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39在福清市作早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3-31林育亭
林育亭
(福建省福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福清350300)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嘉育253和中组3号选育而成的中熟籼型常规水稻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9039),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2015),2013年被列为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连续6 a列为农业主导品种。2015年起福清市引进试种中早39,根据2016—2017年中早39在福清市作早稻种植表现情况,中早39适合全程机械化种植,具有高密度种植、生育期短、耐肥抗倒等优势。表现为穗层整齐,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分蘖能力偏弱,耐肥抗倒,结实率高,后期熟相好,丰产性好。中早39在福清市种植7月中旬即可收获,能有效避免福清市台风期气候,实现高产稳产。
1 产量表现
2016年,中早39在福清市龙田镇大湖洋福建汇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引进试种70 hm2,实割测产验收每667m2产量达531.2 kg,平均产量达473.5 kg。
2017年继续种植中早39,在福清市龙田镇大湖洋福建汇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80 hm²;在福清市海口镇福建三华农业有限公司晨光基地种植30 hm²。其中,在龙田镇实割测产每667m2产量达547.4 kg,平均产量达487.1 kg;在海口镇实收测产每667m2产量达496.8 kg,平均产量达455.3 kg。整体表现为生育期短,产量高,适合在福清市推广栽培。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
中早39是籼型常规水稻品种,在福清市种植全生育期为106 d。每667m2有效穗数20.2万,每穗总粒数134.6粒,实粒数121.5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5.8 g;株高96.5 cm,穗长17 cm。其穗层整齐,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分蘖能力中等,耐肥抗倒,结实率高,后期熟相好,丰产性好。
2.2 抗病性
中早39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2008—2009年2 a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级,穗瘟0.8级,穗瘟损失率1%;白叶枯病9级[1]。
2016—2017年中早39在福清市种植过程中,主要虫害是稻飞虱、螟虫,主要病害为轻微发生纹枯病和白叶枯病。
2.3 米质
中早39米质主要指标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9.1%,长宽比1.9,垩白粒率98%,垩白度22.5%,胶稠度48 mm,直链淀粉含量24.2%[1]。米质口感一般。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壮秧
中早39在福清市种植,应掌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采用机械或人工较高密度播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浸种、催芽处理,播种前3~5 d整好秧床,施足基肥。大田用种量每667m2在6 kg左右。播种后,做好秧苗水、肥、膜管理。出苗阶段保持畦面湿润,2叶以后活浅水灌溉上畦面促分蘖;秧苗施肥N、P、K配施,在施足基肥和壮蘖肥的基础上,在移栽前4~5 d,每667m2可施3~4 kg尿素作“送嫁肥”。期间防治病虫害1次,每667m2可用20%氯虫双酰胺及阿维菌素对水20 kg喷洒。秧龄控制在23~24 d,做到秧苗带肥、带药入大田。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中早39分蘖能力较弱,大田种植应提高种植密度,插足基本苗。机械化插秧密度为28 cm×12 cm左右为宜,每667m2插2.0万~2.2万丛,每丛插8本左右,保证每667m2有效穗达到20万以上,并尽量做到浅插,促使低节位分蘖,以多穗夺高产。
3.3 科学管水
根据苗情需要合理管水,适时促控,基本原则是浅水分蘖、适时晒田、多露轻晒、干湿壮籽。在生长期、幼苗返青期、施药施肥期以及抽穗扬花期应保证水分供给,其他时期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当每667m2茎蘖数达到22万~24万,够苗后及时排烤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Ⅱ期时复水,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直至成熟前4~6 d排干水分,严禁断水过早,防止早衰。
3.4 配方施肥,合理运筹
根据中早39耐肥抗倒的特性,适量增施钾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一般每667m2施纯氮肥12~14 kg,纯磷肥6~7 kg,纯钾肥13~15 kg。氮肥施用比例:基肥、促蘖肥、穗肥比例为4∶4∶2;磷肥作基肥施用;钾肥施用比例:基肥、促蘖肥、穗肥比例为4∶4∶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一般在插后12~15 d施肥,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争取足穗大穗。在幼穗分化Ⅱ-Ⅲ期巧施穗肥,促进穗大穗多。基肥一般每667m2施碳酸氢铵25~30 kg、过磷酸钙20 kg、氯化钾5~6 kg;促蘖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10~11 kg,氯化钾6~7 kg;穗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4~5 kg,氯化钾2~3 kg。
3.5 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高产
在进行种子消毒、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等农业措施预防的基础上,加强预测预报,适时、适量用药防治病虫害。一是返青后7~10 d重点防治稻飞虱、螟虫,每667m2可用1.8%禾劲100 g、加噻虫嗪可湿性粉剂5~6 g,混合对水50 kg喷雾防治;二是水稻破口前6~7 d及时防治穗颈瘟、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发生,每667m2用35%氯虫苯甲酰胺5 g、30%苯醚甲环唑、并环唑乳油20 mL、噻虫嗪可湿性粉剂7~8 g、20%稻瘟酰胺悬浮剂60 mL,混合对水50 kg喷雾防治;三是齐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白叶枯病,兼治纹枯病、穗颈瘟,每667m2用噻虫嗪可湿性粉剂7~8 g、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 g、20%噻菌铜100 g,混合对水50 kg喷雾防治,以确保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