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柏林二胡艺术研究

2018-03-30冯玉国李蕴孜

戏剧之家 2018年36期

冯玉国 李蕴孜

【摘 要】甘柏林是当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他也是一位盲人艺术家,被誉为当代阿炳。他使特殊教育得以科学地发展,在他的推动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残疾人高等学府长春特教院。甘柏林创作了《马头琴之歌》《湘江乐》等二胡作品,他还培养了大量的二胡专业的人才,对甘柏林二胡艺术的研究对我国二胡艺术的发展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甘柏林;二胡艺术;二胡教育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64-01

1935年的中国日寇压境,民不聊生,甘柏林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兵匪横行的时代。甘柏林有一个苦难的童年,1935年的9月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苦职员家庭,六岁时父亲去世,留下母亲带着六个孩子在乱世中艰苦生存。然而祸不单行,很快日寇对长沙进行了狂轰滥炸,战争使得家人流离失散,幼小的甘柏林被送进了孤儿院。8岁时,甘柏林患上眼疾,因为孤儿院条件有限,不能及时医治,致使他双目失明,变成了残疾人。然而悲惨的人生并没有就此结束,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长沙城内一片废墟,无奈之下甘柏林只好投靠亲友,之后被送到了救济院盲哑学校。盲哑学校的经历给了甘柏林最初的音乐启蒙,在这里第一次接触音乐,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音乐老师,甘柏林在盲哑学校跟随武泗玉老师学习竹笛、扬琴等乐器开启了音乐学习的道路。好景不长,半年之后日寇再次占领长沙,母亲去世,盲哑学校被迫关闭,八岁的少年沦为乞丐,遭受世间的冷落。二十多天后再次与叔父相逢,因为眼疾,叔父让他以算命为生,乞讨过活,受尽人间冷暖的甘柏林更是下定了学习音乐的决心,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每天练习二胡,恰逢盲哑学校搬回长沙复课,甘柏林带着破旧的二胡坚持回到盲哑学校,回到了音乐的世界,开始了与二胡相伴的音乐人生。

甘柏林二胡演奏的风格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初期是他的学习阶段,在长沙的盲校学习时期,学习竹笛、扬琴,还接触其他的民间小调和京剧,这为他以后的二胡学习奠定了艺术基础。1947年甘柏林从广东音乐和丝竹音乐入手,专供二胡,两年后加入湖南广播乐团的业余乐团同时担任京胡、板胡的演奏,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刘天华的二胡音乐加之刻苦的训练学习,使甘柏林的二胡演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50年湖南电台首次为他录制了《光明行》等二胡曲目在全国播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是他在二胡领域崭露头角。次年甘柏林来到了南京的盲哑学校继续学习音乐,在宋庭亮老师的指导下,很快掌握了快弓的演奏,又得到了二胡演奏名家和广东音乐演奏名家的指导,甘柏林的琴艺得到了飞速的提高。之后在北京盲人音乐培训班的学习更是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学习到更多最前沿的音乐知识奠定了他成为二胡演奏家的基础。

甘柏林一生演奏的二胡乐曲不计其数,其中既包括传统的乐曲,也有他自己创作的作品,音色优美,曲风独特,演奏风格以抒情见长,独具一格。甘柏林被称为“当代阿炳”,除了具有和阿炳相似的人生历程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更加突出的阿炳的情感和演奏技巧,更加深刻地诠释了音乐的内涵,使观众感受到更多的艺术震撼。甘柏林共创作了7首二胡作品,他的二胡作品情感细腻富有抒情性,包含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草原情歌》表现的就是广袤无际的大草原上自由驰骋,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无拘无束。甘柏林高超的演奏技法与深厚的民间音乐的积淀展现其中。他运用独特的音色特点模仿马头琴的颤音。自如的运弓,独特的润腔,把慢板部分表现的更加抒情优美,奔放的快板如同奔驰的骏马,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甘柏林演奏的二胡音乐,情感细腻丰富,质朴感人,格调高雅富有歌唱性与抒情性。他的作品中所诠释的不仅是音乐单纯的悲喜,更多的是更加深刻地诠释音乐的意境与神韵,从更深的层次上吐露心灵的呼唤。他在诠释作者表达的艺术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表现力,立于传统,又体现了二胡音乐崭新的藝术魅力。

甘柏林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盲人音乐家,虽在童年饱经磨难,在磨难中成长,却拥有着乐观的心态与坚韧的灵魂,对二胡音乐执着追求,刻苦求索,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他集教学演奏、创作于一身,为二胡音乐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因为甘柏林这样的老一辈艺术家们,才使得我们的民族音乐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杨修生,柯涵.踵事增华卓尔不群——记盲人二胡演奏家甘柏林教授[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7(01).

[2]钱彤.从阿炳到刘天华——音乐传播视阈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发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01).

[3]陈吉风.寒春风又曲今日再听松——评盲人二胡演奏家甘柏林和他的学生们民族音乐会[J].人民音乐,2014(06).

[4]曹跃进.建言献策的人们——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委员在社会福利界侧记[J].中国残疾人,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