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芯片的尴尬
2018-03-31袁春妹
近两个月,作为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制造商的中兴通讯,日子过得可谓跌宕起伏。四月中旬,因违反美国规定,中兴遭遇了该国政府发布出口禁令,虽然28天后又被解禁,但这家公司在这番波折中所遭受的煎熬估计只有企业自己最清楚。若禁令落实,就中兴的零部件库存情况,最多两个月它们便会进入“无米下锅”的状态。要知道,在中兴的主体业务中,包括运营商网络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涉及的基站、核心网、光通信、服务器、云终端都需要大量各种芯片,而这些大都被高通、博通、恩智浦等美国公司垄断,且根本没有国产产品可以替代。
反观华为,专业人士分析若美国以相同的禁令对待它,结果一定是迥异的。原因在于华为企业业务涉及的不少关键零配件都实现了国产化,自主研发能力已经十分强大,据了解,华为用于研发的投入比重非常高,以2017年为例,共投入了897亿元,占其总收入的14.9%,仅此一年便拥有了1474项专利。当然,中兴也在5G技术上手握1700多项专利,但其同期研发投入不足130亿元的现实状况,在对比中便知差距何在了。
虽然中兴是当前中美贸易的一颗对弈的棋子,企业的成败似乎更多关乎大环境,但就企业自身而言,中兴和华为截然不同的状况应该可以给行业人更多警示。
目前,在纺织行业中企业平均研发投入都不足5%,且有很多企业可能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没有,严重缺乏创新能力。就纺机行业而言,类似的状况也不在少数。当然,我们不可否认靠着引进消化再吸收、学习一路走来的历史,事实上,这也并非不光彩,只要我们不是打算这样模仿一辈子,能够积极地站在更高平台去自主创新就是好的。
在纺机行业中,仍有不少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需要大量进口,从这些年来的进出口数据便可知,很多高端装备一直是贸易逆差的状态,原因全部在于纺织企业太喜欢进口产品了?不尽然吧,在当前这个靠成本、靠品质维持市场竞争力的今天,有哪个企业不希望通过更具价格优势的设备来实现自己高品质产品的生产?但仅仅靠着“性价比”这几个字描述的设备根本实现不了他们的目标,且还有可能让它们的生存面对更多挑战。换位思考,你会如何选择?
中兴的现状就是因为那些被控制在别人手上的芯片,让它对美国太依赖了。我们在一些设备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依赖?如果,日本、美国也限制数码印花机喷头出口给中国,国产数码印花机会面对怎样的生存考验?还有更多纺织智能制造关键部件、基础件和电子元器件产品也同样是大多依靠引进的状态。在中国纺织企业纷纷朝向高效、高速、智能化快步进军的状况下,若国产产品扛不起这份责任,国产整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能好到哪里?
当然,有些企业说是因为创新没有良好的政策、规定保障,怕被抄袭才不敢创新,这的确是个理由,不过,企业要顶着这个理由永远踌躇不前了吗?如此,可以预见的未来便是退出这个舞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自己有所期待的未来,为了能够不被挟制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创新不能止步、不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