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学

2018-03-30易永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朱子弟子规家训

易永红

近年来,谈国学的人越来越多,似乎不谈国学不是国人。那究竟何为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目前,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

国学是文化的“根”,是难懂的古文。要让孩子学古文,特别是对于识字不多的低年级的小学生,要背诵“知乎者”的古文,何其不易!当然作为教国学的老师,要融会贯通古代的多个门类的文化,是个难题。加之没有专门的国学教材,选择学什么国学内容更是棘手。真是“山一程,水一程”!

国学教育是逆旅,我愿做一个远行人。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是这样入手的:

一、低年级,学习格言警句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不能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如果一开始就大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古文,那他们肯定“犯困”,甚至厌恶。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就从“零星”小句入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从“易”“细”做起,从“播种”开始。

记得一次,班上在讲有关恐龙知识的时候,我便站在一个喜欢恐龙的男生面前,我对孩子们说:“恐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我非常欠缺,而柏钊丰富,他是我的老师。而在课本知识上,我目前掌握得比他多。我们是各有长处,像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说的么?”孩子们摇头,但眼睛里充满了渴望。于是我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接着举其他例子来诠释。经过长时间的有意识的“灌输”,我班已经能熟练背诵:“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言必信,行必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等内容了。 “播种”初见成效,接下来要精心料理,才能“发芽”。

二、二年级下期,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蒙学教材。全文共有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前六个部分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是童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规范和对照自我的经典。

当然书里面也含有大量旧时代封建思想,宣扬奴化教育的,所以在教学时,要懂得取舍。“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千万别小觑“微小”的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运用,于是,在生活、学习中,《弟子规》都是孩子们言行的标杆。

记得班上一个女孩子因看见同桌的一支笔很好看,未经允许,就拿回家去写,结果被人告发。事后,她还强词夺理,说看了会拿回去。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欠妥”。见她如此,我便问她的同桌:“你能不能用《弟子规》里的一句话告诉她的行为是一种错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可能是“偷”实在难听,这孩子低头了。

有时我在做事时,想亲近我的孩子往往来唠家常,我便笑着对他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孩子便识趣地离开。

我这样反复使用,并利用课前反复朗读背诵,就希望这“芽”在孩子们心里丰茂起来。

三、三年级下期,学习《三字经》

此时孩子的认知能力又长了一大截,已经不满足于课本上的那点知识,他们想知道更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的启蒙读物。它取材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这恰好就满足孩子们的“口味”。

四、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学习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和《小学生必背古诗》

《朱子家训》通篇才317个字,却全面阐述了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它倡导家庭和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像“处世无私仇”“勿妒贤而嫉能”“见不义之财勿取”“诗书不可不读”“患难不可不扶”真是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

《朱子家训》字字珠玑,不可不读、不可不学。

学完《朱子家训》,孩子们接着便学习《小学生必背古诗》了。

如果感觉还“吃不饱”的学生,还可以推荐读《世说新语》。

五、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看名著《西游记》

小學生都比较喜欢那个神通广大的“孙猴子”,我便投其所好,就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开始。注意一定要买原著,最好是有注释的原著。千万不要买什么中小学生版的《西游记》,因为他们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失了原著的精彩。

纯粹学国学,难免会枯燥乏味。白干饭还得加点好酒菜来调味口。于是我给孩子们推荐读《王子与贫儿》《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小王子》等等外国名著,把他们的视野引领到国外去,别在本土内打转转。要想让孩子心中的“方塘”清澈起来,只有不断注入“活水”,“天光云影”才能精彩纷呈。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根”的学习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都还是初步探知。国学的博厚——领略在未来求学的路上。

猜你喜欢

朱子弟子规家训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My Diary
家训伴我成长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朱子深衣”与朱熹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