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研究
2018-03-30彭晓旭
彭晓旭
摘要:在我国文学史中,诗歌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文学价值。早在华夏文明的早期时代,先民在劳动之余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洗礼和文学改革,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代高中语文教育中,诗歌鉴赏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在新课改环境下,被赋予新的教学价值。诗歌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前言:在马克思文学思想理论中,文学创作是人类在劳动之余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诗歌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在中国可以歌以咏志,可以和酒而歌,可以击筑而歌,故而在古代文学中诗歌作为一种主要的表达个人情感的题材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1]。在白话运动之后,现代诗歌的创作冲击传统诗歌并形成成熟的意蕴深刻的新体诗。中国文学史也掀开新的篇章。
一、诗歌鉴赏作为语文的一部分
在中国高中语文教育史上,对于诗歌鉴赏的教育一直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诗歌鉴赏始终伴随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早在魏晋时期,我国文学已经出现有意识的诗歌鉴赏活动,之后随着文学环境的变化,诗歌鉴赏也逐渐发展。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后,新体诗出现,新体诗鉴赏也随之出现,中国语文教育进一步完善,诗歌鉴赏课程包揽古今,诗歌的意趣更加丰富,也对教育者要求更高。现代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诗歌鉴赏的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中,出下以下现象:
1.高中语文作为母语在高级中学中的教学科目,教学要求相对较低,学生成绩上下浮动较小,老师和学生看重教学成绩而忽视语文中蕴含的无限魅力。中国诗歌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诗歌鉴赏也包含诗和歌的鉴赏,尽管汉字作为汉语的基本文字,在发展中并未出现大的变化,但是汉语音调的变化是多样的,也导致一首诗歌用不同的方言表达出不同的意境,现在高中语文老师一惯注重普通话的应用,而忽视作者创作时所用的语言,也忽视了学生接受非普通话文学的能力。
2.诗歌鉴赏在语文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因教学难度较大,许多老师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背会了诗句,背会了诗歌主题思想,但是没有没有真正了解作者创作时所思所想,没有学习到鉴赏诗歌的方法,自然也不会运用诗歌了。仅仅以分数论成败的标准已经不适合当代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在丰富的文学中品鉴诗歌,自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思想的产生,这也正是文学艺术多义性的意义所在。
3.诗歌存在时间已久,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与都与现代相距年代较远,学生即使了解到诗歌内容,但是不甚明了诗歌创作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样的教育效果也会过于片面,无法全面的展示诗歌的艺术特色[2]。教师在教学中主观的评价某些作品或者作者会影响学生对于诗歌作品产生偏见,诗歌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注入了作者相当的心血,一部能够流传很久的作品必然有可取之处。
三、新课改环境下的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我们作为教育实践者,更应该以新的视角去审视高中语文教育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的眼光全面、现实的审读它的价值取向。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的课改环境下,诗歌鉴赏教学也应该施行新的策略[3]。
1.發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是教学计划的决策者,是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积极构建教学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思想交流环境。诗歌鉴赏是个复杂的科目,诗歌的形式,形象,意象,意境。都是鉴赏的着手点,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者由狱中看到雪花飘落,以雪花的形象象征美好的世界,创造出雪落之后全新的中国的意象,表达对未来中国充满希望的已经,也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志向和期望。这样复杂的鉴赏能力是普通的高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但是以往的学习经验可以用有其中的片面的看法,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并给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是文学鉴赏的总结者,但不是仲裁者。
2.学生应当反复吟诵 诗歌之中拥有丰富的情感蕴含,诗歌是作者在某一刻受到灵感的激发转而联想平日的积累,随之有感而发创作的。学生在反复吟诵过程中会逐渐把握到作者灵感的激发点,进而发掘出平日的积累,最后完全把握诗歌的内涵。通过与诗歌创作相反的鉴赏过程,学生可以逐渐明白诗歌艺术的鉴赏方法。而反复吟诵是很有效果的方法,吟诵诗歌是对话的过程,学生与诗人,学生与自己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学生在认识诗人,鉴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对话内心,获得一种内心的教育。随着吟诵的深入,学生能体会到更多的诗歌的含义,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3.运用想象与联想 诗歌的创作重点在于意境的创造,作者在创造诗歌过程中同样使用了联想与想象的方法,同时许多诗歌的创作年代久远,许多场景不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故而需要学生应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置身于诗歌之中,感同身受的体验诗歌之美。在古代诗歌《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诗前三句,作者白描的写景方式,看似无奇,当应用想象,重建当时场景,加上后一句的“断肠人在天涯”一个凄冷的晚秋,黄昏时分,一个伤心之人,骑一匹同样伤心的瘦马,在夕阳的余晖中渐行渐远。这样的场景创造,增加诗歌的画面感,由于接近诗人情感的体验。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任务,老师传授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艺术。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中一朵奇葩,不但承载了文化,还记录了不同时代不同人文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4]。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步入新的阶段,教育方式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教育从业者进行总结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晓磊. 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 语文建设, 2014(24):13-14.
[2]吴春艳.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分析[J]. 高中生学习:师者, 2013(12):30-30.
[3]贺龙.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现状及改进途径分析[J].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19).
[4]朱松艳.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有效性策略分析[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2(5):15-15.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开渠中学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