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诵读的开展
2018-03-30崔雅楠
崔雅楠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作为古诗文诵读总目标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语文教学
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心灵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一、巧用方法,把握教学重点
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应该打破原有的枯燥教学方法,改变思路,把重点放在诵读上,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知、体验、理解、感悟和积淀。
诵读方法的灵活运用,诵读方法多种多样。泛读就是教师或学生在教学起始的诵读,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与读者心灵交流的桥梁。独诵就是让学生进行个体表演,可展示学生的才华,体现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文化的积累。齐诵就是展现作品的气势,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轮流诵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与此同时,可以举办一些小型的诵读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现个性,表现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中,不同的诗歌因作者不同、背景不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对于不同的诗歌应该选择不同的诵读方法。
適当的掌握诵读的技巧,第一是营造古诗文特有的环境氛围。这样对于学习有一种启发性、暗示性和导入性。为了深入作者内心,展现作品的寓意,教师需要用一些手段创设情境,使古诗文更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在情境中诵读,记忆将会更加深刻,理解的也会更透彻。例如,《江上渔者》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笔者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现惊涛骇浪冲击一叶小舟的危险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江上渔者的艰辛,学生在朗读时也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是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古诗文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人物关系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大不一样的,在诵读之前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只有了解了作品的内在寓意,才能让学生传达出作品的神韵。第三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声音表达。古诗文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技巧。
二、吟诵方法多样化
一是朗朗出声诵读法。让学生高声朗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二是欣赏入境诵读法。把诵读过程作为欣赏诗文的过程,积极想象,把自己融会到诗文的意境之中,逐渐读出诗文的韵味。三是“不求甚解”诵读法,对内容难懂,生字较多的诗文,则让学生一知半解地诵读,只求熟读记牢,为学生“反刍”提供材料。我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处理“诵,说,写”的关系,这样使诵读训练与说写训练适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景,启发想象感受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在学这首诗时,笔者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四、适度讲解,诵读体会
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结束《古风》的教学时,适度讲解:此诗题目也作《悯农》悯有哀怜的意思,还作忧愁解释。作者李绅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对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诗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这种关心百姓的感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到野外去作一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满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的联想。读“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导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构成的和谐优美的山林秋色图。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就让这一朵奇葩在继承中发展,营养我们的孩子,成为未来社会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