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琴艺术史在江西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2018-03-30周玮
周玮
【摘 要】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大背景下充分肯定了古琴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艺术价值,江西古琴艺术在2017年11月入选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以江西古琴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江西古琴艺术史的发展状况,挖掘江西音乐文化发展史,并形成联系,对发掘江西音乐文化和江西古琴史进行梳理。运用多伦理综合研究和分析法,以促进江西古琴史的继承和发展相关问题。利用江西古琴音乐史传递的文化及历史变化,了解江西音乐文化,促进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江西古琴;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比较分析;地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43-02
自古以来江西人才辈出,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音乐文化的繁荣是古琴艺术在江西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先秦时期江西的音乐舞蹈艺术就早已出现,在龙虎山的仙水岩崖墓就曾出土过十三弦琴,后经文物专家测定此琴的年限为约2500年前,而根据目前的历史文献记载,在隋唐时期以后才有十三弦琴,就目前而言没有出现比此琴要更早的文字记录了,而在仙水岩崖墓群出土的这把十三弦琴要比当下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早约1000年。在商朝江西就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与中原一代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在江西曾出土过许多包括铃、钟、铙等青铜乐器,那时的青铜乐器被人们看作为礼仪制度的象征。
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帝时代曾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大臣“伶伦”在中国古典音律的发源地洪崖丹井创制音律、断竹奏乐等,而洪崖丹井正是江西南昌有名的景点之一,“洪都”这一南昌的别称也是根据此而命名。
总之,江西的音乐文化史涉及到的形式丰厚多彩,有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文化资源丰富,而古琴音乐文化史则作为江西文人音乐中的重要音乐艺术形式之一。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与实际的发展内容及地位是相关的,在整体性的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的发展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地位。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以江西古琴艺术为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相关内容的梳理分析,在充分的结合相关江西音乐文化史的发展地位阐述更多的古琴艺术史发展。当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精神寄托。结合目前当下人文对古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对古琴的喜爱程度,如何对江西古琴文化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传播,是加强古琴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及措施。
一、江西音乐艺术与古琴文化发展史概述
江西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子部分,历经了长期的发展后,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史起着一定的推動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的特色。
古琴又可称之为瑶琴或七弦琴,最早在帝王伏羲开始就有关琴的相关记载,而后随着周文王和武王对琴的更改,古琴由五弦定为了现在所见的七弦琴。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一直被文人们视为高雅文化艺术,这与江西的书院文化密不可分,在我国古代,书院是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古琴音乐作为文人音乐在书院形式的推动下进而发展。也在书院这种学习场所传播,历史上江西书院在鼎盛时期曾有1000多所,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历史中的江西书院繁盛并且影响广泛,教育的兴盛使得人才辈出,而江西的文人群体则是琴人的重要载体,历史上江西名人欧阳修、王安石、朱熹、姜夔等都在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方面都做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从而形成了历史上江西古琴音乐文化史的辉煌。
从江西古琴的音乐文化发展历程史来看,东晋时期,就有诗人陶渊明的“无弦琴”典故而广为流传,那时候的古琴已是深受文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历来也被文人墨客所重视。南宋时期江西古琴学习人数众多,而在当时全国兴建了有500余所书院,江西以161所高居之首,而江西琴派与京师、两浙的琴派形成了当时三足鼎立的局面。文献《琴论》中记载有:“论操琴之法”评论过“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 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 江南失于轻浮, 惟两浙质而不野, 文而不史”这一段,充分反应出江西琴派在当时的重要地位。而在明代江西又出了一位十分著名的琴人——宁王朱权,相传十大名曲之一《平沙落雁》为其所作,著名的琴谱《神奇秘谱》也是朱权所编纂,这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著,其中包含了从汉魏时期到宋元各时期的琴曲大小六十四首,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琴谱专集,历史价值甚高。从以上古琴的发展历史看来,在古代古琴多数是王权贵族和文人学习弹奏居多。江西古琴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并且结合了整个音乐史和文化史的发展内容,将整体性的古琴艺术发展及相应的文仁书院等结合在一起,构建了基于核心的发展理念为主,并将相关古琴艺术内容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实践。
而就江西古琴艺术史的继承与保护意义而言,古琴文化是中国艺术传承的重要艺术类型之一。因此,古琴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承,是以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通过对江西古琴这一文化艺术史的分析和与之相对应的江西音乐文化发展的特殊性,江西古琴的艺术史也是整个古琴史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在充分的结合江西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下,针对性的分析整个江西音乐文化史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和整理,把江西古琴的历史文化与音乐文化发展充分的结合起来,分析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对江西音乐文化史进行梳理和完善分析。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对古琴的继承和保护重视起来,这也将有助于分析江西的古琴和江西文化。
通过对江西音乐文化发展历史中的相关内容分析,使更多的人认识知晓江西古琴艺术史在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人们对古琴类艺术文化保护的认知意识,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效的促进了相关艺术文化的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有必要对整个江西古琴的发展历史和相应的古籍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实现古琴文化的有效地域传承。此外,我省对古琴的重视相对较晚,从而在继承和保护传承江西古琴的过程中,既要传递古琴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又要让大家享受到江西古琴音乐本土的音乐特征,能更好的感受到它的文化精神和高雅的艺术。因此,结合古琴文化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分析古琴类艺术文化的传统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分析现有的艺术文化环境中对于整个音乐艺术类型及艺术实践的特征。在古琴历史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学习为根本,将古琴地域性文化进行相应的宣传与推广。江西古琴学会是经江西省民政厅注册批准,也是江西第一个古琴文化群众组织,传播古琴文化知识和弘扬江西地域民族文化,开展了很多古琴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
“江西古琴音乐”在历史上曾是古琴文化的代名词,在古琴文化的历史地位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结合江西古琴历史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充分的结合古琴历史文化的发展理念及相应的发展背景,从而有效的促进整个江西历史音乐文化的有效推广及宣传。历史上对文化和艺术的重视,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文人和书院教育也推动其音乐史的发展,从而使江西音乐艺术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明清时期经济繁荣,江西弋阳腔盛行,它也是我国四大声腔之一,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使得人们当时的生活丰富多彩,这些也都为江西古琴音乐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音乐艺术以声腔的为特点,弋阳腔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当时各地的很多方言小戏有着十分重要影响,从而使得各地的小戏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各类的高腔戏等。琴曲《普庵咒》,又名《释谈章》,此曲不仅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古琴曲目中著名的乐曲,是能伴配辞咒的一首琴歌。此曲由很多单音参差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较为自然的旋律。在《佛学大辞典》中有记载:“初师振化于袁洲之南泉山,道场之盛甲于天下。殁后有灵,凡有祷者,其应如响”。相传这是一首可以消灾、驱离鼠、蚊、蚁的曲目。而普庵禅师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僧人,为江西宜春慈化人。在将整个的江西古琴艺术史与时代的发展简史分析下,在整个古琴历史文化与音乐艺术文化充分相结合下,对整个江西古琴艺术史中的相关文化内容的有效分析,从而使得整个江西古琴艺术史能够在其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发展地位。
二、有效促进江西音乐文化发展的延续性与传承性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发展的文化内容所涉及到的也大为不同,在整个江西音乐文化历史的的发展过程中中,古琴艺术作为其一部分而言,不仅仅是整体音乐文化发展思路的部分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古琴艺术史在整个江西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路及其主要内容的有效实施与分析。因此将江西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其传承性相互结合,促进整个江西音乐文化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的发展下去,从而构建成为基于音乐文化发展为主的古琴文化艺术史的有效延续性发展。在现有的音乐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为有效的促进江西音乐文化发展,有效的结合古琴艺术史的延续性,将古琴艺术通过在历史文化研究过程中将整体性的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梳理分析,充分的结合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背景,对江西古琴艺术史发展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梳理整个江西音乐文化历史发展内容,
本文通过对江西古琴历史在江西音乐文化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整理与收集,总结出了江西古琴在历史上的发展脉络,其在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发展特点,在经历每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过,在整个江西音乐文化史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文化的融合也为江西古琴艺术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江西古琴艺术的里程中,有效的利用好古琴藝术史在江西音乐文化历史中重要地位,使得江西音乐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晨.琴学六十年论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姚品文.宁王朱权[M].江西: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
[3]姚品文.朱权研究[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4]许健.琴史初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5]王河,虞文霞.宋代“江西琴派”考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8(06):120-126.
[6]马如骥.南宋琴史考疑——读《清容居士集》琴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宋代古琴音乐研究》第四、第五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3):75-88.
[7]邢文.太古之声:汉晋古琴、时空转换与《乐》经的再认识[J].民族艺术,2012(02):13-17.
[8]秦序.重视和加强古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工作——热烈祝贺古琴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J].中国音乐学,2004(01):7-10+6.
[9]蒋克谦,琴书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