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跑出“淄矿速度”

2018-03-31通讯员弋永杰

山东国资 2018年7期
关键词:动能转型发展

□ 通讯员 弋永杰

日前,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与青州市政府、济铁运贸、安泰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合发展,以实现合作共赢。四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青州淄矿安泰物流园区”。

据了解,淄矿安泰物流园区项目,位于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项目建成后将力争成为当地面积最大、功能最全,集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汽车、纸张、农副产品、建材、零担、集装箱及煤炭运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

“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坚持高标定位,这是迈向高质量、新层次发展的最强力指引。视野的高度决定了事业的高度,我们只有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才能提升发展境界,始终走在前列。”淄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中辉介绍,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淄矿持续推进企业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进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

新兴产业“扩军”

以“十三五”发展战略为依据,淄矿集团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在与济南市章丘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又分别与淄博市淄川、周村两地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此举旨在利用双方比较优势,发展区域特点、特色鲜明的新产业。

淄矿集团引入淄川区政府资本建成的省内功能最全的大宗物资电商平台——“齐鲁云商”,探索出依靠“互联网+”新业态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发挥了传统产业加互联网的强大动力。齐鲁云商使大宗物资贸易“网上商机”尽显,趟出了一条煤炭版“天猫”的崛起之路,正在颠覆传统大宗物资交易的商业模式,也弥补了山东省在电商交易方面的短板。截至目前,平台交易额已突破87亿元,交易量达到2500多万吨,线下“无车承运”模式注册车辆突破万辆,首个生产型云仓公路港在内蒙双欣矿业建成运营。其发展模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得到省主管部门支持,被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被淄博市列为“互联网+品牌”重点培育对象。

该集团主动对接山东省“工业绿动力”计划,投资建成省内首家年产百万吨超细清洁煤粉项目,在推广超细煤粉和煤粉锅炉清洁燃烧新技术上发挥了引领作用。目前,他们已置换淄川广通化工、罗村材料产业园等7家锅炉运营项目,创利810万元,实现了投产即见效。

他们紧盯建筑产业发展趋势,开工建设省内产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规划年产能可满足20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需求。同时,由权属东华水泥公司主导实施区域产能整合,引入政府股本组建了区域联和水泥公司,实现了对淄博、潍坊两地水泥产业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全年水泥建材产业实现利润8220万元,同比减亏增盈8340万元。

形成新动能,发展新产业,是淄矿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他们以三大转型发展区为主体,着力建设一批高端高效可持续的新兴产业,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新升实业集中精力发展壮大工程塑料、晶体材料、阻燃材料三大新材料产业,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到2020年收入和利润分别突破30亿元和3亿元。

传统产业“提质”

对于百年淄矿来讲,动能转换、转型发展不是抛弃煤炭,而是要在煤炭依旧繁荣之时打造新的增长极。转型不是彻底转行,发展转型产业与做强煤炭产业不是有你无我的矛盾。

基于以上认识,该集团宁花百万上装备,不花十万增一人,深入践行“运行市场化、生产科学化、组织集约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产品高端化”的理念,持续推进煤矿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他们投资22亿元用于装备升级和系统优化,先后购置掘锚一体机、全岩综掘机、巷道修复机等大型设备450台(架)。其所属9对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综采率、综掘率分别达到100%和87%,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着力攻关煤矿生产前沿性、革命性技术,该集团打造具有颠覆性、开创性的“智慧矿山”。巴彦高勒大采高无人值守综采工作面,实现了中部跟机作业远程控制。他们在西安成立的“两化融合”研究院,以正通煤业公司为平台,以井下机器人应用和大数据集成分析为重点,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煤炭产业工业化与智能化“两化融合”发展研究。

他们引入“云眼”系统,建成矿井生产经营管理“大数据库”,完成“智能销售链应用”等6个课题开发,具备上线运行条件。该项目被评为国家煤炭工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淄矿也被授予“年度数字化转型领军者大奖”。目前,淄矿的单产单进水平,分别达到18.3万吨/个/月、230米/个/月,原煤生产效率、回采效率、掘进效率分别达到10吨/工、61吨/工和0.16米/工,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现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已成为淄矿煤炭生产的“标配”,智能生产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全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行榜”中,淄矿有双欣、唐口、亭南3对矿井入围,占了全省的3/8。双欣矿业全力推进系统优化和装备升级改造,破解了一批制约高产高效的“卡脖子”问题,月掘进进尺达到1300米以上,创出单进水平新纪录。

同时,他们还着眼非煤产业智能化改造,西学德国引入智能制造,东学日本实施绿色生产,全力推进水泥建材产业“智能+绿色”改造升级。东华水泥绿色建材集成创新示范园已经完成整体规划,并纳入淄博市年度重点项目。新升实业工程塑料新厂区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方案已初步确定,2018年将实现生产工艺的颠覆性变革。

枯竭矿井“转型”

针对济北葛亭、许厂、岱庄三矿资源逐步枯竭的实际,该集团成立转型平台公司,超前谋划转型转产事宜。目前,已形成煤炭洗选加工、膏体充填绿色开采服务等主导业务,另有轮胎智能管理等一批新项目进入内部决策阶段。

该集团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开展陶瓷筛篮、重介质半成品和筛板加工等业务,形成了洗选产业链。康格公司两项技术升格为国家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膏体充填行业领域技术空白,目前正在与国内外有关企业洽谈技术服务合作,将逐步由内部生产服务商转变为全球技术供应商。

博选公司完成内部7对矿井洗选业务的统一运营,全年入洗原煤有望突破1500万吨。2月7日,博选公司与济南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下一步延长选煤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按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的要求,全方位实施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打好动能转换主动战,持之以恒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确保动能转换迈上新层级。”淄矿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宇刚表示。2017年,淄矿集团完成经济增加值1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位居山东能源集团前列。人均利润17万元、人均营业收入244万元、人均实缴税费19万元、人均商品煤产量1541吨、人均资产总额187万元,这些指标均处于煤炭行业领先位置。

猜你喜欢

动能转型发展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转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