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研究
2018-03-30孙延泽褚琳
孙延泽 褚琳
【摘 要】中国古典舞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舞蹈的继承与新生,更灌注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底蕴与艺术审美。古典舞发展至今,对于舞蹈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已日趋成熟,但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有待重视与提升,创作者们已经认识到古典舞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但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在多样性地表达传统文化的同时,创作出与时代相符的具有创新性的舞蹈作品。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对古典舞创作中如何应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典舞;传统文化;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104-03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元素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国古典舞对传递传统文化思想也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古典舞创作的内核是传统文化思想。创作者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运用舞蹈编排进行展现,从而传递给受众。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看法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舞蹈创编者能及时捕捉和了解受众审美的变化,调整舞蹈创作思想理念,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散发出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目前很多创作者脱离受众审美需要,片面追求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导致作品编排曲高和寡,无法为受众所欣赏和接受。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影响机制的课题,旨在明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双重影响机制,为指导创作者群体进行更高效的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以对传统的继承与提炼为宗旨从而得到发展。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传统文化观念与价值在当代的体现。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创作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也是欣赏者对作品好坏审视的重要内容。舞蹈创作的本质是审美的体现,是文化思想的外化。
(一)传统文化的“和”构成了古典舞的创作的精神内核
中国古典舞的诞生是对传统艺术,如戏曲、杂技、武术以及民族舞蹈等作为基点进行改造而产生的。而传统文化的“和”之思想是古典舞的精神內核,也是其魅力所在。而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古典舞的创作。“和”的思想在古典舞中主要体现在审美旨趣和动作韵律上,这一思想无论从内在意识形态还是在外在的动作技巧上,都影响了古典舞的创作。中国古典舞蹈具备“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意蕴,是对自然的崇敬,具备传统文化气韵,准确的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内核与哲学文化精髓。
古典舞“兼容并蓄”的品格正现了“中和”精神,让历代舞蹈创作者不拘泥于一种艺术形式,借鉴各种传统艺术精髓,不断提炼升华,才形成了现如今的中国古典舞。
(二)古典舞的动作创作方式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时期中国古典舞发展中,动作语言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力求不断更新,但其精神与意识形态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疆域,具有共同的美学特征。如著名的舞蹈编导孙颖在创作汉唐古典舞时,以汉唐两朝代史料为依据,搜集古代舞蹈的记录与咨询,对古代雕塑、文献、画作中找到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力图还原当时的舞蹈风貌。如《踏歌》是依靠肢体的律动体现节奏感。《玉兔浑脱》则还原了宋代队舞,并采用了三步一顿的体态来刻画嫦娥的艺术形象。这些经典作品在动作的考究与还原,无不是孙颖先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潜心研究与体察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外化到舞蹈动作与形态中,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动作创作有着深刻影响,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创作者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基础上以动作创作作为外化。
(三)创作观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被桎梏
中国古典舞在诞生之时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提炼以及借鉴芭蕾舞而形成的。中国古典舞从诞生之时,就是在改造传统与回归传统之间进行平衡。其审美原则是在延续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并加以变革,体现了“以新知认识旧识”的观念。因此中国古典舞是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延续。其创作既要在构思立意以及形态上具有古老的韵味,体现传统,又要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无形中给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枷锁。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其文化价值中最大程度得到体现的同时,也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创新,才能让古典舞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高雅的品格。目前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表演还是比赛的现状,虽然涌现出了许多精彩的、高难度、让观众惊呼的作品。但真正抓住传统文化精髓,体现民族精神,能在受众中广为流传的精品相对少了许多。很多作品更注重高难度的技巧,难以继承与延伸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创作者的立意和创作动机缺乏厚重的精神支撑,更无法体现古典舞的精髓。
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机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舞创作的正面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古典舞的内涵和外在形态
上世纪50年代,为更好地传承、弘扬和创新民族舞蹈艺术,舞蹈界前辈们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蓄,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促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建构。古典舞的发展,自始至终都以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保护与继承为根本。虽只有短短的六七十年,但其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舞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舞创作的影响机制,归根到底是要“以我为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以传统文化为契机,不拘泥于传统审美框架的约束,但又要与民族、与受众的民族审美相符合,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传统文化对古典舞的影响机制正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与规律。
古典舞的孕育与发展是一个兼容并蓄的过程,它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戏曲的精髓,从精湛的舞台技艺到服装道具甚至表演套路。古典舞中时常运用的一些道具如扇子、手帕和伞等,也来自戏曲。如杰出的古典舞作品《扇舞丹青》就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吸收戏曲表演精华的同时,大胆创新,形成自身风格,成为优秀的古典舞作品之一。作品的创作过程离不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素材和文化的融合。
除了戏曲,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也给予古典舞发展的养分。武术讲求刚柔并济,与古典舞的有动有静、收放自如一理同源。古典舞创作中也从传统武术中寻找到很多灵感,如“云手”、“燕子穿林”等。另外,中国古典舞创作中还以传统武术为基础,创新地发展出具有刚健之气的剑舞。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也为很多古典舞创作提供了精神内核,如《英雄泪》、《易水寒》等作品,都是从剑侠精神中找到创作素材,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舞创作的正面影响。
2.传统文化发展的氛围给了古典舞以活力和生机
随着古典舞在近几十年的蓬勃发展,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表演种类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内涵都在不断的延伸与发展,古典舞也在传统与现代的舞蹈艺术中架起了一道桥梁,从而形成一个契合时代发展的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是以古典舞演员的身体动作与神韵来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当代价值观的体现。
古典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古典舞甚至经历了发展停滞的过程。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重新被重视,社会文化朝气蓬勃发展,良好的氛围给古典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带动着古典舞的发展到新的道路,走上新的台阶。这种新的发展与变革思潮在古典舞创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一些专业舞蹈比赛成为优秀舞蹈创作展示的平台。可以说,近些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舞蹈大赛及其比赛,已经很大程度上引领了古典舞的发展道路,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创作思维的变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舞创作的负面影响
1.传统文化审美的限制影响了古典舞在当代的创新
中国古典舞是解放后产生的舞种,它虽然以古代舞蹈为根基,但并不能等同于古代舞蹈。古典舞的创作置身于当代的文化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受到现今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限制了古典舞的源流、功能与形态,注定了古典舞的发展无法超出环境所限定的条件。虽然时代已经变化,但古典舞的根本依旧是来源于古代传统文化。因此,古典舞的源流、功能与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传统文化这个根所限定。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丰富的今天,中国古典舞不断走向世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古典舞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题材雷同就是一个大问题,由于中国古典舞的定位决定了其创作的内容大多数来自古代题材。而在当代,会出现许多古典舞题材雷同的现象,这种现象体现了舞蹈创作者缺乏创新意识。“题材雷同”实质上是一种舞蹈对人物创作的“类型化”,导致舞蹈语言也极其相似,这也说明了中国古典舞在创作思维上缺乏深度及广度。
一些古典舞创作者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古典舞传承还是创新的度,在进行古典舞创作时固守传统,只是單纯对古代乐舞的再现,缺乏精神内核,没有以大众的认可与接受作为价值取向。而一些古典舞作品创作则一味求“变”越来越抽象,在题材上求新,在动律中求“变”、抽离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使得古典舞的文化符号日益缺失,游离在当代舞之中。
三、古典舞创作中如何应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一)古典舞创作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舞蹈风格是民族性与传统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传统哲学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标志所具有的共通性。中国古典舞的使命与追求是通过舞蹈者本体的律动将这些抽象的标志外化,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古典舞创作中,应抛开这些精神内核,不断打磨和沉淀古典舞的风格,动作语汇也应当不断积累和丰富,在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不仅仅从中国武术、戏曲和壁画等中寻找素材,更应拓宽视野,从诗歌、绘画、书法等相近的艺术形式中寻找灵感,找到突破口。从近几年舞蹈大赛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根本是以独特的语汇为表现,以数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古典美学作为审美追求,以满足当代受众的价值观为目的。因此,创作者应当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根本上提升古典舞的创作水平。
(二)实现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的统一
优秀的古典舞作品一定是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在内容上要具有深刻的内涵与启示,而舞蹈形式上应寻求多变。现今创作的问题是只在舞蹈语汇、形式上“模仿”传统文化,并未深入理解古典舞内在美的深刻内涵。因此,这就需要古典舞在创作时把握好“度”,舞蹈语汇和题材的选择都必须要符合古典舞所倡导和追求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和审美原则,不能一味的为技巧而创作,也不能虽有内容而脱离古典舞的形态特征。
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相统一,是要求创作者在舞蹈编创时对于动作与技巧的运用要适度。舞蹈以身体作为媒介,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达到与观众的共鸣,作品的内容表达上,应当以前辈的经验作为基础,以传统艺术理论原则为导向,在创作时深入生活,寻找和挖掘新的素材和切入点,古典舞的创作是不断发展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在立足传统文化为根本的同时,提炼更加适合古典舞表现的艺术语言。
(三)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观相统一
随着古典舞创作日益繁荣,很多创作者在商业化的驱使下求新、求突破,而忽视了对人文、时代精神的关注。以昆曲为例,新中国成立后昆曲在国家的抢救下得到保护,并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昆曲却被不断商业化、流行化,其传统文化精神被掩盖,引起专家的担忧。前车之鉴,对于古典舞的创作重心应当放在对高尚艺术价值的追求,对观众审美的取向的研究。著名舞蹈作品《踏歌》虽创作于1998年,但至今依旧是古典舞作品中的经典。它的创作正是体现了孙颖老师所坚持的创作理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作品内容进行集中,并通过身体的各种形态、语汇等以现代审美价值观外化出来,而并非单纯的模仿。由此可见,古典舞创作应当是在传统美学理念框架内,在以当今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观相统一。
四、结论
古典舞从诞生到发展,取得了形成了自身独立的审美取向和外在形态,也存在一些问题,脱离了原有的发展轨迹,如何让古典舞在尊重与借鉴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出具有鲜明标识的艺术形式,提升创作者的创作水平与艺术素养,是古典舞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需要面对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因此古典舞创作者应当在正视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以受众审美需要为出发点,积极寻求创新,从而创作出更具有魅力和内涵的古典舞作品。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古典舞”之我见[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04):21-23.
[2]董林楠.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D].吉林艺术学院,2015.
[3]高思远.中国古典舞创作观念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4]龚倩.论中国“古典舞”表演对戏曲舞蹈的扬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5]梁泉.比赛中的中国古典舞现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6]史博.语言与题材 形象与意境——对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几点思考[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1:37-41.
[7]冮毅.舞蹈艺术内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8]李琦.论中国古典舞创作在当代的创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4):50-51
[9]陈静.中国古典舞发展中舞蹈作品的时代特征[J].舞蹈,2016(01):38-40.
[10]孟丹.论中国“当代舞”的发生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