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家: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
2018-03-30崔小花
崔小花
中国建材姓宋吗?现在不是,未来肯定也不是,但不影响我为他奋斗。
——宋志平
《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到了“国有企业家”这个概念,把这个宝库的力量释放出来的话,不得了。
——柳传志
企业家强则经济强,企业家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2017年9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与作用,为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历史性地提出了“国有企业家”的概念,这对广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犹如春风扑面、催人奋进。
对于企业家这个概念,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误解,其中就包括不少人认为国有企业没有企业家,把企业家等同于企业所有者,认为企业家仅限于那些白手起家、经过奋斗将企业做强做大的人,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被任命的,因此不能称作企业家。事实上,国有企业那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领导人,兢兢业业工作,维系着企业的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也许不是财富的拥有者,但他们比财富的拥有者更具备兼济天下的胸襟,更配得上企业家的称号。
目前,我国大约有100多万亿国有资产,有数十万家国有企业,对应将近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因此,国有企业要发挥执政的经濟基础、共和国经济脊梁的作用,国有企业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确是“关键少数”。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社会对国有企业家的评价和待遇是不够的,国有企业家的地位和价值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认为国有企业家就是党的干部,谁来都能当这个家。政治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一个企业的好坏、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家”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党和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于国有企业管理运行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国内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创新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越是在这个历史性的交汇期,越是需要涌现出一大批能够担当起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优秀企业家,这样的时代也往往能催生和造就出优秀的企业家。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激荡的40年里,中国的GDP增长了200多倍,许多产业从无到有,许多企业从弱到强,这里面就有国有企业的巨大贡献,凝聚着国有企业家的智慧与付出。2017年,《财富》杂志评选世界500强, 中国(含港台)共上榜115家企业,其中,国企80家,央企58家,这还是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等“巨无霸”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评出来的。
改革开放成就斐然,离不开党培育出的一批优秀的国有企业家,比如:宋志平、宁高宁等。
宋志平,曾同时担任中国建材与国药集团双料董事长,2011年、2013年将这两家资不抵债的中央企业分别推进了《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他以东方式的儒家思想执掌央企十几年,将两家“草根国企”带出了泥潭、推向了圣殿。执掌中国建材短短几年时间,便整合近1 000家企业,将中国建材带到了港交所上市,他也因此得到了“终极整合者”这个外号,缔造了教科书似的“宋志平模式”。而在过去一年,他又主导了两家“巨无霸”央企——国内行业排名第一的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的合并,重组后的新集团总资产超过5 000亿元,旗下的上市公司多达15家。而在大多数人眼里,他却没有一副“霸道总裁”的模样,他谦虚、和善,从不把自己当“国企干部”,支撑他一路前行的是时代赋予他的企业家责任。
宁高宁以高超的财技著称,国内媒体常称其为“红色摩根”。他曾执掌华润集团,华润原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外贸企业,宁高宁借助资本市场辗转腾挪,带领华润这家“买空卖空”的中间商转向了实业。一方面他全面重组与改造华润内部,另一方面则通过大量并购、扩张,带领华润从香港打回内地,将华润的业务延伸至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零售、啤酒等诸多领域。2004年12月,宁高宁空降至中粮集团。入主中粮后,他主导了超过50起以上的并购,对中粮进行全产业链的整合改造。宁高宁在资本的撬动下,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宁高宁刚接手中粮时,其资产接近600亿元,截至2015年底中粮资产已经超过719亿美元,在2015年《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272位。18年间,宁高宁以醇厚的内功修为和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从一名普通员工升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从华润集团临危受命空降中粮后,基本实现其“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构想。2016年1月5日,宁高宁走出中粮大厦,拱手向同事们告别。簇拥的员工以掌声相送,更有横幅以“忠良相送情无限”这样的双关之语,表达对这位领导的不舍之情。这位“中国摩根”的下一站是中化集团,一家营收是中粮两倍、更大体量的集团公司,如何驾驭这个“巨无霸”,宁高宁踏上新的征途。
万古基业必出自雄才伟略。从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进入新时代,正是有许多像宋志平、宁高宁这样的国有企业家前赴后继,秉持家国情怀,始终坚守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强烈信念,才使今天的中国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进展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家,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意见》提出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举措,抓好这些措施的落地,有利于培育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
有效激发国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时代的脉搏,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家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必须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识变应变、求变谋变,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扎实推进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业务形成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利润增长新动能;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等问题,统筹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激励国有企业家做履职尽责的表率。我国国有企业不同于其他所有制企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既具有企业的基本属性,也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属性,还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属性,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我国国有企业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也不同于民营企业的企业家,要准确把握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本质属性,正确处理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家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带领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履行好政治责任;要努力做到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经营管理好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履行好经济责任;要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社会公益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形象。当前,我国正處于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责无旁贷。2016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导,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配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牵头,51家央企共同出资122亿元设立了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运用市场化机制进行产业扶贫,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探索央企扶贫的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承担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
营造国有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进一步理顺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监管部门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并通过落实董事会职权,进一步确立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调动激发国有企业家抓改革、促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中央已经明确开展落实中央企业董事会职权试点,要在试点中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业绩考核权、薪酬管理权以及职工工资分配管理权等权利。建立国有企业家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家干事创业激情。鼓励国有企业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推行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在薪酬分配上,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办法。对政府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薪酬;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形成鼓励国有企业家敢闯敢试的容错机制。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改革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也是除旧布新的过程,需要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改革的新思想、新做法、新模式,特别是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会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制度,会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必然遇到强大的阻力,这些问题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解决,必须敢闯敢试,探索新路。因此,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营造直面困难勇于担当、推动改革敢于突破的良好氛围,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国有企业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在推进改革中因先行先试出现的一些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准确把握,区别对待;纠错纠偏,合理容错”的原则,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健全国有企业家激励与约束、信任与监督的制度体系。国有企业家是多重责任的“第一责任人”,政治上要求更高、能力上要求更强、作风上要求更严,要给予国有企业家充分的信任,政治上爱护、思想上关怀、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应加强激励关怀、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让他们安心创业、踏实干事。对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诚信守约、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等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国有企业家,要给予荣誉表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大力宣传优秀国有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国有企业家应自觉接受党、社会和人民的监督,树立信任与监督相容相彰的理念。越是信任,越要加强监督;越是值得信任,越能经得起监督。随着“管资本”体制的建立,对企业的授权不断扩大,应同步加大监督改革力度,确保授权到哪,监督到那,做到授权有边界、监督全覆盖;确保哪里有权利,那里就有监督,做到监督无禁区;确保哪里有责任,那里就有检查,做到监督无盲点。打破国企改革面临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应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整合监督资源,建立“互联网+”监督体系,做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出资人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督与业务监督高效协调,妥善处理好监督的时与事、长与常、点与面的关系,切实提高监督效率。应加大问责力度,形成“一人出差错,众人受教育”的氛围,避免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企业领导人身上重复发生。
历史的宏大叙事,最终由改革与创新者写就。《意见》的出台,对培养壮大我国企业家队伍、弘扬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相信,随着“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家队伍的不断壮大,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责任编辑:崔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