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背景下气象精准减灾的作用、需求与努力方向

2018-03-31张向荣齐军岐杨文平唐军奎

陕西气象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雹防灾减灾

张向荣,韩 洁,齐军岐,杨文平,唐军奎

(1.阎良区气象局,西安 710089;2.宝鸡市气象局,陕西宝鸡 721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工作方针。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精准脱贫就是要对贫困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1-2]。精准脱贫新时期,要坚持以产业发展扶贫,同时要求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3]。因此,气象部门作为参与政府防灾减灾的决策部门之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气象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立足宝鸡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片区县实际情况,较为深入地分析调研了气象精准减灾与脱贫攻坚的关系,为气象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决策参考。

1 脱贫攻坚工作中气象精准减灾的独特作用

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精准减灾,是助力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宝鸡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多处于高原、山区,干旱、暴雨洪涝、雷电、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多发重发,监测预报预警难度大,灾害破坏性强。特别是南、北部山区受自然环境影响,既是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高发易发区域,也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2017年冰雹、霜冻、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造成宝鸡地区多地经济作物大幅减产,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损失惨重,使得贫苦户脱贫速度减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因灾积贫是贫困特别是深度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直接冲击脱贫攻坚成果。因此,气象部门必须融入扶贫工作大局,以气象精准减灾为支撑,着力提升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强化贫困地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切实发挥气象工作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

2 脱贫攻坚工作对气象精准减灾的需求

目前,气象精准减灾可以从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防御和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两方面入手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2.1 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防御需求

贫困地区往往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频发,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响应能力,提供精准化的预报预警产品,能够有效地降低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山洪地质灾害等各类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力提高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能力,利于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贫困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需要开展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排查,摸清灾害隐患和风险,避免再次建设在灾害带上,造成新的经济损失。

2.2 产业扶贫、生态扶贫需求

贫困地区依托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贫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必要的资源禀赋。然而,气象灾害和不利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主导产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因此,做好针对性、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和技术指导,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推广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等适用技术,为脱贫致富、产业脱贫、生态建设提供重要气象支持。

3 脱贫攻坚中气象精准减灾工作的努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精准气象减灾,提升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减轻灾害不利影响,捍卫脱贫攻坚成果,气象精准减灾工作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提升防雹能力、完善监测预警网络、精准助力产业扶贫等方面。

3.1 重点提升防雹减灾作业能力

宝鸡陇县由陕西省气象局负责扶贫帮扶,对陇县气象灾害及防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发现,受自然条件影响,陇县是陕西省干旱、冰雹、暴雨、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县区,其中,以冰雹灾害最为严重。据统计,陇县年平均降雹8.9次,年最多降雹高达37次。特别是近年来,全县冰雹灾害发生的频率、造成的灾情损失等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10年来,全县因冰雹年平均受灾面积1 466.7 km2,每年平均农业受灾损失1 548万元。2015年7月18日,全县9镇遭受冰雹袭击,冰雹最大直径达30 mm,受灾面积4 881.9 km2,造成经济损失7 580.85万元,为陇县全县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连年严重的冰雹灾害,陇县政府高度重视防雹减灾工作。县政府成立了县防雹指挥部,组建了陇县民兵女子防雹连,每年5—10月驻守炮点承担防雹任务;建成标准化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点12个,拥有防雹增雨高炮15门、火箭发射架5套。自1975年以来,累计实施防雹作业924次,发射“三七”炮弹12万发,火箭弹1 300枚,减少经济损失约6.3亿元,科学防雹已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保护神”。

防雹工作体系也存在短板。主要有:防雹作业能力亟待提升。防雹作业规模虽然有了较大增长,但三七高炮等装备多为部队退役设备,装备陈旧老化,安全性能、作业效率下降。防雹作业科技支撑不足。防雹作业的自动化、精准化、定量化、信息化水平不高,防雹科普宣传还不到位。促进空域科学合理使用,保障防雹作业。2015年“7·18”雹灾由于空域批复时间短,陇县及周边县区不能及时充分作业,对防雹减灾效果构成很大影响。

围绕精准防雹减灾和脱贫攻坚,气象部门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加强精准防雹减灾能力建设。统筹规划,设立防雹作业重点保护区。逐步淘汰老旧设备,积极引进新型作业装备,提高装备性能和自动化水平。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精准化的作业指挥系统、作业通讯系统和作业信息采集系统。完善防雹减灾工作机制。二是加强防雹作业安全管理。依托民兵预备役的作业人员管理模式,稳定作业人员队伍。加大防雹作业力度,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兜底”保障政策,充分发挥精准减灾在脱贫攻坚中的独特作用。三是处理好防雹作业和空域安全的关系。防雹作业属于服务基本民生的政府公益行为,与空域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使得地面防雹作业可以合理科学使用空域资源,增强农业防雹抗灾能力。

3.2 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

3.2.1 强化乡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 制定脱贫攻坚精准气象减灾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综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以县为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责任区、重点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准备认证。制定乡镇、村组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建立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一张网”,明确标注气象灾害隐患点、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应急物资位置、应急避险转移路线,明确贫困户、移民搬迁点、灾害救助责任人、扶贫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依托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健全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应用全国气象信息员平台,建立灾情反馈机制,发挥好信息员在预警信息传播、灾情收集、信息发布和灾害群测群防中的作用。组织开展气象防灾知识下基层、进农村、进山区、进贫困户等接地气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驻村扶贫干部素质高,深入基层的优势,通过现代化传输工具,及时传播预警信息,收集灾情,上报灾情。

3.2.2 发挥气象多渠道媒体的特殊作用 将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打造成地方政府的应急信息发布平台、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县级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乡镇预警工作站、村级预警信息采集点。推广手机短信、预警大喇叭、手机APP等发布手段,做到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向县镇村应急责任人、气象信息员精准推送预警信息。采取气象+精准扶贫思路,使得气象新媒体承担起气象信息进村入户,气象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用互联网+气象+精准扶贫思路,架起扶贫产业产品和社会需求对接桥梁,承担起推介美丽乡村新介质。

3.2.3 提供精细化监测预报服务 目前,气象部门有基于高分辨率格点实况产品和精细化格点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为3~5 km。利用本地化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重点抓好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同时,开发当地生态、旅游、生活气象服务等产品,提高农村气象服务的供给能力。

3.3 精准助力产业扶贫

根据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发展规划、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等,重点针对当地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发展直通式、智慧型农业开展气象服务。

3.3.1 加大项目建设 整合项目资源,积极申报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陕西现代农业气象保障工程等项目,并集中投向贫困县区。主要面向深度贫困区、灾害易发区、生态薄弱区,建设智慧型农业气象监测网,布设自动化农业气象监测仪器,建立气象观测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施农业、果园温湿度等自动报警和动态管控。针对霜冻、低温、大风、暴雪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精准发布农业高影响天气预警,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范。

3.3.2 强化科技支撑 在气象服务中,集成当地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图、农业气象指标、周年服务方案、“直通式”服务对象等信息,建立“一县一业”农业气象服务支撑系统,将气象精准减灾落到实处。研发建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手机客户端,开展农用天气预报、病虫害气象预报等服务,实现基于位置信息的农业气象信息查询分析、远程专家指导、在线互动交流等功能。使气象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助力产业扶贫。

3.3.3 促进气候资源科学利用 分析贫困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开展各县区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生态气候资源评估,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生态保护、生态开发提出针对性建议,降低产业扶贫中的气象风险。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农产品认证、绿色有机认证,同步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服务,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提高农民收入和脱贫效益。

4 小结

精准扶贫与气象防灾减灾息息相关。全面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按照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要求,巩固气象科技扶贫成果,加快发展智慧气象,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提高贫困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防雹防灾减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贵州地区强对流天气防雹雷达回波特征研究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一种与作业效率相关的人工防雹物理检验方法的探究
一二八团开展“夏送清凉”慰问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