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拉拉回故乡,15辆武装车护卫

2018-03-30丁雪真刘皓然

环球时报 2018-03-30
关键词:米尔拉拉回国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丁雪真 本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当地时间29日,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优素福返回巴基斯坦,这是她5年多来首次“回家”。马拉拉于2012年遭遇塔利班武装袭击,之后一直辗转于国外接受治疗和教育,获得不少殊荣,同时她的一些言行也引起了争议和质疑。

马拉拉当天在家人的陪伴下乘飞机抵达伊斯兰堡,受到当局的重视——出于安全考虑,当局调遣15辆坐满武装警务人员的车辆对她进行护卫。马拉拉此行为期4天,具体行程未对外公布。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随后在总理府为马拉拉举行欢迎仪式。据巴基斯坦《国民报》报道,马拉拉在欢迎仪式上情绪激动,在发言时流下了眼泪。她说,“如果能选择的话,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表示欢迎马拉拉回家,并承诺政府将在此期间为她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马拉拉11岁就开始为女性接受教育呐喊发声。15岁时,她在乘坐校车时遭遇塔利班武装分子行刺,头部受重伤,一度生命濒危。此事使马拉拉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随后她被送往英国接受治疗,并居住在伯明翰市调养身体。伤愈后,她一面继续接受教育,一面为女性及儿童的教育权四处奔波,并和父亲共同创办以倡导女性权益为主旨的“马拉拉基金会”。目前,20岁的马拉拉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

马拉拉此次回国,在巴基斯坦引起了不少议论。巴基斯坦反对党领袖伊姆兰·罕表示,马拉拉的回归标志着“极端主义势力的溃败”。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党派领袖马维·梅蒙对她的突然归来感到意外,表示“这是巴基斯坦值得骄傲的一天”。在马拉拉的老家——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县,不少亲朋好友也期盼她能“回家看看”。

马拉拉曾被西方媒体誉为“全世界最勇敢的女孩”,但有关她的争议在舆论界从未中断。英国《卫报》认为,马拉拉虽然勇气可嘉、事迹值得称道,但她摘得诺奖一事仍然存在过誉之嫌。俄罗斯《真理报》认为,马拉拉的整个人设就是“西方势力一手炮制的宣传工具”,通过对她的包装实现西方价值观的对外输出。法新社称,巴基斯坦国内也有人质疑马拉拉在遇袭后选择出国的举动,毕竟该国大部分青少年无法像她一样有机会逃离武装暴力。

据法新社报道,巴基斯坦一些强硬派以及支持女性接受教育但反对向外界披露国内问题的保守中产阶级对马拉拉此次回国发出批评声音。不过据《新闻报》报道,该国知名媒体人哈米德·米尔请求各反对党派政客在评论马拉拉此次行程时“保持克制”。米尔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马拉拉这次回国之行,恶语相向只会有损巴基斯坦的形象。”▲

猜你喜欢

米尔拉拉回国
遇见
37年,受伤天鹅成家人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拉拉布的“智慧”
短耳兔拉拉
预见未来
良心的安宁
称称你的头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