走出博物馆,走出工作室,走向生活[4],走向市场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刺绣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段,多年来一直被设计师们所喜用, 我们可以结合无锡服装产业转型方向,利用精微绣打造服装的个性化,品牌化、层级化、高端化。聪明的设计师从来不会遗忘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传承中创新,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现代时装更具个性魅力。

4 无锡精微绣在服装上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4.1 保留精微绣核心技术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在保留精微绣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对刺绣的主题图案、色彩进行大胆创新。

4.1.1 刺绣主题图案的创新

刺绣虽然很早就运用在服装中,但在传统服装上的主要以构图完整的装饰纹样为主,比如龙、凤等,都是完整的图案形式,重在表达某些美好的寓意,所以表现在服装中缺少了一些形式美感。而现代人对服装的要求更多的是强调服装对人体体型的塑造功能,从而达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主题图案的选择运用上我们可以选择现代人喜欢的,与服装风格统一,能更好诠释服装意图的图案,必要时我们可以尝试对刺绣图案的构图进行“切割”,通过“切割”解构、重组等的设计手法,使服装的设计更具现代感。

4.1.2 刺绣色彩的大胆创新

刺绣与服装流行色彩结合,传统服装中刺绣的用色一般较为鲜艳和明快,色彩多使用对比色、补色进行色彩搭配[5]。而当代服装中运用刺绣,色彩上除了使用保留一部分传统的配色方法外,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类似色、邻近色、无彩色等搭配组合。更多的注重刺绣色彩与服装的整体性、协调性,以及色彩所反映出来的商品性、装饰性和流行性因素。

4.2 结合多种工艺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与其他技艺结合并用,再也不拘泥于一种材料、一种绣法,利用混搭形式美法则,不仅材料混搭,连工艺也进行混搭,多种工艺之间的组合和穿插能够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服装风格,迎合现代消费者日新月异的审美需求。

4.2.1 机绣与手绣混搭

机绣的发明使刺绣的时间大大缩短, 但同时也带来了图案的单一呆板等缺陷, 为此,我们可以在机绣图案的基础上局部进行手工点缀。这样我们既避免了机绣打来的呆板,又避免了大面积精微绣带来的高成本。

4.2.2 手绘、印染、数码印花与精微绣结合

在很多年轻时尚的服装设计中,喜欢用手绘、印染、数码印花这种技法,因其随意、简便、成本低,特别是数码印花技术,这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产物,带着当代时尚文化的烙印。这些技术顺应了很多年轻人的需求,但是,如果在现代技艺的基础再添加一些传统的精微绣,则给服装注入了一种新鲜元素,丰富了服装的层次感,在帅气、随意中有多了一份精致,一份品位。

4.2.3 精微绣与编织结合

编织在服装中属于一种相对比较粗犷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类手法表现的服装一般比较有个性,帅气,将精微绣点缀在粗犷的编织条上,让原本粗犷的服装多了一份雅致。

4.2.4 精微绣与雕绣、珠绣、贴布绣、丝带绣、盘梗绣等结合

传统的精微绣与现代人喜欢的贴片绣、珠绣等结合在一起,让原本传统刺绣因为亮片、各种珠子等,多了一份炫丽,也让原本平面的绣品,呈现出浮雕般的效果,更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5 结语

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全民消费的时代,人们已经由普通的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由物质匮乏到物质充分满足我们的需要转变,由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向美的需求转变,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在保留精微绣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服装的时尚性,继承、重组、创新地在服装中运用精微绣,满足人们对现代服装审美的需求,同时在运用中注意一个分层理论:高档的一定要要高端,大众化的也不能马虎。即高档产品需要凸显精微绣的精髓,大众化产品在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的同时适当运用精微绣显示它的美。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充分考虑服装的时尚性,继承、重组、创新地在服装中运用精微绣,将困境看作机遇,将挑战看作动力,让精微绣——这一传统技艺,在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和东方艺术神韵,激发出精微绣在新时代的旺盛生命力,让非遗“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汤可可,盛晓奇.锡绣溢彩[M]. 凤凰出版社, 2012.

[2]吕 元. 苏绣艺术之——无锡精微绣[J]. 纺织报告, 2015(11):18-19.

[3]杨武生. 无锡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与效果研究——以精微绣为例[J]. 艺术评鉴,2017(21):169-170.

[4]王平善, 王安霞.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背景下无锡精微绣视觉元素特征解析[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2):82-88.

[5]丁祥青. 精微绣中虚实结合艺术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0):162-163.

猜你喜欢

无锡刺绣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无锡一棉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清新唯美的刺绣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