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侯区:四维驱动 建构工伤预防工作体系

2018-03-31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伤事故武侯区工伤

工伤预防是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效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完善工伤预防工作体系,建立工伤预防工作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强组织、抓宣传、重培训、建机制”四维驱动工伤预防工作体系,为全面加强工伤预防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2017年,区本级参保企业申请工伤认定合计397件,较2016年下降了17.3%。

强组织,积极构建齐抓共管整体格局

武侯区注重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部门联合推动、多层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建立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区人社、财政、建设等15个部门,对工伤预防管理体系、运行机制、项目实施、经费使用、职责分工、监督考核等重要问题进行集体商议,确保科学决策。二是坚持两网管理纵向互动。将辖区内企业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一网格配备2名以上专(兼)职工伤预防工作人员,实时采集和监控用人单位相关情况。同时,按照指标要求,在辖区86个社区网格中推行安全社区标准化建设。三是坚持服务外包运作。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调研分析、宣传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从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中招标第三方机构参与,着力提升工作实效。

抓宣传,切实营造全员参与浓厚氛围

武侯区不断强化宣传,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对工伤预防的关注度、认知度和参与度。

一是注重“点上”宣传。选取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的60家用人单位,开展“零距离”宣传引导。二是注重“面上”宣传。在街道、社区设置户外广告牌、大型展板、展架,宣传工伤预防相关知识和政策;与四川现代医院合作共建西南地区首家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与职业介绍部门合作,在大型招聘活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依托就业培训机构,为学员开设“工伤预防”专题学习。三是注重“媒体”宣传。在电台、电视台开辟工伤预防专栏;通过政务微博、微信持续发布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常识、安全违法警示等宣传内容。

重培训,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防范技能

武侯区从安全意识、技能及流程上加以强化和培训,实现从业人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转变。

一是紧盯责任主体。抓住企业领导层这一“牛鼻子”,在辖区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组织工伤预防基础知识培训班,要求企业领导层做到安全生产。二是实施巡回培训。依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果,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故事说理、实践演练等形式,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社保经办人、车间班组长和一线员工开展工伤预防培训。三是实施流程再造。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用人单位进行问题查找,对不规范、不合理的生产行为实施“流程再造”,不断固化安全操作手段和安全生产意识。

建机制,全力健全覆盖全程制度体系

武侯区坚持从制度机制入手,着力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考评应对机制,切实从制度上消除风险死角和风险盲区。

一是建立预防机制。责成生产经营单位分门别类建立消防、危险品管理、机械操作流程等制度机制。同时,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度,实现“区政府-区级部门-街道-社区-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工段)-工伤预防专员-一线员工”九级工伤预防责任体系。二是建立监管机制。社区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和工伤事故隐患巡查,建好检查台账;街道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工作例会,通报相关检查情况;行业协会对本行业工伤预防经费使用情况、工伤预防宣传和培训的开展情况进行全程实时监督。三是建立保障机制。设立“补充工伤保险”,该险种由区政府、区总工会和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出资购买。针对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的高危行业、高危岗位和高危人群,购买了该险种的受益人,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外,还可以从商业保险公司获得“补充工伤保险”待遇,从而为工伤职工在康复期间的基本生活提供兜底保障。

猜你喜欢

工伤事故武侯区工伤
成都市武侯区:解锁招聘新模式 聚力赋能促就业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成都市武侯区:开启招聘新模式 聚力赋能促就业
未签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武侯区:“线上+线下”双渠道 精准送岗促就业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实习学生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应该如何处理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城市社区实践
——以成都市武侯区火车南站街道长寿苑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