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安大略省生活垃圾分类对福州大学城垃圾处理的启示
2018-03-30阮晓莺
阮 晓 莺
(闽江学院法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加拿大安大略省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经验
安大略省是加拿大第二大省,移民人口多,成分复杂。在20多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政府作了大量的规划,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系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的经验。
(一)细致规范的垃圾分类是基本前提
安大略省政府为全省居民发放3种颜色的垃圾桶:绿色桶用来装厨余和家庭垃圾,蓝色桶装可回收垃圾,黑色桶则装其他不可回收垃圾[1]。各家各户都有详细清单,如废弃的玻璃瓶、学校或办公室用纸、报纸、商店宣传单、牛奶壶等59种属于应放入蓝桶的可回收垃圾。还有些特殊的废品,如大件家电、床垫、废弃电池等则由房主预约上门回收或将其送至指定回收点。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做好垃圾分类,不仅垃圾会被拒收,多次提醒无效之后房主还将面临巨额罚款。
(二)全面深入的环保教育是根本保障
安大略省通过网站、广播、电话交谈节目、家庭邮寄宣传单等多种渠道进行环保宣传教育;鼓励垃圾收运司机参与到环保教育中,如发现居民没有正确分类垃圾,就会拒收垃圾并留下字条加以提醒和指正;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公共场所进行宣传环保教育;在中小学设置学校环保教育协调员,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和生活习惯[2]。由于安大略省特别是多伦多市有很多新移民,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市政府为此提供了10多种语言的垃圾分类指示说明供居民选择,这些指示说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三)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是充分保证
环保部门与垃圾转移委员会职责分工明确,与处理运输垃圾的外包企业协调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安大略省条例103/94规定,所有大于6个单元并且人口数量在5000人以上的市镇多层住宅必须进行垃圾回收。此外,安大略省还成立了专门的环保组织,监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例的实施情况。
(四)先进方便的市政服务是关键所在
安大略省各市都设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网站,介绍关于回收的技术、管理、服务、法规等项目。市政部门提供了完备的垃圾分类设施,如独立房屋的屋主可以向政府申领统一的垃圾桶,即使房产售出,这些垃圾桶也不能随意带走;公寓式住宅由物业公司管理,每一幢楼的地下室都设有统一的可回收垃圾收集室,用以摆放垃圾桶,每桶高1.5 m,贴有分类标识。
二、福州大学城垃圾分类的问题
福州大学城位于近郊闽侯县上街镇,共有13所高校和中学,人口容量达70万以上[3],属人口集中的小型社会,且成员素质普遍较高。福州大学城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教学区和办公区以废纸、废报纸、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为主,垃圾总量相对较小且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生活区与商业区则以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居多,数量大且多为不可回收[4]。目前,福州大学城每天生活垃圾的产量较大,垃圾分类工作不容乐观,并未体现出大学城特定人群的优势。根据调研,发现大学城垃圾分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础设备不足
上街镇在大学城未入住之前,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文化环境落后,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变压器等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备,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有一定难度。垃圾分类需要配备专业的垃圾处理清洁员、不同种类的垃圾箱,以及能够规模处理可循环使用垃圾的中小型工厂等,而这些基本条件上街镇都不具备。闽侯县翁厝山垃圾填埋场负责处理包括大学城在内的全县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但因排污问题饱受社会争议;正在规划建设的闽侯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仍以填埋、堆肥、焚烧为主要方式处理垃圾,垃圾利用率较低。福州大学城内的垃圾箱仅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学习区大部分的垃圾桶保护状况较好,但校园学生街附近餐馆等商业区,学生、居民出入较为频繁,垃圾桶数量却严重不足,临街往往散落着大量食物残余、废弃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且临街的垃圾箱多遭到损坏,垃圾桶超期服役现象普遍存在,急需修缮。
(二)相关行为缺失
大学城主要人口构成是学生,部分学生缺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履行垃圾分类义务。如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界定模糊,难以正确判断已经生产出来的垃圾应该投入哪个垃圾桶,甚至出现随地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都会严重破坏校园环境,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垃圾清运工人通常将分类好的垃圾混装拉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大学城第二大人口构成的普通居民来说,实行垃圾分类更有难度。大学城地理位置较偏,周围的居民多为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居民并未了解过垃圾分类的概念,加大了推行垃圾分类的难度。
(三)职业素养欠缺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除了需要师生、居民的配合之外,更要有一线的环卫工人。环卫工作量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然而环卫工人的薪资普遍较低。由于社会分层和职业歧视现象的存在,环卫工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无疑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据调查,环卫工人在上岗前并无系统的岗前培训,无法发挥他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教育和监督作用,阻碍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施行。通过观察以及与环卫工人沟通,不难发现环卫工人多是将垃圾桶中的垃圾混装拉走。环卫工人普遍认为多数垃圾原本就是混装状态,没有严格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并无实际意义,只会徒增工作量。
三、对福州大学城垃圾分类的启示和建议
福州大学城垃圾分类目前仍处在雏形阶段,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系统。加拿大安大略省生活垃圾分类的做法,值得大学城加以借鉴,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创造垃圾分类客观条件
当前,福州大学城垃圾分类比较粗放,可循序渐进地增加垃圾桶的种类或者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断,细化垃圾分类,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正确归位。在教学区、办公区增加专用垃圾桶,用于回收塑料瓶、旧报纸、废纸等垃圾;在食堂区、宿舍区,增加装厨余垃圾、剩饭剩菜的垃圾桶;还可在宿舍设置固定回收废旧电池及废弃电子产品的收集箱,并由相关环保部门定期统一处理。同时,将不同种类的垃圾桶做成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在醒目位置张贴可投放垃圾的名称和对应图片,让人一目了然[5]。指派专人定期检查、维修垃圾桶,收集、变卖垃圾桶里的可回收垃圾。变卖垃圾所得资金不仅可以用作开展环保教育的经费,也可用作助学金发放给贫困生[4]。这就为垃圾分类处理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为垃圾分类回收奠定基础。
(二)实现垃圾分类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应狠抓可利用。对于旧书、旧衣服等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应尽可能地在大学城内就实现循环利用。学校可以在图书馆门口增设旧书收集箱,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旧书摆放在专门的书架上,便于师生阅读,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学生社团牵头组织志愿者到宿舍收集旧衣服,或在宿舍区设置旧衣物收集桶,定期把可继续使用的旧衣物邮寄给偏远贫困山区,不仅能解决贫困地区的穿衣问题,也可以减少福州大学城的生活垃圾量。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高校定期开设的学生跳蚤市场,将闲置生活用品进行转售,发挥它自身的价值[4]。对于居民家中的可回收垃圾,可以统一增设可回收垃圾回收点,便于住户将其送至指定地点;也可由居民自行预约上门回收或由回收站分区域派人定期到居民家中回收垃圾。统一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不仅可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工作效率,还能实现垃圾分类的循环利用。
(三)实行垃圾分类监督措施
为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各个学校有必要成立监督小组,发展监督志愿者,实施垃圾分类分区域管理,每个区域派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并建立定期检查、定期评比制度。学校可对垃圾分类的先进分子颁发证书和奖金,对错放垃圾的师生追究责任,给予警告或一定的处罚。可以由部分试点学校提供印有特殊二维码的透明垃圾袋,发放给各个宿舍,用于投放不可回收物。如果发现违规垃圾,就可以根据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查出宿舍号码并责令其改正;如果发现该宿舍人员再犯,就可以对宿舍全体成员进行扣分处罚,从而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相互督促整改。
政府可以把垃圾分类达标作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星级校园”等评选的重要指标,设立垃圾分类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学校环保积分卡,积分达到一定额度的学校,全校师生到全市收费景点可减免门票;政府更要督促垃圾分类处理的外包企业加强对环卫工人的职业培训,提升其工作待遇和职业认同感。让普通环卫工人有能力承担垃圾分类的工作,熟悉工作流程,让其参与到垃圾分类监督工作中来,对于没有正确分类垃圾的行为,应及时提醒并指正。政府还应考虑改造现有的垃圾处理工厂,适当增建大学城垃圾处理工厂,改进垃圾处理方式,让其更符合垃圾分类处理的需求。
(四)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贯彻“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的垃圾管理思路。学校应动员广大师生尽可能使用自己的餐具,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绿色宿舍评比活动、垃圾桶创意设计大赛、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大家逐渐重视垃圾分类,增强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自觉分类投放垃圾;还可以开展校际之间的垃圾分类评比竞赛,把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各项重要活动的评估指标,以此激励广大师生更好地实行垃圾分类。另外,上街镇委、各村委、校团委也可以联合举办垃圾分类检查、评比等活动,不定时地到居民家中检查并实时记录垃圾分类回收的情况,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综合评比,对于分类工作做得好的住户,可以适当减免垃圾处理费;反之,则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进行批评教育。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全方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提高大学城各类人群的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艰巨任务之一。福州大学城因地理位置、人群素质的特殊性,是环保教育的重要基地,更应该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创建干净、文明、和谐的校园,打造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益清.加拿大的垃圾分类[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11(6):186.
[2]刘莉,李晓红.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管理[J].环境保护,2007(20):63-66.
[3]陈晨.福州大学城十年规划建设的回顾思考与展望[J].福建建筑,2014(3):91-94.
[4]张义红.德国生活垃圾分类对我国大学城垃圾资源处理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5(17):48-49.
[5]顾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