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2018-03-30张铤
张铤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与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清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理论实质和真实企图,采取系列对策,切实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深入开展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
一、消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背景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与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输出交杂在一起,传播方式更加隐蔽,传播载体更加多样化,渗透力也更强。
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西方國家的意识形态表征,“一方面,他们宣告意识形态已经衰微,历史已经终结,乌托邦已经破灭;另一方面,他们又拼命地为自己所推崇的意识形态进行辩护,把历史的终结点引向资本主义,引向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因此,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理论实质是“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普世价值,是西方中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和平演变论的翻版与再现”。在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正以新的方式和途径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借助于网络传播平台,这一思潮传播较以往更隐蔽,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渗透也更强,极易对部分思想尚未成熟、甄别能力欠缺的大学生产生影响,侵害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与渗透,人们要采取五个层面的有效对策,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认清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理论实质和真实企图,构筑起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堡垒。
二、开展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警惕性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于各种新奇观点的探究性心理较强,容易被西方社会思潮所影响。此外,有的大学生对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理论实质和真实企图认识不够,意识形态安全观念比较淡薄,这客观上也给了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在大学生中渗透的可乘之机。高校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座谈会等形式,借助党校、团校等阵地,在大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使大学生能甄别这一思潮的思想观点,了解这一思潮的来龙去脉,认清其实质和企图,从而不被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幻象所迷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非但没有“终结”,反而在一定时期进一步得到强化,始终保持意识形态安全的清醒认识。
三、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汇聚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中西方不同社会制度价值观的较量,人们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夯实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根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准则,以此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大学生辨析西方社会思潮、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影响的能力。
四、改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
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带来的挑战,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与时俱进,通过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锻造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心骨”,以此消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的影响。为此,当前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理论教育法向理论实践结合法转变。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比较注重理论教育。在新形势下,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践教育法,做到理论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二是从单向灌输法向双向交流法转变。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方互动过程,传统的单向灌输法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效性存在不足,要向双向交流法转变。三是从显性教育法向显隐融合法转变。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在完善显性教育法的同时多开发隐性教育资源,通过隐性教育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五、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抓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
消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关键在人。一是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分析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能正确研判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努力做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守护者。二是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了解大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最新动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及时匡正大学生意识形态认识方面的错误认识。同时,要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指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提高大学生甄别西方社会思潮的能力,努力做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指导者。
六、维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营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一大来源,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借助网络传播,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冲击。对此,人们要提高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法律体系,促进互联网法制化治理。二是要建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预警与监测体系,实时掌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状况。三是要主动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解答和回应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四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使他们对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想观点自觉做到“不信”“不传”。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从未终结,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要终结的恰恰是其自身。意识形态之争是一场无硝烟“战争”,人们要多管齐下,切实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升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内化为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影响渗透的“铜墙铁壁”,进而有效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国清,丹尼尔.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J].江海学刊,2001(2).
[2]王岩,茅晓嵩.“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政治学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