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科院首批巨型稻在南宁试种成功 亩产突破1 600斤

2018-03-31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横县试种亩产

2018年8月16日,南宁市横县百合镇大炉村委大炉垌村种植的51亩连片的巨型稻边,一名身高1.6米的女子站在高出田地30厘米的田埂上,挺直腰杆与巨型稻试比高,水稻比她高出一大截。记者从横县当地政府了解到,不喷农药不施肥、最高达2.2米的巨型稻已在广西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 600斤。该巨型稻立体种养项目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批试种项目,也是广西第一家。

放眼望去,巨型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长粒多,圆润饱满,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稻穗。近日,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每穗结350至480粒稻谷,亩产突破1 600斤。而普通水稻每穗结250粒,亩产约1 000斤。基地的巨型稻预计产量能达到1 800斤/亩。

这批巨型稻于2018年4月份种植,健壮结实,茎秆直径约1厘米,不仅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巨型稻运用立体种养模式,遵循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共存规律:借助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叶茂、冠层高等特点,为稻田套养的青蛙和泥鳅提供保护屏障,让它们获得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青蛙扮演着“小卫士”的角色,负责捕捉害虫,减少虫害的发生;青蛙和泥鳅排出的粪便为巨型稻的生长提供了养料。在这一模式下,稻谷在没有喷农药、施肥的情况下产量提升,青蛙和泥鳅的存活率提高,增大了土地的利用率,环保又高效。

据负责该项目的广西巨稻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张顺华介绍,2018年4月,基地每亩投入了10万只蝌蚪,按3万只成活来算,每亩养殖的青蛙将为基地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套养的青蛙肉质优良,8月15日,基地以20元/斤的价格卖出了第一批青蛙。

禾下乘凉,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追逐的梦想。去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研究,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南宁市横县百合镇巨型稻立体种养项目成为中科院在全国首批试种项目。

巨型稻的研发被认为开启了水稻研制的一扇新门,解决目前普遍面临农村劳动力短缺、水稻种植“增产不增收”,早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难题。广西种植巨型稻,通过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种粮质量,为区域水稻提供了亮点和创新点,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

(信息来源:中国水稻网[2018-08-17])

猜你喜欢

横县试种亩产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横县,有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园
南宁市横县荣和五金厂非法处置废旧铅酸电池危险废物案
广西横县垃圾分类,17年的样本如何复制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