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要闻

2018-03-31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8年5期
关键词:纺机纺织品纺织

科技新动能助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纺织科技创新领域学科多点突破、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信息网络、生物科技、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布局新产业、新业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动能,已是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的必然途径。2018首届世界布商大会科技·新动能论坛邀请了来自英国、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技术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分别从纺织供应链、智能纺织、纳米技术、技术纺织品、医疗用纺织材料、以及新零售领域等前沿技术话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本次论坛由浙江电视台主持人胡婕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伏广伟、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俞亦正、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齐方良、绍兴市柯桥区科协副主席林建伟、土耳其服装协会副会长A·SDK、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纺织与艺术学院院长、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Omera Khan教授、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智能纺织中心高级研究员朴濬浩博士、韩国时尚设计中心董事长李震一、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森贺一介、以色列Nanotextile公司大中华区及东亚业务拓展经理Shmueli Yarden、香港理工大学时尚与纺织项目负责人Ms.Basia Szkutnicka等领导嘉宾参与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纺织服装协会、服装品牌企业、纺织面料企业、独立设计师、科研院所代表、行业媒体等三百余位嘉宾和代表的参与和关注。

为加快柯桥区纺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整合集成科研机构的资源和人才优势,致力把柯桥打造成为“中国纺织科技中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次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柯桥区人民政府与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和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今后将与柯桥区人民政府在科技项目合作、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校地合作平台建设、纺织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致辞中就科技创新提出:①科技创新是推动我们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的核心动能,在纷繁复杂的产业发展环境中积极谋求应对的方略,核心的一点就是怎样抓住创新,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来赢得竞争先机;②要明确科技创新的主要特征,把握绿色、智能、新材料等重点特征,向高端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③纺织创新要拓展应用领域,除了民用技术也要重视产业用技术;④重视从原料、加工到循环、到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推进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关注颠覆性技术,重视纺织基础性研究;⑤创新一定要抓载体,重点是人才,一方面靠企业在实践中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求高等院校在培养高水平应用性的人才方面加大实践性、创新性环节,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企业技术跟人才是相辅相成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⑥科技创新要加强多方联合和交流,创新是在交流当中产生思想,由思想来产生创新的成果。中国纺织工业的新定位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智能导向的绿色产业,顺着这个总体目标,抓住三个核心要素共同努力,把纺织产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齐方良在致辞中指出,柯桥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依托“产业+市场”的独特优势,成就了纺织产业链最完整、纺织产能最大和专业市场最大的3个中国之最。美国全球近1/4的纺织产品在中国轻纺城交易,2017年实现纺织品出口100亿美元。当前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不断培育和壮大,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化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了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柯桥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加快构建“5+3+4”现代产业体系,合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机器人+、互联网+等加快转换新旧动能,全力助推高科技发展,为柯桥产业发展从制造到智造,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华丽转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柯桥承办世界布商大会旨在是加快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特别是纺织科技资源合作的体现,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外国企业走出来的具体体现,促进柯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论坛现场,来自世界各国的重量级演讲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教授供应链专家Omera Khan分享了在新经济时代如何转变纺织供应链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供应链变化。持续求变和创新是韩国整个纺织服装行业运作的原动力,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智能纺织中心高级研究员朴濬浩从服装领域的快速创新进行分享。以色列Nano textile公司大中华区及东亚业务拓展经理分享了纺织后整理的最新进展,同时带来了在纳米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随着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日趋严格,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资深主任张磊就分享了东丽在面向国内火力发电厂的PPS滤袋方面的最新研发成果。阿里巴巴集团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总监袁美美解读了新时代下阿里在新零售上的布局以及新零售解决方案,并分析了新零售与传统零售之间的区别。

科技对话环节齐聚行业大咖,香港理工大学时尚与纺织项目负责人Basia Szkutnicka教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伏广伟、鲁泰集团副总经理兼纺织服装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祥、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产业大数据中心主任张晓明博士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于纺织产业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效率和质量,如何实现纺织工业的新旧动能转化,如何发挥科技在新旧动能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展开探讨,分别从企业实践、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未来纺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对话,给现场代表以启迪。

中国纺织工业的新定位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中国纺织产业正在以这一新的理念推进中国纺织供应链责任发展。2018首届世界布商大会科技·新动能论坛的召开代表中国纺织正在以更积极的姿态构建开放型经济,也希望在科技创新领域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用科技改变未来纺织,用科技点亮未来生活。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趋势多元化

为促进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协助业内企业挖掘更多的市场机遇,帮助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及应用推广等领域进行深度交流,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8CINTE于9月4日─6日在上海举行,展示了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全产业链的最新发展状况,包括从原材料、工艺设备、卷材到最终制品的各环节。

2018年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2018CINTE上表示,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科技研发和应用拓展日益彰显了行业特点,2018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2018CINTE)突出了国际性交流,参展的海外展团、国际企业具有不小的比例,创新展示区体现出产业用纺织品的分类广泛、应用多元。

产业用纺织品也称技术纺织品,既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配套材料,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市场潜力大,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上半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8%。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应用不断拓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加快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相关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上半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7.8%,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75%和1.39%,行业利润率5.1%,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格局。预计到2018年底,产业用纺织品将超越家纺排在纺织三大终端领域第二位,产业用纺织品在“十三五”末占整个纺织工业比重将达1/3,并有可能超预期。这是多年来纺织工业坚持结构调整的成果,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迈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更多更专业。近年来以产业用纺织品为代表的纺织新材料相关技术取得明显进步,不仅扩大了应用范围,也拓展了应用深度,芳纶等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的研发推广,明显推动了下游终端产品的发展;绳缆索等高端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也为上游原料的开发提供了更多支持与依据,上下游产业链之间更多、更专业的合作,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科技创新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体现了行业特点和创新方向。随着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纺织功能性材料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以及仿真综合测评系统的不断完善,产业的技术水平将上升到新的高度。特种绳缆专家、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明介绍,公司长期为国家“蛟龙号”深潜器、联合国维和部队、国家航天、公安特警等客户以及海洋研究、物探、极地科考等重大项目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芳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产品创新不断加快;山东永信在致力于常规水刺产品生产的同时,还实现了用甲壳质纤维、铜氨纤维、薄荷纤维等生物质新材料进行的非织造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业用纺织品的原始创新近年来实现了重大突破,产品高端化趋势越发明显,不少企业的产品已经填补国内外空白,产品高端化也降低了国内市场对于国际产品的依赖。此外,生物质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的需求越来越多,医疗卫生、车用纺织品加速向环保、循环利用方面发展。

展会现场,众多实力展商,共同营造出了高精尖展品、产学研贯通的展会特色,更有不少现场达成贸易。长园和鹰展示了读皮机、真皮裁剪机、双刀头数控震动刀皮革切割机等相关产品,将产业用领域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呈现给观众;陕西元丰公司重点展示了在个体防护领域及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取得的最新前沿技术与产品,包括其自主研发、具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防电弧服面料制成的电弧防护全套装备;苏州圣菲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推的全蚕丝无纺布,其100%天然蚕丝的卷材和制品,保持自然纤维的绿色生态,突破了传统蚕丝的应用局限;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芳砜纶纤维,是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耐高温纤维,可广泛用于防护制品、过滤材料等。

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各类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大量应用于飞机、火箭、载人飞船、潜艇,以及宇航服等领域。在创新产品展示区,还展出了近几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部分重点成果,如宇航服、飞行服、飞行座椅、航空用绳缆等。安防、应急、特品服装以及环保、医疗、智能服装等紧跟时代潮流的产品也都在创新产品展示区内展示。

长园和鹰负责人表示,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深入推广,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须实现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三者深度融合,和鹰智能公司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从设备到服务,从概念到产品,从深度定制到个性化推送的全面解决方案。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环保滤料产业名镇─江苏阜宁环保滤料集群,目前园区拥有近200家环保滤料企业,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占地方经济总量的82.5%。中国过滤布名镇、全国最大的机织过滤布生产基地─浙江省天台县正在加快建设特色园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达25家,园区内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绍兴恒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家骨干公司的高温过滤产品比例已提高至40%。

总体来看,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走上战略发展的快车道。从早期多用于国防军工产品到如今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组成部分和横跨诸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卫生、结构增强、安全防护等高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需求,以及中国市场自身的发展,都将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废旧纺织品服装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2018年9月6日─7日,“时尚高峰(香港)2018”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应邀出席。该活动由制衣业训练局、立法会钟国斌议员办事处、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香港贸发局、旭日集团、汇丰银行等作为赞助和支持单位。“时尚高峰(香港)”是亚洲首个以可持续发展时尚为主题的大型会议,2018年的主题为循环经济,旨在探讨时装业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NGO组织、全球纺织服装品牌及服装制造商等600余人参会。

孙淮滨副会长在会上做了“建设废旧纺织品服装循环利用体系”的主旨发言。他提到,废旧纺织品服装再利用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事业,也是充满商机的产业,符合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虽然现阶段仍面临回收渠道分散、分拣方式落后、关键技术尚待突破、再生产品研发薄弱等诸多困难,但行业和社会各界一直都在积极行动破解难题。从“旧衣零抛弃”系列活动对回收体系的探索,到国内品牌企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义务,再到废纺再加工制造商的技术攻关和再生产品研发,废纺行业一直没有停步。

国内废旧纺织品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当前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虽然边角废料等“旧”的废纺资源基本被再利用,但闲置或废弃的纺织品服装回收再利用比例却不到15%,每年有近千万吨新增产量有待处理。如何将错放的资源重新利用起来,孙会长给出了顶层设计的思路和解决对策。他认为,全面推进废旧纺织品服装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和行业战略要求和市场化机制,采取“废纺+”对策模式,从5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开展基础研究与行业统计,通过摸底调查,集合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立一套废纺行业数据收集和统计体系;②建立互联网回购为核心的回收网络,通过串联移动端回收系统、可追溯信息系统和线上交易平台等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③建立区域性的分拣中心和拆解中心,解决废旧纺织品原料规范化回收、处理和交易等问题;④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和产业规模效应,在标准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开发等方面率先带头引领,进而规范市场秩序,为行业发展探索出路;⑤加强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抓紧制定一批行业急需的标准,如分类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废纺再加工企业规范条件、再生纺织品认证认可体系等。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框架内,废旧纺织品的资源化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一直致力摆脱固有印象的纺织工业,对于时尚、绿色、循环发展的渴求更加强烈。对于这样一个潜在的千亿级产业,未来必定大有可为。

我国将推进化纤行业“绿色纤维”认证

在杭州召开的2018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暨第24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获悉,我国将推动化纤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纤维”认证,形成化纤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本次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等联合承办。

化纤是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化纤产业的“绿色程度”也折射着一国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的能力与水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呼唤更加清洁、环保的制造方式。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在会上表示,通过创新发展,我国再利用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2017年的12%,化纤行业绿色制造水平有明显提升,但仍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和环保压力。工信部将推动化纤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绿色纤维”认证,形成化纤行业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在会上表示,中纺联将推动化纤行业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开发和应用,推广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的评价制度和标准。由行业龙头企业自发组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在会上发布《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建立行业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绿色发展公共交流平台,定期公布行业节能环保情况等方式,推动联盟企业加快绿色可持续发展步伐,降低综合能耗。

江西纺织产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

当前纺织产业格局在不断调整。新时代促进纺织产业转型是江西省纺织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纺织作为江西省的传统产业,目前正处于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围绕高品质发展的目标,着力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完善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加强人才建设,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区。

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建设。2018上半年,江西省纺织服装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2018年1月─6月,全省纺织服装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增长10.8%,实现利润49亿元,增长7%,增幅均高于全国同行业。为了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壮大,江西必须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据了解,国家纺织面料馆江西分馆已在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开馆,为打通南昌市青山湖区以及江西针织服装产业发展、实现全链条整合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该馆已有100余家企业入驻,共展出各类纺织面料2 000余款,可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与推广、产品研发、产品认证、面料检测与企划等专业服务。作为园区首个国字号的针纺面料对外展示平台,国家面料馆江西分馆吸引了国内优质的面料商落户园区,弥补了长期以来园区企业面料质量不高、面料单一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了针织服装产业链,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于都县正在建设面辅料市场、智能仓储物流园、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水洗产业园、服装检测中心等十大平台,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分宜县正在规划建设麻纺原材料集散交易市场、麻纺城和麻纺特色小镇,将打造麻纺产业集散、销售平台,为麻纺产业发展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智能化提高产品竞争力。从宏观环境看,2018年5月制造业PMI均值为51.9%,高于2017年同期0.7%,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智能化、自动化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摆脱低端价值链关键所在。江西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机器换人”,还要进一步增强以两化融合支撑自身在产品、技术、管理和模式等方面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国家也应该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时,对企业进行配套补贴。在国家层面还应要求金融机构给予纺织企业国民待遇,不得对纺织企业“低看一眼”。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综合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政府对企业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通过减轻税负的方式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开展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江西省部分企业已经积极谋求变革,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强研发设计。赢家服装引入“全渠道智能定制项目”,实现先销后产,既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又减少库存风险;赣州好莱克购置60台德国卡尔迈耶经编纺织机,实现了“机器换人”,减少能耗10%;明恒纺织投入2.3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使产品质量和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加强劳动力和人才保障。纺织行业不断发展需要人才助力。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中高端管理人员及高素质劳动力将成为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之一。江西省针对此现状,强化人才保障,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需求,支持优秀人才和团队纳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引进培训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推进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改革创新,依托“技兴赣鄱”专项行动,推进传统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深度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聚焦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重点领域,分行业组建专家组加强指导服务。目前江西省纺织服装行业还面临招工难、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随着新一代就业人口的就业观念变化,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缺口逐渐增大。各种因素叠加之下,导致纺织企业的主力军仍是70后,许多80后、90后宁愿当服务员或送货员,也不愿进纺织厂。为了解决此问题,江西省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使工人工资已接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如赢家服装、金泽制衣、华鑫针织等企业一线工人工资均超过4 000元/月,曼妮芬、赢家服装等企业员工“五险一金”超过1 000元/月,企业员工反映比在深圳本部高,绝大多数企业都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并为员工提供各种生活便利,提高其生活水平,激发员工对于纺织行业的热情,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

石狮企业43组面料获国际行业评选大奖

日前,2018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评审会(秋冬季)、第40届(2019/20秋冬)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会在深圳落下帷幕。在评审团严格遴选、公正评判之下,700多份海内外面料从参评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奖企业荣获“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荣誉称号,其中石狮26家面料企业43组面料再获大奖。

据悉,此次来自石狮的台隆、创艺、联邦三禾、益盛、展耀、英伦世家、协盛协丰等26家优质面料企业选送的43组面料新产品成功入围“优秀奖”“最佳生态环保大奖”“最佳市场应用大奖”等行业大奖,极大地彰显石狮休闲面料的创新研发实力,再次向全球纺织服装行业展示石狮面料引领潮流时尚的独特魅力。

多年来,石狮面料企业坚持走“研发贸易”的发展模式,依托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新型面料产品,凭借骨干面料企业研发优势,石狮每年新开发的科技、时尚、环保等多功能的各类流行面料就达3 000种。据了解,在休闲面料研发方面,石狮一直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而随着麻纤维、竹纤维等新材料逐渐走俏,石狮布料企业也不断提高生产研发技术水平,先后开发出多种以生态为理念的高档绿色环保系列品种,涌现出台隆、创艺、联邦三禾、益盛、联盛等多家创新型优质面料企业,其创新产品在纺织行业各项赛事中屡获殊荣。如今的石狮面料已成为代表闽派纺织业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看点,成为石狮重塑实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创新转型、实业强市”战略的中坚力量之一。

天然植物纤维基复合材料产量将提升两倍

佛吉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其NAFILean轻质大麻基生物复合材料的产量增加两倍,因为其越来越多地被原始设备制造商采用。该公司最近开发了新数据,以显示NAFILean提供的重要能源和环境效益,以及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据Faurecia报道,在首次注册Peugeot PSA之后,生物材料目前被用于六家原始设备制造商的汽车零部件。其中最新款之一是Byton的电动SUV,确认这些材料在下一代车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Faurecia汽车性能材料部总经理表示,佛吉亚十年前开始研究NAFILean的工作,旨在确定可用于轻型汽车部件的最终材料,从而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该材料必须满足严格的性能特征,并且适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即插即用实施。大麻是根据其良好的技术性能,作为成长纤维的可更新性和低水耗而从20多个农业候选人中选出的。它还为其他后续作物补充土壤,不需要杀虫剂,也不受外部影响的价格变化。

NAFILean是一种可回收的轻质复合材料,由20%天然纤维组成,用于仪表板,门板和中控台结构件注塑成型中的玻璃纤维。经过两年的时间开发材料和额外的一年用于PSA的初始OEM注册,2013年在标致308的门板上取得了第一次商业成功,1.2 kg的材料减轻了25%的质量,减少25%的环境影响,通过ISO 14040-44标准生命周期评估验证数据,涵盖材料的生产、使用和报废。Demortain表示,以前尝试将生物材料引入汽车的一个不同之处是佛吉亚可以提供的附加值,一级供应商参与材料的生产确保了在车辆子系统级别集成时的创新。在最初的商业应用之后,NAFILean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汽车标准,已被OEM采用在一系列车辆上,包括标致308和DS7 Crossback、阿尔法罗密欧朱利亚、Jaguar Land Rover的Grand Evoque和E-Pace、雷诺梅甘娜。使用公认的轻量级效益数据进行的计算表明,轻量级生物材料在大批量车辆上的连续实施将产生显着的环境效益。

最近为加利福尼亚/中国公司FMCByton Concept系列生产电动SUV使用NAFILean的奖项凸显了下一代车辆的优势—节省1 kg质量有助于增加4 828 m的电池自主性。大麻化合物通过APM(汽车性能材料)公开上市,这是佛吉亚与法国勃艮第地区农业合作社的合资企业。50-50 JV为Faurecia提供可靠的供应和在市场上运营的自由,并进一步利用和部署其创新能力。

除汽车生物材料外,汉麻植物的其他部分也是建筑保温和食用油等副产品的来源。土地使用和食物转移问题也不是汉麻种植的问题,有可能只为50 000 000 m2的土地供应欧洲所有的原始设备制造商。Demortain表示,天然植物纤维及其轻质复合材料生产似乎有利于未来的增长,原始设备制造商正在审查生物材料的额外车辆,未来三年内生产将增加两倍。佛吉亚团队正致力于新一代天然竹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生物材料百分比的努力,其中包括生物来源的树脂和天然竹纤维增强材料(100%无石油材料)已经可用于未来的工业化。

精功科技开发出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

日前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根据大容量满载试验的结果,开发出传统的T300/T400碳线经过微波生产线。石墨化后,模量和强度可提高10%~15%,最终产品质量等级高于T700/T800,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生产线主要采用微波石墨化技术。基于国产普通碳素线,采用微波和碳纤维直接耦合加热实现石墨化。整条生产线具有超高的加热速率,低系统要求,改造碳纤维结构,大大提高碳纤维性能。根据公司的其他特点,微波技术可以提高反应速度,优化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并可以大大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同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定制碳纤维产品。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风力发电、压力容器、汽车、燃料电池等高性能碳纤维领域。该生产线的成功开发将进一步加快国内碳纤维设备的产业化和国产化,为低成本、高性能的碳纤维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精功科技将积极推动微波石墨化技术在传统1 000 t碳纤维生产线上的应用,将用微波石墨化炉代替高温碳化炉,进一步提高碳纤维质量,降低能耗。

国产纺机从依靠外援到实力奔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纺织机械贸易抓住了参与全球纺机生产与贸易分工的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以内生性技术进步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商品附加值,进而逐步迈向全球纺机贸易价值链中高端。在我国乃至全球贸易发展史上,过去的40年中,世人见证了一个由全球贸易价值链边缘地带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向国际贸易主要参与者和体系建构者的转变。其中,我国的纺织机械贸易通过改革开放,抓住了参与全球纺机生产与贸易分工的契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框架下,以内生性技术进步为依托,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商品附加值,进而逐步迈向全球纺机贸易价值链中高端。

从模仿到创新的三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是我国纺机出口的建设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纺织系统成立了行业的纺织机械与技术进出口公司,一些省市、地区有了对外贸易窗口,部分企业也有了自主对外出口权,自此纺机出口数量逐年递增。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纺织机械器材行业经过科技攻关,引进消化吸收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使纺织机械器材产品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纺机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清花机、梳棉机、细纱机、粗纱机等棉纺成套设备开始进入国外市场。此时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生产和销售的纺织机械产品中有30%达到上世纪80年代国际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在1996年─2000年间,我国纺织机械产品不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以国际招标中标的叙利亚24万锭棉纺成套设备项目为契机,在巩固东南亚、非洲出口市场的同时,开拓了埃及、墨西哥、秘鲁等新区域,为扩大纺织机械出口打下了基础。进入本世纪,我国纺机出口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大跨步阶段。在2001年─2005年,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工艺制造技术与装备有了新的发展,但我国纺机出口一直在5亿美元徘徊,不匹配我国快速发展的纺织工业。进入2006年,我国纺机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2.37亿美元;2007年继续保持增长,超过15亿美元;2008年尽管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对出口的影响不明显,全年出口达到15.67亿美元;金融危机对纺织机械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9年,出口回落至12.11亿美元。在此期间,我国针织、印染设备制造水平的迅速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纺机出口产品的类别,也使纺机出口额在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这是我国纺机出口有史以来增长最快、出口品种最多的5年。从2011年开始至今,我国纺机出口进入了调整期,稳中有升成为主基调。“十二五”期间,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进入“十三五”以来,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内外因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纵观改革开放40年,我国纺机产品出口额总体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除了开放的国际纺机市场环境与良好的增长机遇等外部因素外,我国纺机企业苦练内功,在装备技术水平上的不断突破提高,内外因素结合才使得高速增长水到渠成。全球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为我国纺机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家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对纺机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国内一些优秀纺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加工厂也有力地带动了纺机出口。在稳固东南亚市场的前提下,我国的纺机设备逐渐打开了非洲、美洲一些国家的市场大门,我国纺机出口的版图也在日益扩大。实际上,除去外部因素,纺机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装备产品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出口产品的类别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基础较好的成套设备的机电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同档次的国外产品相比,在性价比上占有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化纤设备发展突飞猛进,我国纺机企业自主开发和生产的年产20万t的成套聚酯装置及日产50 t的抽丝设备,日产100 t、200 t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颇受市场好评,在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有了中国化纤设备的援外项目。而我国过去基础较为薄弱的设备,由于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进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国纺机产品的国际化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内生产的辅助装置,以及零配件不仅出口给国外纺织企业,一些国际知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也购买我国的零配件为其主机配套。伴随我国纺机出口额的逐年增长,我国纺机产品出口的营销网络也正在逐步健全,不少纺机企业在境外主要销售市场都设立了售前售后服务机构,并派专门的技术人员驻扎销售点,工程师进行定期巡回服务,为企业解决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不仅赢得了用户企业的信任,同时也为拓展当地的纺机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表示,改革开放之初申请护照的手续复杂,办齐至少要3个月,而现在许多国家都是落地签证,只要一通电话或是微信联系,第二天就能赶到。这为我国纺机企业的售后服务效率提升带来了质的飞跃。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纺机的技术服务普遍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方面甚至优于外资企业。

跟上升级步伐发力差异化。改革开放40年来,尽管我国纺机产品出口成绩斐然,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纺机出口仍面临诸多问题。影响我国纺机出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出口价格,出口价格偏低的问题困扰我国纺机企业多年,经过各方努力,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未彻底改变,价格优势无疑是我国纺机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在,但是一味地通过降价来争取市场,最终致使纺机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②我国纺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底蕴不足,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产品更新周期长,不能迅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从投入上看,我国纺机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明显比国外企业要少,国外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占销售额的8%~12%,而我国纺机行业的总体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另外,我国纺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投入不足、海外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效应空洞化、国内出口企业间无序竞争,品牌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同样严重影响了我国纺机出口。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机出口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进程,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影响我国纺机开拓占领海外市场,我国纺机出口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中的比重也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纺机企业来说,出口越来越成为其扩大市场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来看,国产纺织设备还跟不上纺织行业升级步伐,依然有很多发展空间。纺机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还要不断努力。国内纺机企业更应将产品的研发重点放在差异化上,以品质和特色来赢得市场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成立

2018年8月26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衣联生态缔造WE来”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成立暨衣联网生态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汪敏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周一奇、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焦培、海尔集团执行总裁梁海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小星辰集团CEO栾熙忠等嘉宾齐聚现场,共同探讨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未来将如何通过提升服装产业物联技术水平,协同制定服装、洗护等相关产业物联标准等工作,进而加强跨产业链信息共享、资源覆盖及协同创新,促进服装产业升级发展。

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力图构建一个以服装产业为主导的物联生态平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借助物联网产业生态链的力量,整合物联网资源,提升服装产业物联发展水平,制定推广相关产业物联标准,推动跨产业协同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服装产业智能化发展,实现“科技物联、协同创新、产业推动、合作共赢”的目的。

信息物联助力服装行业转型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趋势,以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迅速孕育兴起,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面对消费升级、产业要素变化以及数字经济带来的商业变革,服装行业正全面加速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综合利用,紧抓由互联网点燃的数字化革命的时代契机,不断为产业的升级发展注入全新的能量。而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射频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下,将服装行业不同环节(如生产、设计、仓储物流、品牌、渠道、用户等)进行智能互联,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与管理水平提升,强化服装企业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之间的交互与连接。

跨界物联共享未来。正如海尔集团执行总裁梁海山、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海尔洗衣机总经理李洋、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全球信息平台CEO李福生以及小星辰集团CEO栾熙忠在会上所强调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当下服装行业各个环节的发展都需要围绕“用户”这一核心点出发。传统服装行业模式显然无法让绝大多数企业直面用户、了解用户真实需求,而物联网却可以依托RFID技术、大数据采集、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让不同领域的企业,如洗护产品与服装企业,以“共同的用户”为触点,立足云、场、店、家四个维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强化企业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之间的交互与连接。

物联标准推动产业升级。物联网在制定推广相关产业物联标准上,同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海尔洗衣机总经理李洋、品冠物联CEO蒋宗青以及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李建华纷纷在发言中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物联网依托RFID射频技术“可群读、距离远、非可视化”的优势,将联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共同推动服装商品编码和射频识别标签的标准化进程,致力于从标准化、智能化标签的角度,跟上国际智能制造浪潮。而万事利与海尔携手解决真丝洗护难题、共同制定真丝洗护标准的实践,也为众多服装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尤其是针对类似丝绸这样“价格高”“洗护难”的服装细分品类产业,物联网围绕产业痛点提供的智能化、开放型的物联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升级发展。

衣联生态缔造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在规模和数量上已经做到了极致,而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正在推动这个行业不断的去探讨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方向。无论从企业角度还是用户角度,更高的效率、更精准的了解用户需求、更全程的产品追踪,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好的用户体验,是物联网存在的意义所在。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的成立,为下一步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和技术的支撑,也为更好地实现智能工厂、智能商店、智能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家纺协会地毯专委会成立

2018年8月27日,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地毯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地毯专委会)成立仪式在“2018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召开之际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开启。相关领导及优秀地毯企业家代表共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地毯品类发展新起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秘书长张海燕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

在“大家居”步伐逐步加快的背景之下,家纺行业正在不断加快自身调整,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以求稳健发展。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成立地毯专委会旨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中国地毯自主品牌、促进跨界合作交流。地毯专委会的成立,无疑让地毯品类从业者有了一个聚集的平台,专委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将地毯企业团结起来,抱团发展,共赢未来。

据了解,来自青海、大连、北京、安徽、宁波、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桐乡、河南等全国各地的地毯企业纷纷加入地毯专委会。企业代表在现场表示,加入地毯专委会这个大家庭,能够让企业及时掌握到前沿信息,实现快速成长,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地毯专委会的正式成立,对于地毯行业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地毯作为家纺行业重要品类之一,其市场细分趋势越发明显,家用地毯市场也成为我国地毯行业新的增长点。专委会的成立有助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塑造品牌形象,推动地毯产业朝着时尚化、个性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进一步为行业增添新活力。

100 万锭色纺工业园在新疆阿克苏市开园

2018年8月25日,100万锭色纺工业园在新疆阿克苏市开园。据悉,投资50亿元的100万锭色纺工业园占地2 150亩,现已投产63万锭,计划2018年底完成100万锭产能。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在阿克苏投资的染色工业园总投资为25亿元,将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完成投产2万t,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t棉花、纱线、面料染色的能力。

据介绍,园区将建设全球领先的时尚设计、研发和检测中心,并通过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数字化产品设计技术、绿色设计平台的建设,提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未来,在阿克苏的纺织工业板块中,染色工业园将成为集聚纺织行业上下游企业的枢纽。

作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三城七园”布局的南疆首城,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是承接内地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区。截至目前,这座纺织城累计注册企业470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100家,先后引进华孚色纺、联发纺织、雅戈尔纺织、新爵纺织、凯家纺织、锦丽源服装、新奥针织、锦纬织造、瑞泓地毯、科宁针纺、标信纤维等国内知名企业,现已形成300万锭棉纺、2 722台织机、3 270万件(套)家纺服装、1 500台袜机、2万t纤维染色规模。

猜你喜欢

纺机纺织品纺织
澳洋纺织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