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上的人类历史图谱
2018-03-30胡艳丽
胡艳丽
一头披肩长发,闪耀动人光泽,这是电视广告中常出现的镜头,也是万千女性追求的身体美学。这“身外之物”对一个人究竟有多重要,不妨来看一场赏心悦目的选美大赛:
1997年,在华盛顿夫人国际选美皇后大赛中,人们为走到舞台中央的胜利者卡丽·比克利而鼓掌,然而在领奖台上,比克利突然用手拂过她红褐色的头发往下一拽,将自己还原成了一个“秃子”,当场“惊艳”了众人。就在两年前,她也曾参加过相同的比赛,但当时因没有带头套,折戟而归。在人们眼中,头发是身体美学的一部分,缺失了头发,似乎人的健康、美丽就都要大打折扣。
那么,头发究竟所为何来,又因何而去?头发奥秘知多少?世界毛发研究权威、耶鲁大学库尔特·斯坦恩教授在《头发:一部趣味人类史》中,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追溯了头发的前世今生,勾画出毛发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退化史”,以及文明时代头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动物身上,毛发是重要的身体屏障,它们是动物的危险探测仪、体温调节器,有些还是驱赶蚊蝇的利器。除了人类之外,大部分动物都利用皮毛来隔热、保暖,随着季节变换,动物还会通过脱毛和生毛,调节体温,毛发是动物与大自然之间完美的契约。
在漫长的进化旅途中,人类失去了密布身体各处的体毛,只在头顶、腋下等几处,留有这些漂亮的纤维。原来,我们的大脑对体温十分敏感,在40摄氏度时就会中暑,约41.7度就容易引发脑死亡,而遍布身体的毛发,拥有太好的保温功能,令皮肤难以散热,以至人类唯有舍弃毛发,才能发育大脑。失去了毛发,看似只是一件简单改变外观的事儿,但作者在书中指出,这一生理演化,却无形中促成了人类稳固家庭结构的形成。身上光溜溜的人猿妈妈,无法像我们的近亲黑猩猩那样,让孩子通过紧紧抓住它的背毛而解放它的双手,只能用双手抱着孩子,此时,她需要一个助手,帮助她觅食,最好的人选当然是孩子的父亲。由此,人类最小的社会组织——家庭出现了。
沿着作者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这样设想,人类失去了用以保温的体毛,那么人猿需要更多地去钻木取火,以抵御寒冷,“火”的普遍应用,无疑是促成人类文明发育的一道光。赤裸的人猿,还需要动物皮毛来保暖,由此人猿粗大的手指,也逐渐干起了裁剪、缝合的精细活儿,这是否是最原始的缝纫技艺呢?“有一得,必有一失”,人类在失去体毛的进化工程中,却收获了越来越聪明的大脑,越来越灵巧的双手,以及科技之光,这当是人类进化旅途中最划算的一笔“买卖”吧。
其实,当毛发的实用功能式微,取而代之的便是毛发的社会功能。就如本文开头所述及的那样,它承载着人类固有的“偏见”。需要注意的是,“偏见”是社会属性的人固有的一部分,大多数人的“偏见”相一致,就形成了一种社会认知。
人们对“斑秃”患者的偏见,指引着人们不断去修饰自己的头发。头发少的人,可用梳妆掩盖,而斑秃严重者则借用假发,来让自己看上去“正常”健康。一些爱美人士、影视演员,还需要借假发来达到百变造型的需要。除了假发之外,人们还因对头发的格外关注,催生了理发、护发行业,而且这门“顶上功夫”花样叠出。还有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犯罪学家、营养学家、生物学家,围绕着“毫末生意”大做文章。犯罪学家可通过小小一根毛发认定罪犯,营养学家可通过头发检测,了解主人的健康状况。别看头发是死亡细胞借毛囊的“破土重生”,但毛发所携带的人类基因密码及生活密码,却可以泄漏主人的很多秘密。
作者在书中纵横于生物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之间,展現了一部生动的毛发上的人类历史图谱。虽然这些只是关于毛发在历史中的微缩景观,却以小窥大,令人洞见一个奇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