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长制:为全国趟路子 为群众谋福祉(节选)

2018-03-31

山东绿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安徽省

胡 旭 王 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一年来蹄疾步稳,进展顺利——

皖北平原,桃红柳绿,梨花赛雪;江淮之间,绿树成廊,湿地竞芳;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千峰含翠,层峦叠幛……眼下,广袤的江淮大地满眼新绿,处处绽放春的生机,书写着安徽绿色低碳发展的独特优势。

绿水青山,天赋予皖。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一年来,有16个市、99个县(市、区)出台林长制工作方案,设立各级林长2.5万多名,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48万亩,相当于平均每天增加4000多亩“人造森林”。各级林长牵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加彰显,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着力把林长制改革打造成新时代安徽改革的特色品牌,为全国趟路子、为群众谋福祉。”安徽省委书记、省级总林长李锦斌说。

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的重大实践探索

——完成退化林修复实现零的突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创历史新高,护林意识深入人心,造林成为自觉行动。森林覆盖率达69.2%的旌德县被称为“山区小县、林业大县”,2017年6月,该县率先在安徽省县级层面推行林长制。

3月29日下午,该县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入口的电子屏上显示实时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6132个。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标准,达到1500个就已经是清新空气了。“过去我们发展林业经济,走的是‘造林—砍树—卖钱’的路子,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公园所处的国有庙首林场场长姜育龙说,林长制改革后,国有林场改革加快落地,林场首要任务已经转变为林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去年还整合周边农户的9600多亩林地进行抚育保护,以保底分红形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收15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环境。林长制改革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原则,聚焦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核心任务,正确处理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关系,推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一个生动实践。

“林长制改革,首先着力解决了理念淡化问题,让各级干部群众爱林护林意识切实增强了。”安徽省林业厅副厅长齐新说,过去一些干部虽然知道生态保护重要,但体会并不深刻。推行林长制后,大家深度参与其中,重视林业、研究林业、保护林业、发展林业的意识显著增强。

固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志刚在林长制改革中担任了林长职务,他的最大感受就是:“以前对林业,是‘听戏看戏’,现在必须‘演戏唱戏’,确实不一样了。”

“过去植树,光栽不护,白费功夫,群众看着心疼也没有办法。”五河县朱顶镇林长安庆杰说,实行林长制以后,群众发现问题就会主动反映,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十几个群众来电。

朱顶镇的变化只是去年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一个缩影。随着广大干部群众爱林护林意识增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森林,像抚养孩子一样抚育森林,2017年,安徽省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62.09万亩,刷新历史纪录。

以保护修复为核心,把护林护绿变成行动自觉,正让每一片林地亭亭如盖,蓊蓊郁郁。

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重大工作抓手

——因地制宜,做好林与山、林与水、林与田、林与湖、林与草的统筹文章,提升美丽安徽建设整体水平。

如今旌德县兴隆镇三峰村,更像是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周边三座山峰环抱,正是该村得名由来。村口的小型水库,碧水倒映着青山,绿树掩映下,几排整齐木屋印入眼帘。

“就是看中这里的好山好水,才到这里投资发展生态旅游。”江苏张家港投资商顾雪丰在这里注册成立了悠然谷生态旅游公司,为了保护这里的独特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生态优势,景区以每亩一万元的价格,与周边农户签定协议,约定43年内不砍树。

“开始时也犹豫,但林长制实施后,我下定决心加大投入。”顾雪丰说,当地村级林长与他一道到林户家走访,商谈保护周边森林资源,同时还请专家指导他如何在当地的荒滩上种草种树,一起护绿增绿,才有了如今这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梦中田园”。

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了“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的理念,是推进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

——地方立法为林长制改革“护航”,明确规定森林资源保护实行林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

“林长制被县委、县政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旌德县林业局局长徐文胜说,只要出现森林资源负增长或者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事件,就会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格问责。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林长制改革,着眼制度建设这个根本,聚焦跨部门协作体系不健全、林业部门“小马拉大车”这个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大“制度供给”力度,为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林长制改革,虽然借鉴了河长制的经验,但更充分遵循了林业自身的规律性。”齐新说,在推进改革中,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强调“于法有据”,积极稳妥推进。2017年,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第四十一次会议相继审议通过《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和新修订的《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森林资源保护实行林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以地方立法形式为改革“护航”。

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是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

——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我们村里共有3名村级林长,我管3000多亩林地。以前林子的事我会让村委会其他人去,但现在必须自己去管,管不好就是我的失职。”旌德县三溪镇路西村党支部书记黄晓本说。该村凭借900多亩茶园和9000多亩森林资源,创建了3A级景区,去年全村旅游收入超过120万元。

林长制改革实施以来,部门联动、上下联动优势不断凸显。安徽省发改委2017年将49个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合肥市3年投资100亿元滚动实施200多个林长重点项目,住建部门大力推进城镇绿化提升行动,去年新增街头绿地游园400多个,新增改扩城镇绿地82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全省城镇常住居民每人新增了3平方米的”绿色小院”。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17年林业总产值达到3611.87亿元,净增近420亿元,全省新增10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省聘用1.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护林员,年人均增收6000元至8000元,保障稳定脱贫。以林长制改革为牵引,林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改善民生、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林业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群众生态福祉不断增进,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正在汇聚起上下同欲、推进改革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安徽省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