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文化主体意识与农村文化建设基点

2018-03-30韩海琛

青年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点

韩海琛

摘 要:農民的文化主体意识是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主体责任与主体担当的构成,也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成效的真实反应。通过主体的理性思考来作为提升农民文化意识主体的本质,主要是为了解放农民原有的思想,重新构建农村经济的形态,进而构建权利平等的农村文明。此外,增加资金投入并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这也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繁荣的一个基点。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农村文化建设;基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主体性不仅表现在政治参与、经济活动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同时也贯穿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当中。尤其是建设新农村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科学、道德、艺术以及宗教文化都成为了主体多样性的表现。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是在农民生产以及生活的过程中行程的,需要以思维创造作为基础,将思维活动作为文化生产的载体。

一、农民文化主体意识的价值核心

农民自由意志的实现是保持整个农村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领域活力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自由,那么政治上必然会容易出现极权专政,经济上也会出现粗放低效,甚至是整个社会和生活都会变得机械枯燥。斯宾诺莎关于人们的思想自由以及言论自由,社会以及个体之间的重要性得出结论:“自由意志等相关问题是属于一个人的天赋人权”。所以,农民的意志自由不可被剥夺,否则个体将不再是个体,农民也没有办法独立思考,其思想以及行为也会沦为外边客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容易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影响。而且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及发展都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农民对于自由意志的价值追求也逐渐达成共识,同时维护意志自由也成为建设农民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二、将农民文化主体意识的培育作为建设农村文化的基点

重视新农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点应该是重视农民文化主体意识的提升,引导农民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意识、批判意识以及独立意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建设基础设施,最终形成统一合力推动农村文化的建设。

(一)构建浓厚的科学氛围,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农民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之农村人口受教育的人数以及教育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人口的科学意识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尤其是城乡之间在科学意识这一方面的差距呈增大趋势。导致这种教育程度与科学意识之间出现不协调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1.适龄人口接受教育是因为国家义务教育的规定。在原有的产业结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以为简单的体力或者是技术,通过外出打工的形式便可以取得可观的收入。此外,因为大学生就业苦难的现状客观存在,很多的农村家长甚至觉得过多的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未必会有什么理想的收获。所以,接受义务教育之后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出现了增长趋势。

2.农村群体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普遍向城市流动。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中学习、工作并且进行永久性定居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样使得农村受到教育水平比较高的群体,在接受了高水平的技术、教育之后,会选择在城市工作或者是定居。无形之中对于农村来说就造成了人才流失,进一步的使得城乡之间的科技、人才差距增大。

3.误以为科技就是科技人员的工作。随着国家农村科技的建设与发展,科技在农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大作用被农民所认可。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科技的认识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科学意识,而是以为科技事物只是少数的科技工作者的任务。

4.现在的信息化手段主要被用在娱乐方面。随着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投入,农村的信心和设备以及硬件条件都逐渐形成规模。但是,农村、农业的发展还没有走向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信息化的作用也不够明显。农民把信息化手段弱化成了比较简单的娱乐方式。

在这些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在建设农村教育、加强农村科技扶持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农村科技范围的建立和健全,提高农民的创新意识,健全农村的科技培育机制。将科学理念转化成农民的自身主体意识,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让农民成为思想主体以及实践主体。

(二)重视科技制度建设,满足农民的批评与诉求

各级政府以及学术界都比较关注农民的自由意志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扬。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判断可以得出,大多数的信访都是比较有道理的,而且信访的诉求应该得到政府的关注与解决。农民的批判以及诉求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政府以及政党的政治新人有关。同时,应该加强培养个鼓励农民的批判以及维权意识,这样农民的诉求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反应,各项扶农、惠农的政策也与农民实际的生活更加贴近。而培育农民意识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的选举制度,真正的将农民自治落实到位,充分展现出农村事务处理过程中村民基础自治组织的主导作用。通过提高农村参与农村事务处理的参与意识和权力,逐渐的培养和形成农民的自由意志;此外,还应该完善各方面的信访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让农民的自由意志得到法律的相关保护,让农民敢于提出合理的诉求,同时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加大创新扶持与激励力度,让农民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宗教在我国的农村一直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农民的思想比较守旧、传统。实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农民的生产理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这样就导致农民的行为方式容易出现盲从,不能独立的思考,进而影响其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培养农民独立思考的意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基点;不仅要加大农村的创新扶持力度,同时应该鼓励农民站在农业发展的角度上,对农业增产的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此外还应该鼓励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当中,积极的拓展增收的渠道;还有关键的一点,农村的事务处理一定要成立一个集体决策的制度,让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事物解决的过程中。最后,吸收知识成员到农村自治机构当中,鼓励大学生进村为民服务,鼓励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全面践行独立思考意识,同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点。

三、结语

农村文化的建设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农村文化的创新。不管是传承还是创造,都需要农民有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因此,需要培养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由主体性,提高农民对自己身份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认同感,在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全面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经济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点。

参考文献:

[1]孙可敬.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6.

[2]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蔡志华.农民主体意识的培养——农村教育知识的重要选择[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196-197.

猜你喜欢

基点
扶持革命基点村增强“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