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对策

2018-03-31陈能温

福建畜牧兽医 2018年1期
关键词:存栏粪污资源化

陈能温

福建省泉州市畜牧站 福建泉州 362000

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肉蛋乳供给,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泉州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1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情况

1.1 实行养殖总量控制,减少可能的污染源 严格源头管控,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坚持“优化布局,疏堵结合,拆小建大,拆建并举”的原则,实行养殖总量控制,并大量关闭拆除禁养区、禁建区的养殖场(户),消除可能的污染源。近年来,泉州市及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明确的防治目标和保障措施。为根本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禁养区、禁建区和可养区等“三区”进行重新划定,扩大禁养区、禁建区范围。2015-2016年全市共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户)3 178家,削减存栏生猪50.0314万头。其中,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户)1 997家,拆除猪舍面积60.45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26.25万头,投入财政补助经费7 602.86万元。全面完成2015年3 616家存栏25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户)整治任务,其中自行改造2 606家,关闭拆除1 010家,削减存栏生猪5.6526万头,关闭拆除猪舍面积6.5422万平方米。

据畜牧部门统计,2016年全市生猪存栏90.7万头,同比减少8.61%;出栏162.89万头,同比减少3.15%,低于省下达的年出栏260万头养殖总量控制目标。家禽存栏1 276.66万羽,同比减少0.87%,出栏2 456.49万羽,同比减少0.80%;牛存栏9.74万头,同比减少1.75%,出栏5.75万头,同比增长1.21%;羊存栏18.12万头,同比减少1.41%,出栏18.89万头,同比减少3.44%。

1.2 改进养殖模式,推行粪污减量化 大力推行先进适用的畜禽粪便处置工艺和养殖污染治理技术。近年来,泉州市因地制宜,规范和引导畜禽养殖场做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行干清粪、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等粪便处置工艺。因地制宜推广“漏缝地板-粪尿分离-干清粪-少冲洗-减排放”、“干式环保健康养殖模式 (零排放)”、“自然荫式堆制生物有机肥料技术”、“异位垫料生物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模式,从源头上减少粪污产生量。支持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阳光塑料大棚贮粪间、贮粪池等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尤其是引导养殖场大力推行干清粪技术,使畜禽粪尿固液分离,尽最大可能减少液体(沼液)中固形物(畜禽粪便)的含量,再通过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肥回用于农田,减少环境污染。2011年至今,全市共有123家畜禽养殖场通过国家减排核算,其中生猪养殖场101家,鸡鸭养殖场22家。

1.3 推进标准化改造,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 重点实施非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以污染治理为主的标准化升级改造,提高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程度。根据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存栏5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2014-2018年,省级以上财政重点扶持存栏1 500~5 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改造;市、县财政重点扶持存栏250~1 500头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各县(市、区)政府还要督促存栏25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限期自行改造升级,如不改造或改造后达不到排放要求的,全面关闭和拆除。泉州市市级财政计划安排7 000万元,2015-2018年分4年时间,每年对48个存栏500~1 500头的养殖场进行项目补助改造,对改造后验收合格且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等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给予奖补30万元,2016年底前完成改造的追加奖励10万元。全市拟保留存栏250头以上的养殖场303家,截至2017年11月,已完成改造任务263家。

1.4 实行种养有机结合,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 推进生态循环种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猪-沼-果(林、茶、菜、草、菌)”等生态种养模式,或是以沼气为纽带,推广“畜牧-沼气-果(林、茶、菜、草、菌)”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丘陵山地综合开发”、“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循环农业模式,逐步探索建立利用猪场堆制腐熟的粪便沃土模式,促进植被恢复,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扶持畜禽规模化养殖、沼气生产、农家肥积造一体化发展模式。指导家庭散养的养猪户开展“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建设措施,实行相对集中饲养,污染物集中处理。加大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建设贮粪阳光大棚,支持使用生猪粪便制作腐熟有机肥,通过种养加结合达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建设生态养殖场。

2 存在问题

目前,不少地方将工业污染治理的思路和模式简单机械地套用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领域,认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就是要搞污水处理工程,要搞达标排放。具体表现为,要求养殖场必须配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所有液体废物一律要求按照污水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发展,原有的养殖粪污处理模式、技术及设施已无法适应集约化规模养殖排污的要求。如用“调节池-沼气池-曝气池-氧化塘”处理模式、水泡粪模式(粪便已经溶解在污水中,再固液分离也难于把污染物全部分离出,导致污染治理难度加大),资金投入多、运行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很难做到真正的达标排放。因此,要引导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减量化),进行堆肥发酵,制作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资源化),减少冲水造成的污水产生量和后续处理难度。

3 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处置方式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也即减量化处置、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坚持“保供给”与“保环保”并重,明确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向,不是简单地“消灭废弃物”(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是“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即通过零排放模式和达标排放模式相结合,注重粪污当地或异地农用消纳,做到养殖场污染零排放模式与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计划”相结合,走“农牧结合,以牧促农”的生态养殖、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加大扶持力度 围绕标准化规模养殖、有机肥推广、沼气资源化利用、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等关键环节,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扶持政策,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机制,提升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机构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粪污处理能力。鼓励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保障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加大财税、用地等扶持政策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鼓励政府有关部门统一采购有机肥支持种植场户,作为奖励、补助、扶贫等措施。

3.3 加强宣传引导 要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法律法规及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增强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宣传推广各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树立示范标杆,营造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存栏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