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与戏剧音乐结合的艺术价值
2018-03-30杨泽
杨泽
【摘 要】钢琴音乐在国内的不断发展,不断吸取着本民族的一些音乐文化精华,从而实现了国内特色的钢琴音乐,戏剧音乐是国内传统音乐中的关键内容,在不断发展中具备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很多钢琴作曲家不断去将戏剧的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的实际创作中,让二者之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结合,而二者的结合相当于中西文化的一种融合,可以表现出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对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是有着一定推动作用的。
【关键词】钢琴;戏剧音乐;结合;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58-02
国内钢琴音乐的整个创作历程,可以看出中国钢琴的整体发展相比于世界钢琴来说,在发展水平上,还是有待提升的,这是因为钢琴音乐本身就是西方的艺术形式,是后来进入到国内,但是这仅仅是代表着音乐发展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并不代表高低。国内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不断继承以及发扬着自身的精髓,传统音乐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对西方音乐进行融合以及吸收,可以实现中国音乐的不断发扬以及繁荣,将钢琴和戏剧音乐结合起来,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国内的钢琴音乐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对本土的儒道哲学以及美学进行融合,将本土化的传统音乐和钢琴音乐结合起来,形成带头本土特色的音乐语言,并成为世界钢琴领域的重要部分。
一、中国戏剧音乐的发展
经过悠久历史的不断传承,国内的戏剧音乐也是在不断完善以及发展,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国内的经济、文化以及政治方面都是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改变了戏剧文化原本的是生存背景以及文化土壤,让传统戏剧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的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难以避免的,在一定的音乐机制内,戏剧音乐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魅力,同时也是有非常多的听众层。戏剧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美的音乐艺术。但是从历史的角度上看,用审美的角度随着时代的进步进行审视,发现总体来说,戏剧音乐还是在我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音乐思想以及表现形式都是需要依赖原本的生存环境。在当下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1]。
因此如今的戏剧音乐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发展地位,这就需要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现阶段关于戏剧音乐的保存方式,主要是有两种,一方面就是博物馆形式的保存,就是对戏剧音乐本身的形态进行保存,后人则是从这样的保存中可以看到已经在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的音乐特色。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将其融入到现代音乐体系中,将戏剧音乐和钢琴音乐结合起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给戏剧音乐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如丁善德在1947年创作出的作品《序曲三首》中,就是对昆曲《玉簪记》中的音乐《琴挑》生旦轮唱的运用,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结合。
在钢琴音乐中实现戏剧音乐的融入,可以实现对戏剧音乐的继承以及发扬,也是对传统精神的一种展现,体现出的是一种既是传统又现代化的光彩,很多一些对戏剧音乐并不了解的听众也是因此对传统戏剧的唱腔以及音乐精神有了更深的认知,让这些传统的精神感染到听众,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同时对传统的戏剧实现钢琴曲的创作,也是让国际上的一些听众了解到,国内的戏剧音乐也是有着独特的魅力,从钢琴音乐的发展上看,这给了钢琴这件原本是西方音乐代表的艺术形式新的生命。为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活力,对东方音乐的精神进行了发扬[2]。
二、戏剧音乐的多声化
在钢琴音乐中融入到戏剧音乐的元素,将原本的曲目神韵进行保留,同时对钢琴音乐的多声思维进行运用,采用的是多声部的创作方法,也可以是在单旋律的基础上融入一些丰满的和弦,使用复调的创作方法等,对旋律展开多声部的处理,借助钢琴音乐本身的音域宽以及力度丰厚的特点,让旋律可以在多个音域中展现出不同的特性,形成良好的钢琴织体。
郭祖荣创作了《山坡羊》其实就是融入了戏剧音乐中的闽剧,对其中的一些曲调元素实现了多声部的处理,在原本单线条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和弦,这样的处理方法,让新的钢琴作品成为多声曲调。
戏剧音乐如今已经流传了大约几百年,这证明了戏剧音乐的魅力,但是也是会给人一种比可避免的审美疲劳,人们都是会对新鲜的事物更加感兴趣,而由于戏剧音乐传承的时间过于悠久,所以将其原本的艺术感染力降低了,这是一种对戏剧音乐提出的挑战,钢琴音乐有着多声多音的特点,音色也是与传统乐器截然不同,对这些戏剧音乐进行重新演绎,可以让戏剧音乐展现出新的和声以及声音效果,人们是在戏剧音乐的熟悉旋律中感受到新的艺术感染。让传统的戏剧音乐有了全新的美学特质[3]。
江文创作的《午后胡琴》是传统京剧中的一个经典的曲段经过钢琴音乐的改编,形成了钢琴音乐作品。作者是对原本的戏剧音乐曲调进行了钢琴和声的编配,也是赋予了钢琴音乐京剧二簧的魅力。戏剧音乐经过了钢琴的重新演绎,并不仅仅是对戏剧音乐的复原以及再现,也是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给听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同时符合音乐审美中求新的艺术需求以及心理需求。不断实现创新才能给音乐艺术新的生命力[4]。
三、促进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
钢琴音乐在西方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对本民族的音乐足够肯定并大力继承,肖邦等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吸收了民间的一些素材后创作出来的,体现的是西方国家的民族特色以及情感。
形成独特魅力的钢琴艺术,成为了世界上的代表作品,国内钢琴阴雨也是要实现民族化的发展,用一些当代的先进理念,对民族音乐再次认知以及创作,提升民族音乐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戏剧音乐也是如此,人们可以从戏剧音乐中体验到新的审美享受以及想象空间,在这样的过程中,钢琴音乐可以从戏剧音乐找到新的养分进行成长,艺术空间得到了拓展,戏剧音乐也是可以借助钢琴音乐的优势以及特点,实现新的发展,提升戏剧音乐传承的生命力以及音乐张力。实施上对丰富戏剧音乐元素进行运用以及吸收,也是国内钢琴音乐在实际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尝试,诸多的优秀国内钢琴作品都是因此浮现出来,创作出来的钢琴曲更加符合国内审美的标准,这样才能促进国内钢琴音乐实现民族化发展,
从戏剧音乐上看,我国是真正的戏剧音乐大国,有着300多戏曲剧种。但是在钢琴音乐的视角发展中,国内的戏剧音乐还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其中有着诸多可以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宝藏,现阶段没有被挖掘出来,尤其是不同民族的戏剧音乐,很多在民间传承但是没有传入到大众的耳朵,这种局面下意味着要实现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有着非常庞大的文化资源是可以进行了利用的,这些民族戏剧音乐的宝藏是未来国内钢琴音乐实现民族化发展的重要财富和養分,以此为基础,国内的钢琴音乐一定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传承,给传统文化新的发展动力。
四、结语
总之,现阶段来看,钢琴音乐作为一种西方传入我国的艺术形式,在很多方面展现出了艺术魅力,但是只有根植在国内传统音乐的文化土壤上,不断挖掘出国内传统音乐中一些珍贵的文化元素,创作出来的钢琴音乐才是更加符合国内的文化价值,展现出民族精神,戏剧音乐中有着庞大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钢琴音乐发展的养分,这些戏剧音乐元素可以运用到钢琴音乐的实际创作中,促进钢琴音乐实现民族化发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点也是与钢琴音乐和戏剧音乐之间的结合是符合的。
参考文献:
[1]王军.电影中的音乐主体性与艺术表现功能透视——以影片《归来》中两个片段的钢琴音乐研究为例[J].四川戏剧,2018,(08):34-37.
[2]侯可心.山西民歌改编钢琴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杨立青先生的艺术创作为中心[J].戏剧之家,2018,(10):49-50.
[3]何姝瑾,卜莉.多视域融合下的钢琴表演艺术及教学(下)——评《钢琴表演艺术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112.
[4]王一冰.中西钢琴音乐艺术发展史及演奏技巧探究——评《钢琴音乐的发展及其演奏技巧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8,38(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