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一名心理健康的职业女性

2018-03-30唐溢周矩

企业文明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女性家庭职业

唐溢 周矩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涉及的行业领域正在不断扩大,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在职场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职业女性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也就是说,职业女性在职场上的主导意识和进取精神变得越来越明显。然而,目前职业女性在职业生涯中,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性别的角色认知等原因,她们还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女性在工作中充分重视提升自己化解压力的能力,对做一名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快乐女性非常重要。

导致职业女性心理压力的原因

自身因素

女性的生理特点给她们带来诸多隐性压力。一般来讲,女性在工作中会经历生理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不同的生理变化阶段,每一阶段都可能引起女性的心理冲突和危机,给她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她们的工作状态。当工作任务要求与这些生理特点存在冲突时,就会引发她们强烈的心理冲突。

既主外又主内,“双成功”的认知方式导致压力叠加。职业女性对家庭与职业重要程度的认知方式是导致她们压力增大的重要原因。由LeanInChina和耶鲁北京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表的《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显示,70.32%的女性认为事业与家庭同等重要。中国女性往往认为在家庭中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是自我价值的体现,这导致她们与以往“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不同,职场女性也在负担着一定的家庭经济收入。正是因为大多数职业女性给予自己“双成功”的认知标准,让她们既要出色承担着领导、同事、下属角色,也要扮演好妻子、母亲、儿媳等多重家庭角色。一般来说,当个体扮演的角色越多,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

未合理选取参照体系,导致自我价值感偏低。“参照群体”指个体按照其价值尺度、生活方式来评价与衡量自己行为的群体,职业女性的心理平衡状态很容易因参照群体的变化而变化。职业女性的参照群体选择存在跨性别、跨地域、不对称性等特点。跨性别指职业女性倾向于以职业男性作为职业发展的参考群体,由于职业男性在生理、家务负担等方面的优势,导致职业女性认为缺乏职场竞争的公平性,产生心理失衡。跨地域则指参照群体不再受地域限制。一般情况下,生活在不同城市,从事相同行业的报酬、发展机会均不相同,由于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导致信息传播不再有地域限制,因此职业女性的参照群体往往跨地域,甚至跨文化存在。不对称性指女性倾向于以那些在某一方面(比如:家庭生活、人际关系、职位晋升等)表现优秀的人作为参照对象,而不是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与他人的情况,导致职业女性在审视自己的成就时,总拿不同人的优势与自己比较,从而感觉自己非常失败,使自我价值感逐步降低。

社会因素

“女主内”的社会传统思维导致家务压力向职业女性倾斜。在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定势思维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形成了在家庭中主要由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社会认知。不过,社会舆论氛围让职业女性也很难完全回归家庭。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双职工”成为中国社会好家庭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女性“经济独立”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如前所述,当前我国超过2/3的女性已经走入职场,在社会中“女主外”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传统的“女主内”的思维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也就是说,职业女性除了要完成工作任务,还要完成社会传统赋予的“女主内”的家庭责任。调查显示,女人承担大部分家务的家庭占41.7%;而男人承担大部分家务的家庭则仅有10.4%。也就是说,职业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她们承担着更多家务劳动的压力,从而让家庭保持着良好的运转。

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普遍存在,并具有隐性特点。比如: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表面看呈现中立的态度,但往往是以传统性别观念中男性的生理与成长规律为标准设计的。诸多研究都发现,女性在职场中的工作能力被低估和忽略的现象一直存在,女性几乎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应聘、晋升、出任领导、工作行为评价、薪酬待遇以及孕产哺乳等特殊时期都存在性别歧视,由于性别歧视的内隐性,导致职业女性往往有苦难诉。有些职业女性为了保住工作或得到提拔,还会遇到男上司骚扰,她们既想竞争又怕付出高昂代价,使得她们既愤懑又无奈,以致整天提心吊胆,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对人事关系过于敏感,甚至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对男女平等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健康与生存、经济机会与参与和政治赋权等四个领域,《2016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性别差距的比值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男女不平等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加剧。

当前社会对女性的潜能认识还存在误区。比如:认为女性应该是柔弱的、温柔的,而很少关注女性柔中有刚、柔而坚韧的一面;女性处理事情是犹豫不决的,而很少关注女性注重细节、耐心谨慎的一面。这些社会偏见导致职业女性在做重大决策时,往往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另外,还会认为男性比女性更睿智,因而更信任男性。其实,已有研究表明男女两性的智商平均值均衡,只是在智力的具体表现方面各有优劣,职业女性往往在生育后将重心偏向家庭和孩子,超负荷的家务劳动使她们投入事业的精力打了折扣,影響了工作成绩,并不是女性的智力存在差距。

组织因素

组织管理者缺少对女性员工心理健康的主动关注。组织管理者往往更关注员工业务素质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员工心理调适能力的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并未完全建立,导致女性员工在遭遇心理失衡时,并不能及时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主动管理。这种状态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当女性员工遭遇心理压力时,往往期待通过组织的力量解决,比如: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等等。而组织管理者期待员工能自主解决心理问题,工作时总是以健康、积极的状态。这种不对称的期待往往导致员工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大。

组织并未足够重视如何针对女性的生理特点来设计工作。如前所述,女性的生理特点对工作的弹性需求较高。但在当前职业环境下,弹性工作往往意味着低薪、升值空间小、无保障等。这导致女性只能被动选择独自承担生理特点带来的压力。研究发现,女性的平均收入少于男性,但是薪酬上男女之间的真正差异是有孩子的女性与无孩子的女性之间的差异,后者的薪水通常和能力相当的男性收入接近,也就是说,怀孕或者刚生育的职业女性会面对更多工作量和更少薪酬的双重打击。

职业女性心理调适的方法

提升对职场常见心理疾病的自我觉察能力,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尽管我国心理学知识的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心理问题,中国人往往还是讳莫如深,当职业女性遭遇职场压力,产生情绪状态较差、个性特征有明显偏差、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弱、内心严重压抑、身心健康状态不良等心理亚健康状态时,往往倾向于心理压力的被动管理,即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而是等待心理症状的主动消失。个体在生活中经历的压力感往往会导致心理疲劳,从而引发很多心理疾病。职业女性应随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反应,出现以下情况要务必引起重视:

1)睡眠失常,比如:失眠,入睡困难,嗜睡等;

2)疲劳感频繁,比如:清晨起来就有疲劳感,不愿上班,满脑的消极思绪等;

3)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比如:总觉得有处理不完的事情,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容易发脾气等;

4)情绪低落,比如: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行动迟缓等;

5)注意力难集中,比如:感觉自己的思维速度下降,记忆减退,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等;

6)自我评价降低,遇到事情就自我否定;

7)在不节食时也出现严重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或食欲出现明显降低或增加;

当体验到以上生理、心理状态的次数比较明显时,要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不要因为好面子而使得心理状态进一步下滑。

追求完美,但不执着于结果

女性注重细节,要求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一种优秀的职业品德。不过,完美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往往会放大压力,导致女性的自我焦虑倍增,也可能让工作的合作者压力倍增。往往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的人,在家庭事物、孩子教育等方面也是完美主义者,这会让自己感觉生活总是充满了压力。其实,追求完美是辩证的,事物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当下的完美可能隔天就变成不完美。如果我们执着于寻求完美的结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职业女性应该追求“渐进式完美”,也就是当下力所能及的就是完美的,这种完美的方式比较温和,容易达到心理平衡、人际和谐。

培养宽阔心境,悦纳他人

职业女性在业务上比别人强的欲望比较强烈,容易嫉妒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导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是化解很多冲突与争执的有效方式。当遇到人际冲突时试着了解他人的感受,能获得全新的视角和感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减少烦恼。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使得生命快乐的途径有两条:第一,发现使你快乐的时光,增加它;第二,发现使你不快乐的时光,减少它。其实,很多烦恼、痛苦都与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关,有些压力只要改变一下体验角度,就能得出更乐观的结论。

不妄自菲薄,充分唤醒自我潜能

职业女性应该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和贡献,不要因为社会上对女性群体的认识偏见而自卑。正如J.K罗琳所说:“改变世界不需要魔法,只要我们发挥出内在的力量。”研究显示,女性在风险控制等方面比男性更加出色。因此,职业女性要经常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神奇的作用,既可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用来激励自己,驱散忧郁和怯懦,使人恢复快乐和自信。职业女性不要轻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所打败,而是要发挥自我潜能,充分展现自信。

给自己寻找合适的职业导师

职业导师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指导者,一般指那些具有丰富职场经验、能够给被指导者在工作中接受什么任务、如何找到正确的职业方向提供有效指导的人。一方面,职业导师会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支持”,通过发掘、保护和有挑战性的任务,促使女性在组织中获得进步;同时,职业导师还会提供“心理支持”,通过肯定、友谊来激发个体在职业角色中的能力感、认同和效能感。通常接受过指导的人比那些未接受过指导的人能取得更积极的事业成果。

优化工作、家庭生活管理策略,解决时间危机

化解工作、家庭冲突的适应性行为策略可以分为“SOC”三类:选择(Selection),最优化(Optimization)和补偿(Compensation)。选择是指确定清晰的行为目标,明确自己关心什么,并且如何获得那些成果;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当我们遇到家庭——工作冲突时,可以花点时间通过冥想,或者找个安静的环境来专门思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可以找到处理冲突的答案,或者厘清自己的疑问,从而指导我们做出最有利的选择。最优化是指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经历,以及做好任务统筹。其实,挤出时间并不意味着要牺牲健康,当我们选择出重要的事情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事情是优先的,哪些事情不那么重要,职业女性要善于对一些不是最优先的事情说“不”,还可以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外包出去,以此来获得“额外”的时间。补偿指在时间和物质资源有限时运用代替手段。当女性身处繁忙的职位又不得不照顾家庭时,要适当借助外部的幫助和他人的帮助。比如:可以聘请保姆帮助收拾家务和照看孩子,或者依靠家庭父母或其他成员的帮助,给自己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坚持运动,提升自身活力和竞争力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性正相关。每周5次,一次20分钟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会明显降低易怒感、情绪紧张、抑郁和孤独感,增加自我的内控力、活力和精力、情趣和娱乐性、密友数量等,总之,运动会让个体的不良压力症状得到明显降低。除此之外,瑜伽、冥想运动也非常适合女性。研究显示,瑜伽对女性身体形态及身体机能有良好效果,同时,冥想训练有助于控制意识、集中注意力,对女性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治疗有非常显著的成效,并且会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减少自然年龄增加所引起的认知能力下降。所以,经常运动会提升职业女性的活力和竞争力。

总之,女性作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自己要学会处理职场压力,做快乐的女人,同时社会也应该开展系统的女性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向女性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政府在政策制订、公司在工作设计方面要根据女性的特点帮助女性减轻压力。

责任编辑:陈海峰

猜你喜欢

职业女性家庭职业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庭“煮”夫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恋练有词
八闽职业女性制服秀
中国职业女性的先驱:茅丽瑛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