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之本质与维度探析

2018-03-30张俊锋

戏剧之家 2018年36期
关键词:艺术性本质

张俊锋

【摘 要】何为诗?其本质若何?又含几多维度?本文一一探寻,并构建诗之维度框架。

【关键词】诗;本质;艺术性;诗之维度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225-02

从《诗经》到《吉尔伽美什》、《亡灵书》、《吠陀》,从《荷马史诗》到《神曲》、《失乐园》,从《鲁拜集》到《飞鸟集》,从莎士比亚到雪莱、波德莱尔,从李白到卞之琳、艾青,再到汪国真、海子,从《越人歌》、《长恨歌》到《七子之歌》、《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拨动着无数人之心弦。诗,全在又永恒,熟悉而神秘。

一、何为诗?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

孤星!

读宗白华(2011)此诗,深感其艺术之美。

(一)艺术性:诗,艺也。海德格尔(2011)曰,一切艺术之本质皆诗。诗之特性可参比绘画音乐等艺术(贝勒尔,2017)。瓦莱里之《诗与抽象思维》云,诗乃语言之艺术(吴文南,2015),黑格尔(2016)称之为融造型艺术与音乐一体之语言艺术,刘新民(2016)赞其为文学中最高之语言艺术,怀特(2016)则誉之为艺术之冠,集音乐画舞、叙事预言于一身。

(二)求真:模仿创制之技艺。Poem一词源于希腊词poiesis,意为make。亚里士多德《诗学》原名为《论诗之技艺》,称诗为模仿现实之技艺,诗与哲学均揭示事物本质及普遍规律,即依可然或必然原则可能发生之事(苏芹,2016)。柏拉图称诗比现实离真理远,亚里士多德则信诗比现实离真理更近。诗传达普遍理想,对自然之复写具备神性及触及灵魂的深度(黑格尔, 2016)。故莎士比亚之无韵诗To be or not to be虽为虚构之独白,却异常真实,遂为人永恒传颂。

(三)求美:美乃艺术之特殊目的,若放弃美艺术不再(宗白华,2015)。诗需灵感,更是形式艺术,须精心推敲润色。闻一多称无现成之美,无选择便无艺术(袁勇麟等,2016)。柯勒律治云:诗乃珠字玉词之绝妙组合也(Poetry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何功杰,2011)。闻一多倡“三美”:建筑美(节、句之匀称)、“绘画美”(辞藻)及音乐美(音尺、平仄、韵脚) (袁勇麟等,2016)。

《牛津词典》道:诗者,特殊文学形式也,其措辞雕琢,重音韵象,而非仅止于表义,精心排成诗行,常有节奏与押韵。维基百科则云:Poetry以音韵、声音象征及格律之类美学与节奏特性,传散文式表面意义以外之义(uses aesthetic and rhythmic qualities of language, such as phonaesthetics, sound symbolism, and metre, to evoke meanings in addition to, or in place of, the prosaic ostensible meaning)。故维姆萨特曰,诗之复杂性在于其精妙、丰富及深度(汪正龙,2007)。笔者称其为维度。

二、诗之维度

基于弗洛伊德、Lacan之意识语言理论,笔者分之为4广维,分14细维、24深维如下:

三、诗之维度阐明

(一)形: 诗之主题意义与美学价值,即神与形。荀子《天论》与范缜《神灭论》均以形为第一性:形,神之所依;神,形之制也(吴文南,2015)。诗行(verse)、诗节(stanza)、韵(rhyme)、节奏(rhythm)等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诗之形(民谣体或十四行体等)常暗含深意或营造诗意(何功杰,2011)。笔者将韵律归入音维。

(二)音: 卡莱尔称诗为音乐思想,柏拉图《理想国》则视诗为音乐之部分。东西诗乐舞本源为一。盲人荷马史诗为吟唱,故有minstrel、bard指诗人(吴文南,2015)。

韵色,韵之色调也。汉韵十三辙归作三类:洪韵(言阳等)、柔韵(怀由等)及细韵(姑一等)。韵音特征产生声音象征意义:洪韵锵锵,常发奔放、欢快、豪迈之感;柔韵悠悠,多抒深情、安详、舒适之意;细韵切切,适传低沉、忧伤、缠绵之情(李娜,2014)。

节奏:柯勒律治曰,灵魂中无音乐非真诗人,诗之音乐性以节奏为要(陈永春,2010)格律缺失诗便不完整(黎跃进,2006)。汉格律诗讲平仄替对粘,英诗亦有不同音步之抑扬(iambic)、扬抑(trochaic)、抑抑扬(anapaestic)、扬抑抑(dactylic)等格。

(三)意象:詩之要也。什克洛夫斯基(1994)曰,艺术目的乃再现事物为可观之物,而非可认知之物。宋晁以道有诗云: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即须写画之形,方能不抽象(宗白华,2015)。庞德称中国古诗浸于意象,甚或每一字皆有意象(冯庆华,2006)。

(四)意境:词以境界为最上,于诗依然。意境乃意象所营造之艺术境界,情景交融,令人心动。

(五)灵性:同性灵,灵智也。《文心雕龙》云:“仰观吐曜,俯察含章……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后有钟嵘之性灵说,尚自然、崇真美,清袁枚发展成为性灵派,强调风趣与性灵(蒋寅,2013)。

诗确为性灵之音。《关雎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阿诺德《文艺评论集》亦云,诗乃人心之精髓(丰华瞻,1987)。

(六)趣:诗无趣,则鲜有乐之者,而趣贵在中和。钱钟书《管锥编》证诗、寺二字同源;寺又通司、持,有约束之义;《荀子》曰,诗者,中声之所止也,即心声恰到好处停止之处。唐陆龟蒙云:“诗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故诗须约束情感,情发而能持,趣味生焉。

意趣偏传意,或含蓄以致远,或一张一弛起伏跌宕,或时急时缓节奏变换;情趣重燃情,或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或疏密相间相互映衬,或留白若无而趣无尽,有无相生奥妙无穷。

(七)异:艺术常将事物奇异化,将形式艰深化,以增感受难度与时间(什克洛夫斯基,1994)。故诗之言象境常陌生而新奇。

(八)升:艺术须表现美,并将生活内容提升、集中、精粹化(宗白华,2015)。黑格尔(2016)亦曰:艺术展现心灵,诗则抚慰心灵,舒缓欲望。评论家赫兹里特之《时代精神》云,诗乃生活之精华,可丰富、净化、提炼人之心灵,提升生命品质(丰华瞻,1987)。

诗人当如柯勒律治所倡:紧密联合心灵与智力,并以自然壮丽之外观予以统一(汪正龙,2007)。

四、结语

诗不愧为艺术瑰宝,纵尽力剖析亦难穷其妙。且以一英诗作结,与君共赏。在此仅简析节奏:行音步(以/标示)数首行2,2-6行3,末两行4;第6行首音步以前抑抑扬格,之后变为抑扬格:节奏由舒缓到明快,颇为精妙。

What Is Poetry

By Eleanor Farjeon

What is Poe/try? Who knows?

Not a rose,/ but the scent /of the rose;

Not the sky, /but the light/ in the sky;

Not the fly,/ but the gleam/ of the fly;

Not the sea,/ but the sound/ of the sea;

Not myself,/ but what/ makes me

See, hear, /and feel/ something/ that prose

Cannot:/ and what/ it is, /who knows?

何为诗?

笔者译

何为诗兮何人知?

非玫瑰兮而溢其香;

非天空兮而闪其亮;

非流萤兮而烁其光;

非大海兮而荡其响;

亦非我兮却能让

见闻感散文所难予:

何为诗兮何人知?

参考文献:

[1]E·B·怀特.人各有异[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2]恩斯特·贝勒尔.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M].2017.

[3]冯庆华.红译艺坛[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5]何功杰.英诗艺术简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6]黑格尔.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8]吴文南.存在之思《天路历程》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9]袁勇麟等.文学欣赏与创作[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

[10]宗白华.艺境[M].商务印书馆,2011.

猜你喜欢

艺术性本质
追根溯源回归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探微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