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左翼评论》近十年研究综述
——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所刊文章的分析

2018-03-31刘冬冬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4期
关键词:左翼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刘冬冬

《新左翼评论》创刊于1960年,其前身是《新理性者》和《大学与左派评论》,它与英国的新左派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直接相关,并与爱德华·汤普森、雷蒙·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佩里·安德森等著名左翼思想家的名字直接联系在一起。《新左翼评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左翼理论刊物,创刊以来,它围绕着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理论思潮等多个方面开展评论研究,在国际理论界颇负盛名,被《卫报》评为“西方左翼智慧的标杆”。《新左翼评论》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危机和转型,但其影响长盛不衰,是一份著名的政治科学刊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左翼评论》紧紧跟踪时代前沿,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热点问题展开广泛评论和研究,涵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经济金融、地缘政治、民族国家、文化艺术、媒体网络等诸多领域,引领着国际学术界的理论思潮,为国际学术界的理论交流探讨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曾经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刊物,《新左翼评论》是否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其研究领域和主题发生哪些变化,未来研究趋势又如何,这些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左翼评论》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新左翼评论》每两个月发行一期,每年有六期,每期有8至10篇文章。本文统计梳理了2008年至今《新左翼评论》刊发的文章,总计540篇左右,力图综述最近十年《新左翼评论》研究概况,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判断。

一、研究立场: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

《新左翼评论》是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是英国新左派的重要思想阵地和理论平台。20世纪50—60年代,以爱德华·汤普森、雷蒙·威廉斯为代表的英国第一代新左派,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英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文化传统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英国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不同于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此期间,《新左翼评论》前身即《新理性者》和《大学与左派评论》先后创刊。由此可见,《新左翼评论》从一开始就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直接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佩里·安德森担任主编之后,《新左翼评论》着重译介和研究欧洲大陆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既促进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又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新左翼评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至今,《新左翼评论》中有关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有近百篇,约占近十年文章总数的五分之一。马克思主义是《新左翼评论》创刊50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虽然该刊物涵涉领域广泛,时代特征鲜明,但一直保持着左派色彩,传承着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总的说来,《新左翼评论》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阵营。

首先,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来看,如上所述,《新左翼评论》近十年刊发的文章主要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四个方面,进一步证明了该刊仍然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一方。在所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里,直接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有15篇,论及到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辩证法、平等观、生产理论、主体性、唯物史观、阶级国家理论和思想概念发展历程等内容。代表作有迪伦·莱利的《财产领导人民?》、迈克·戴维斯的《马克思的丧失理论》、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马克思和蒙太奇》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都是研究参照的对象,著者或是直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或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去研究资本主义的现象和本质。例如,在2009年3—4月第56期中,Geoff Mann在《Colletti on the Credit Crunch》一文里,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为起点,去考察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探究金融危机背后的政治动因;2014年3—4月第86期中,南茜·弗雷泽在《Behind Marx’s Hidden Abode》一文中探究了生产和交换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动机,并分析了在再生产、政治和自然等领域开展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条件问题;2015年5—6月第93期中,迈克·戴维斯在《马克思的“丧失”理论》一文中,通过研读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概括了马克思的有关阶级、国家和世界市场的理论,借助马克思的“中层概念”去分析复杂的社会利益;在2017年7—8月第103期中,南茜·弗雷泽在《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形式?》中认为,马克思的利益、利息和租金的“神圣三位一体”仍然是当代商品化的关键。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关的文章约有32篇,内容涉及激进政治策略、中国的权力结构、苏联解体悲剧、共产主义在中俄的不同命运、共产主义假说、后共产主义美学、共产主义革命路径、尼泊尔的毛主义等多种话题,大都是在探讨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共产主义未来的命运和道路。例如,2009年5—6月第57期中,齐泽克在《如何从头开始》一文里标识了当代资本主义中存在的基本对抗,以此作为基础去重新安置共产主义假说;2011年5—6月第69期中,在《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悲剧》一文里,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反思了1934年以来的有关人、技术、自然辩证法的问题,考察苏东剧变的原因。另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一直都是《新左翼评论》关注的热点主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人物有关的文章约有42篇,如瓦尔特·本雅明的《炉边》、佩里·安德森的《葛兰西的继承者》、詹姆逊的《奇点的美学》、弗朗哥·莫雷蒂的《卢卡奇的小说理论》等,内容涉及葛兰西主义、文艺理论、现代性、主体性、文化研究、正义观、欧洲共产主义、女权主义、城市理论等多个命题,提及到了卢卡奇、葛兰西、霍克海默、阿多诺、萨特、阿尔都塞、伊格尔顿、詹姆逊、大卫·哈维、巴迪欧等众多思想家。其中,卢卡奇及其阶级意识理论在多篇文章中被引用,葛兰西的霸权思想在有关政治策略的文章中被提及到。此外,《新左翼评论》还直接刊发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的著述,如萨特的有关主体性和辩证法的文章,伊格尔顿和詹姆逊关于文艺理论、文化批判的论文,等等。综上,《新左翼评论》对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一直积极开展研究评述,表明了其站在马克思主义一方的坚定立场。

其次,从刊物的批判色彩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来看,《新左翼评论》秉持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开展批判研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传承。近十年文章中与资本主义直接相关的有55篇左右,研究范围涵盖了资本主义逻辑、资本主义的命运、中产阶级、劳动制度、资本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危机、新自由主义、泡沫经济、债务危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重要命题。这些文章和命题多是批判研究金融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探索共产主义的可行性。例如Emir Sader的《最薄弱的一环?新自由主义在拉美》 (2008年 7—8月第 52期) 以及Thomas Michl的 《Finance as a Class》 (2011年7—8月第70期)。2014年5—6月第87期中,沃尔夫冈·斯特雷克在《资本主义将如何结束》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威胁主要来自其自身系统内部,并诊断了资本主义危机的症状如持续停滞和全球无政府状态,探究了危机背后的原因。在2017年3—4月第104期中,他又在《被压抑的回归》中指出,新自由主义的长期统治即将结束,受到英国退欧、特朗普和欧洲各地民粹主义叛乱的蔓延的打击,作为全球化模式的受害者开始寻找激进的替代方案。上述四篇文章表明了资本主义因其弊端而不能彻底克服危机,资本主义无法摆脱衰落的命运。由此可见,《新左翼评论》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借助经济危机之契机,对资本主义各个方面的弊症进行研究批判,努力探索资本主义的可替代性方案。

最后,从近十年的文章数量和著者来看,无论是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还是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作者,都可以反映出《新左翼评论》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在《新左翼评论》最近十年的文章中,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大约有88篇,其中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直接相关的有15篇,涉及到社会主义和中国的约有19篇,与共产主义有关的约为13篇,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人物的约为42篇,话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派、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模式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文章引用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众多的著者中,不乏国际知名的思想家、理论家,诸如安德森、斯图亚特·霍尔、弗里德里克·詹姆逊、齐泽克、巴迪欧、伊格尔顿、大卫·哈维、南茜·弗雷泽、霍布斯鲍姆等人。上述著者大都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或者是西方著名的左翼思想家,有的直接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或同情者。以佩里·安德森为例。佩里·安德森是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左翼思想家,曾先后两次担任《新左翼评论》的主编,是最近十年在《新左翼评论》上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之一,共有14篇文章,每2至3期就有一篇,其关注领域涉及政党选举、美国外交、地缘政治、中东冲突、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等多个热点话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10年1—2月第61期的《两个革命》,2013年9—10月第83期的《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专题研究》,2016年7—8月第100期的《葛兰西的继承者》,2017年1—2月第103期的《传递接力棒》等。由此可见,《新左翼评论》仍然积极关注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命运和未来发展趋势,是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之一。

综上所述,从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章、作者、研究主题内容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等方面来看,《新左翼评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阵营的代表性刊物。它承续了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积极研究批判资本主义,关注共产主义的未来走向。因此,《新左翼评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新左翼评论》除了一如既往地关注马克思主义之外,其研究范围日益扩大,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去开展研究工作,反而在研究中扩大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的运用。系统地梳理《新左翼评论》的研究领域及其内容,有助于总体性地把握《新左翼评论》的整体面貌和发展概况。

二、《新左翼评论》的研究领域

《新左翼评论》除了秉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的传统以外,还积极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左翼评论》关注的范围涉及到经济金融、民主政治、文化艺术、社会思潮、民族国家、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媒体网络等多个热点问题,开展全面的研究评述。上文已经对《新左翼评论》关于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对《新左翼评论》的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在国际经济方面,《新左翼评论》除了跟踪研究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之外,还积极关注全球经济趋势,相关文章约有70篇,涵盖了经济危机、金融体制、工业生产、经济霸权、欧盟危机、贫富差距、通胀通缩、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等话题。《新左翼评论》关于经济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研究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探讨相关的货币政策,寻求解决危机的合适策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新左翼评论》积极跟踪国际经济走势,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几乎每期都有文章专门探讨危机问题。例如,2008年3—4月第50期中,罗宾·布莱克本在《次贷危机》一文中揭示了危机的金融诱因,以大萧条时期的泡沫和崩盘为例,警示风险投资家的投机行为,并提出方案来分散危机的效应;在《危机2.0》一文中,他进一步指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和无政府主义的信贷。另外还有罗伯特·韦德的《金融体制变化》 (2008年9—10月第53期),沃尔夫冈·斯特雷克的《民主资本主义危机》 (2011年9—10月第71期) 和 《资本主义将如何结束》(2014年5—6月第87期) 等文章。因为《新左翼评论》来自于英国和欧洲,自然对欧盟危机、欧元区分裂等问题予以关注。例如,2012年5—6月第75期中,苏珊·沃特金斯在《另一个旋螺丝吗?》、《政治国情咨文》等文章中探讨了欧盟债务、通货紧缩、经济停滞等问题;米歇尔·阿格立特在《欧洲漩涡》一文里指出了欧元的结构性缺陷,评估了欧元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2017年1—2月第103期里,迪伦·莱利《美国雾月?》分析了美国大选对全球新自由主义规则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危机的影响,因而对经济危机和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关注仍然是《新左翼评论》的重要议题。

在民主政治方面,《新左翼评论》大约有50篇文章研究民主实践和理论问题,包括选举、政党、政治哲学、意识形态、多元政治、中间阶级、政治思潮等方面。其一,《新左翼评论》对民主政治问题的研究紧跟国际热点,具有时代性特征。以美国大选为例。无论是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还是2016年特朗普的上台,都是《新左翼评论》积极关注的热门话题,2017年11—12月第108期的《新左翼评论》就有三篇文章关注美国大选问题。其二,《新左翼评论》不仅关注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西班牙、爱尔兰的国内政治斗争问题,如英国大选、西班牙政治危机等,还积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议题。泰国的“黄红之争”,南非的种族冲突,印度的乡村政权建设,古巴的发展模式等等,都是国际热点话题,因而也是《新左翼评论》关注的重点。其三,《新左翼评论》关于民主政治话题的探讨,不只是局限于政治选举、权力斗争等层面,还积极探究政治问题背后的经济、文化、民族、传统和理论思潮等因素,综合研究民主问题背后的系统性原因。例如,2015年5—6月第93期中,Pablo Iglesias在《Undsrstanding Podemos》一文中,描述了西班牙政府因为腐败、经济崩溃等问题而导致政权陷入危机;2016年1—2月第97期中,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Riddles of Yellow and Red》一文中指出,泰国的“黄红之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分裂;2016年9—10月第101期中,迪伦·莱利在《政治戏剧?》一文中指出西方危机是由自由民主的困难造成的;在2017年7—8月第10期中,Catarina Martins在《葡萄牙实验》中描述了葡萄牙左翼联盟走向政治舞台的轨迹,分析了女性在政党领导上的突出地位。此外,《新左翼评论》还探讨民主政治中地缘政治、中间阶级、宗教、种族、媒体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分析民主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探讨民主发展模式。

文化艺术是《新左翼评论》长期专注研究的主题之一。《新左翼评论》几乎每期都有一篇文章去探讨文化艺术类问题,总共大约有75篇文章,涉及多种话题。首先,《新左翼评论》关注的文化艺术范围广泛,涵盖电影、小说、戏剧、诗歌、艺术、美学、语言等诸多题材。众多文章不仅研究文化艺术本身的发展问题,还积极反思文艺背后的时代变迁和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去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其次,从横向、纵向双重维度展开广泛的研究。横向上,《新左翼评论》不仅关注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艺术,还关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艺术,在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有佛朗西斯·穆恩的 《A Party of Latercomers》 (2015年5—6月第93期) 和Sabry Hafez的 《埃及新小说》(2010年7—8月第64期)。纵向上,不仅关注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还探讨古代文化的变迁;不仅研究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艺术家、文艺理论家,更是大力探讨今天的文化问题。2012年9—10月第77期中,罗宾·奥斯本在《帝国的文化:希腊和罗马》一文中探讨了古希腊文化的辉煌以及古罗马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发展;2013年5—6月第81期中,佛朗西斯·穆恩在《结束时间》一文中通过研读霍布斯鲍姆的著作,思考资产阶级高雅文化的命运,研究在“极端时代”的前卫大众艺术。《新左翼评论》还不时刊发20世纪前半叶的理论家、艺术家本雅明、布莱希特等人的文章。如本雅明的《1940年法国文学的调查》、《炉边》等文章,介绍了本雅明的有关小说、艺术的研究;2013年7—8月第76期中,Jose Carlos Avellar在《The Three-headed Horse》一文里介绍了爱森斯坦、毕加索和奥罗斯科的艺术活动。至于现今的文化艺术研究,詹姆逊是典型代表,他发表约有10篇文章,关注电影、小说、美学、歌剧等多个领域。最后,《新左翼评论》通过文化艺术研究探讨政治经济问题。2016年3—4月第98期中,乔·特拉皮多在《金沙萨的权力剧场》一文中介绍了刚果落后的经济没有削弱金沙萨剧院的文化活力,反而使之成为政治反对派的中心;2016年1—2月第97期中,詹姆逊在《格曼的反审美》中通过电影去批判审美化消费资本主义,等等。总之,文化艺术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问题是《新左翼评论》的研究热点。

《新左翼评论》作为一份著名的理论刊物,毫无疑问会关注社会各种思潮的动向。近十年关于社会思潮的文章约有75篇,集中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政治思潮、文化艺术理论等方面。在有关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潮中,既有论述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价值理论的,也有论述葛兰西、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的;既谈及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关注社会民主主义动向。例如2014年7—8月第88期中,萨特在《马克思主义和主体性》一文中,通过解读《历史与阶级意识》,阐释了主体性概念的发展历程;2012年7—8月第76期中,迪伦·莱利在《伯恩施坦的遗产》一文中,通过解读谢里·博曼的《政治的优先性》和阿什利的《社会民主主义的灭亡》,探讨了伯恩施坦理论遗产的影响。在有关资本主义的思潮中,主要研究的是新自由主义、新帝国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思潮,探讨这些理论思潮背后的资本主义走向和全球化问题。例如,威廉·戴维斯的《新的新自由主义》 (2016年9—10月第101期)和Veronica Schild的《女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拉美》 (2015年9—10月第96期) 探讨了资本主义全球化问题。在政治思潮方面,主要涉及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民粹主义等理论。2012年9—10月第77期中,Bryan Palmer在《黑色和红色》一文中,探讨了在殖民世界和后殖民世界的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运动;2013年7—8月第83期中,Marco D’Eramo在《民粹主义和新寡头政治》中,通过追溯19世纪“民粹主义”和“人民”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诠释路径。在文化艺术思潮方面,主要关注小说理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艺术解放等内容,如佛朗哥·莫雷蒂的《卢卡奇的小说理论》 (2015年1—2月第91期) 和Sven Lutticken的《即将到来的例外》(2016年5—6月第99期),探讨了艺术实践对人类解放的作用。

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方面,《新左翼评论》也是一份时政评论刊物,一直追踪研讨国际政治经济热点话题。近十年约有90篇文章,涉及到区域经济、地缘政治、民族国家、媒体网络、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第一,《新左翼评论》关注的区域范围很大,以全球视野开展研究。除了传统的大国和地区,如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欧洲之外,《新左翼评论》还广泛关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例如亚洲的印度、朝鲜、尼泊尔、中东地区,非洲的埃及、南非、刚果,拉美的古巴、巴西、委内瑞拉等,都是《新左翼评论》关注的热点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国际争端等都是研究关注的对象。2014年7—8月第88期中,艾米莉·莫里斯在《意想不到的古巴》中介绍了古巴1991年以来的发展模式;2016年3—4月第98期中,Suhas Palshikar在《谁是德里的公众?》中介绍了印度的政党选举和社群主义的崛起;2016年11—12月第102期中,哈泽姆·坎迪尔在《Sisi's E-gypt》一文中介绍了埃及地区的军事斗争和民主政治;在2017年3—4月第104期中,Carlos Sardi~n a Galache在《Arakan Divided》中揭示了“罗兴亚人”背后的真相。第二,《新左翼评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去关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任何国际问题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其背后都是多种因素、多种力量角力的结果。《新左翼评论》对诸多地区问题的研究,是力图厘清问题背后的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探讨问题的根源和策略。例如,茱莉亚·巴克斯顿的《查韦斯之后的委内瑞拉》一文分析探讨了国家政权的动荡和经济失灵、民众抗议和腐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2016年5—6月第99期);佩里·安德森在《不相称的俄罗斯》中分析了乌克兰危机背后的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制裁和经济危机问题(2015年7—8月第94期),等等。第三,《新左翼评论》除了研究政治、经济等传统领域的热点问题外,还积极关注生态、科技、媒体网络等领域的前沿问题。例如,2016年11—12月第102期中,罗伯·华莱士和罗德里克·华莱士在《埃博拉的生态》一文中介绍了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影响和治疗问题;2016年5—6月第99期中,Rodrrio Ochigame和詹姆斯·霍尔斯顿在《过滤异议》一文中揭示了社会媒体能够充当组织压迫的工具,成为权力机构的监控设备,以便掌控社会公众舆情。

《新左翼评论》是一份综合性理论期刊,研究范围广,时效性强,理论分析有深度。通过上文的梳理总结,可以看出《新左翼评论》是一份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在多个领域参与并引领国际理论界的学术交流探讨,是重要的学术平台。

三、《新左翼评论》未来的研究趋势

创刊以来,《新左翼评论》既经历过快速发展的时期,也遭遇过发展的瓶颈期,可谓是在曲折中前进,但其影响力并未受到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左翼评论》的发展趋于稳定,其关注的领域日趋广泛,并紧跟时代趋势,每期刊物都涉及多种主题,呈现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特色。通过梳理总结过去十年所刊发的文章,可以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出一定预测。

首先,《新左翼评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研究会继续持续下去,并有可能掀起国际交流研究的热潮。《新左翼评论》仍然是属于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阵营的理论期刊,它是伴随着英国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崛起而创立的,在发展过程中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份左翼刊物,它必然会把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的研究放在突出地位。因为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破坏性影响,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没有从阴影中彻底走出来,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出了冷战后的低谷,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渐恢复,据此推测《新左翼评论》会继续大力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例如在2018年即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新左翼评论》定会引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潮。另外,在当前国际学术界,中国的发展道路,西方左翼思想家如齐泽克、巴迪欧等人的理论,英美的新马克思主义等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重点,也会成为《新左翼评论》中的热门话题。

其次,《新左翼评论》会长期坚持对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关注研究。《新左翼评论》的左翼色彩体现在它对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研究上。《新左翼评论》创刊的目的就是批判研究资本主义,希望寻找到西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资本主义仍然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由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作出的科学分析远没有过时,所以《新左翼评论》会继续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跟踪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在当前世界还没有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未来的发展及其困境会成为《新左翼评论》关注的重点。

再次,《新左翼评论》会紧跟时代潮流,保持时效性,继续对国际热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新左翼评论》不是纯粹的理论刊物,它总是着眼于现实问题的发展走向。例如,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东危机、朝核问题等诸多国际焦点问题,都会成为《新左翼评论》关注的重点。正是由于对世界形势的长期跟踪研究,《新左翼评论》才能在国际学术界保持着持久的影响力。

最后,《新左翼评论》研究关注的范围和领域会一如既往地保持并拓展,同时随着世界的具体形势的发展而有重点地突出某一方面。《新左翼评论》不仅关注发达国家,还热衷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问题;不仅关注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还关注文化、科技、军事、艺术、网络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无论是就关注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就研究的领域和主题,《新左翼评论》都会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另外,在某一时期,由于热点问题的影响,《新左翼评论》会有重点地突出对热点话题的研究,例如近期东北亚的朝核问题,波及到地缘政治和大国之间的博弈,必然会成为《新左翼评论》积极研究的主题。

《新左翼评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在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新左翼评论》依然保持着比较激进的左翼色彩,秉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积极在多个领域开展对资本主义世界和国际热点问题的研究,其研究路径、发展模式和学术格局都颇具特色。本文通过梳理《新左翼评论》近十年的文章,总结其发展特点和经验,希冀能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相关文本资鉴。

猜你喜欢

左翼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江南书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30-1935)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前期延安文学对左翼文学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