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3-30赵洪艳
赵洪艳
【摘 要】声乐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指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18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学科的定位更加明确,专业设置更加的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方法还是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当前我国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的质量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再加上高校的扩招,声乐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强劲的势头。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声乐专业,大量招收歌唱、乐器等专业的学生。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走上艺术的道路,从小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艺术培训,忽视了对孩子文化课的教育,高校招收到的学生大都是培训班速成的學生,文化底子薄,没有文化底蕴作基础,声乐艺术专业的优势也不大明显,造成生源的质量偏低,给高校的声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选秀节目比较火热,很多卫视频道通过炒作与宣传,产生一批又一批的歌手,目前,我国歌唱行业已经出现饱和的现象。多数学生报考声乐专业是抱着“明星梦”“出名梦”去的,学习的动机已经不仅仅是学习声乐表演艺术,提高自身的声乐修养。比如近几年比较火的《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推出了很多歌手,一些高校的声乐专业不断扩招,以选秀节目为导向,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综合能力较差。
(三)教学内容单一,学术性不高。高校的声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学术能力。从这个角度讲,高校的声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但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一直沿用西方音乐教育的体系,学生也更倾向于学习西洋乐器,比如小提琴、钢琴等。开设中国传统戏曲专业的高校不多。另外,高校声乐教育方面的研究学术性有待提高,学术研究成果产量较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二、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分组式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显然应对不了学生激增的情况。而分组式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教学资源,教师的指导更加的具有普遍性,学生的表现会得到大家的关注,尤其是优秀学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其他学生带来压力,其余学生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来缩小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这样,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有竞争意识的团体,在不断竞争中,学生的专业水平就会提高。分组式教学,在小组划分时,要根据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来划分,此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接受能力。当然,小组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划分好小组后,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共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进行的是基础教学和演唱技巧的指导,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习一段时间后,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不断磨合,融为一个团体,可以开展团体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网络教学模式。学习本身是个无止境的过程,但是仅仅利用课堂的时间学到的知识有限,需要课下利用时间来充实自己的声乐知识。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互联网技术为了提供了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来学生声乐知识,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被共享。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声乐知识,教师通过网络资源为学生答疑解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
(三)实践课教学模式。声乐教学的表现形式是以艺术实践为基础的。艺术实践课把枯燥的课堂练习转化为舞台训练,丰富了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锻炼舞台应变能力,克服心理紧张的障碍,提高声乐技能。当前的声乐课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践课教学,可以从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出发。校内实践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建立校园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的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高校声乐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新的教育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教学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要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单莺歌.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音乐时空,2015(19).
[2]林红.探析综合性大学声乐教学模式的多样化[J].黄河之声,2014(17).
[3]宋洁,苏丽丽.中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通俗歌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