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戏曲中的科举因素体现

2018-03-30秦红梅

戏剧之家 2018年36期

秦红梅

【摘 要】元代所提出的“以曲取士”这一说法能够从两个视角对其进行理解,即国家视角与民间视角。为此,本文将针对元代戏曲中的科举因素体现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学术人员对元代戏曲研究工作以及科举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元代戏曲;科举因素;具体表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17-01

科举制度作为国家一种重要的选士制度,是对整个官僚体系的一个补充与改造,而戏曲是民间的一种通俗化艺术,其创作者多属于民间失意文人。戏曲在元代时期尤为兴盛,并非时“以曲取士”的成果,但是科举制度间接对元代戏曲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对元代戏曲的影响因素

元代戏曲的产生正式标志着通俗化文学登上人类文学发展的舞台。戏曲具有大众化与通俗化的特点,能够将一系列社会现象直观地反映出来,实现与老百姓的直接对话,传达出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科举制度在元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元代戏曲创作者在中国历代文学家中成为一个尤为突出的群体。元代戏曲创作者生活环境十分复杂,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艰难困苦,心灵上经受痛苦坎坷的洗礼,其内心世界是十分矛盾的,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想要拼命挣脱来自现实生活的绝望,还拥有对科举功名强烈追求的渴望。元代戏曲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均属于沉抑下撩士利用戏剧的形式将元代科举制度下的多样生活展现出来。

(一)元代文人科举情结对元代戏曲的影响

受元代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均无法摆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并在特定困苦环境下产生失意、绝望的情绪,导致不少民间文人墨客的思想意识发生扭曲。元代文人所拥有的科举情结不仅表现在用文字表达对功名利禄、政治官场生活的憧憬,还表现在文人在戏曲中所描绘出功名成就后的风光,以此来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这一梦想的遗憾。

(二)元代文人痴迷功名对元代戏曲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元代呈现“存废不定”的局面,科举制度能够为文人墨客带来功名与富贵,充分满足文人墨客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在功名利禄的驱使下,文人墨客从小埋头苦读,历经十年寒窗只为有一日能够中天下闻。科举制度作为元代人才选拔制度,必将说明有一部分人将通过科举制度淘汰,而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士子一生均围绕在科考上,最终荒废一生。文人在痴迷功名心理的作用下,一心只为科举,导致这些文人在科举的摧残下逐渐丧失本心。元代戏曲创作者在科举制度的摧残下尽管逃脱出一心只为科举的牢笼,但是在戏曲创作活动中蕴含着浓重的功名气息,众多戏剧作用均充满着作曲家对元代社会的控诉与不满。

(三)科举与迷信对元代戏曲产生共同作用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均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选拔治国人才所服务,是维持封建社会运转的重要动力。统治阶级凭借科举制度对愚民进行教化与熏陶,改变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以“神化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毫不相关的科举与迷信强制捆绑到一起,在统治者强烈宣传与引导下,使老百姓信以为真,将科举成果看成上天的安排,使科举制度不再是简单的选举方法,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神圣无法侵犯的命运裁决活动。

二、元代戏曲中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元代戏曲创作者位于当时社会底层,在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逐步朝着勾栏、书会的方向发展,在不断的创作中寻求心灵的寄托。戏曲将创作者内心对功名利禄追求的渴望以及无法排遣的失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现实生活中,贫困潦倒的生活逐步蚕食戏曲创作者的志气,使戏曲创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所带给他们的绝望,当他们逐渐意识到及时恢复科举制度,但是科举社会同样无法为他们带来所需的期许,于是戏曲创作者借助戏曲作品对元代科举制度进行尖锐的批判,充分表达出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强烈不满。

科举制度是元代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选拔制度越来越严格,一旦发现徇私舞弊现象必将严惩不贷,但是不少文人墨客为了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利禄选择铤而走险,导致徇私舞弊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至此,科举制度不在是单纯的人才选拔制度,更是功名利禄的象征,权利与金钱逐步渗透到科举活动中,不少考官以权谋私从中获取利益,权财交易频繁发生,与科举考试的原则背道而驰。戏曲创作者将自己亲眼所见或者是亲身经历的科举舞弊现象运用生动形象、夸张丰富的创作手法描绘出来,充分抒发础自己对人生的绝望以及对社会的愤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元代戏曲创作者是当时社会的下层文人,是在科举考试中面临多次失意的文人群体,涉及科举制度的戏剧作品众多,且多数作品均表达出创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与不满,将当时社会现状、科举考试的弊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元代文人科举情结、痴迷功名、科举与迷信对元代戏曲产生共同作用成为元代戏曲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并在创作、流传中使众多地层文人从中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杨骥.明代戏曲与科举冒籍——以江南为考察中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7(02):49-57.

[2]余來明.科举视野下的元代戏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68(02):107-113.

[3]彭娟.“俗文学中的科举与民间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3):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