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环境形势发展对社会发展影响浅析

2018-03-30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贵州六盘水553004秦丙克钟显芝籍永华

石河子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资源心理

(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贵州六盘水,553004) 秦丙克 钟显芝 籍永华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前提,可是往往也是人们发展最容易忽视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仍在加速发展,社会经济虽然低迷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依然较为强劲。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背后,自然环境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自然环境趋于恶化主要体现在,全国森林绿地面积不断缩减,雾霾天气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华北平原及其他粮食主产区土壤污染。水污染加剧,全国农村及周边环境污染开始加剧,恶劣极端天气出现频率逐渐增多等等。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生活和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因此,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要考虑环境影响的深远问题。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果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去考虑修复将会很难,所以有可能治理环境污染所付出的价值,会远远高于当初污染自然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

自然环境的变化不仅仅会影响到人们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还能够影响到人们心理情绪的发展和稳定。因此,人们需要重新改变对自然的认识,不能掠夺式的无限开发利用,要有节制的发展利用,要切实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和人的心理发展关系,并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1 自然环境恶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目前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自然环境的恶化是有目共睹的,其带来的滞后性持续影响逐渐凸显,影响也会逐渐的扩大。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型城市和地区,随着资源量减少和枯竭,社会经济的后续发展难以为继。二是环境污染导致人居环境变差和气候变异,使得人们不得不修复环境,并且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昂。有些地区有些时间,这两种情况是交叉并存的。

资源依赖型城市和地区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开采、初级加工而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单一,经济发展的产业链较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经济发展同时往往要付出高昂的生态环境成本。这些城市和地区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转型努力,有些城市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焦作市由资源依赖型成功向旅游、机械电子等其它产业转型,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更多的资源依赖型地区转型升级困难,随着资源量减少和枯竭,资源依赖型地区的社会经济后续发展往往难以为继。

环境污染导致人居环境变差。许多城市的环境污染导致PM2.5及雾霾天气多发,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形成酸雨后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进而对土壤和周边的农作物造成减产和破坏。另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许多城市出现交通拥堵、噪音污染、微观气候变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环境污染导致大范围的气候变异。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发展,全球气候不断的发生变化。对我国来说,突发多发恶劣灾害天气2007年以来明显增多,如:大规模寒潮、沙尘爆天气、局地特大暴雨、局地特大干旱、大面积雾霾天气、大面积冰雪天气等等异端天气频频出现。气候的变异和极端天气的增多,使得人们不得不修复环境,并且付出越来越高昂的代价。

2 自然环境恶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人从生理到心理都会随之发生变化。目前公认的是自然环境趋于恶劣,这种变化在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普遍心理产生变化。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甚至有时候是全方位的。

人们的生活环境周围如果存在空气、噪音、电磁、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肯定会受到较坏的影响。相反如果是在蓝天绿水、绿植丰富的环境中,人的心理发展会更加自然和谐。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直接影响还包括人们的审美观和情绪状态。自然环境对人心理状态的间接影响,主要是环境问题带来的次生问题,这些次生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比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某些自然景观消失或某些物种灭绝,这些对人的认识和心理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更多时候,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全方位的,比如环境恶化导致气候变异,气候变异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环境污染导致人们的某些特殊性季节性疾病多发,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3 改善自然环境和谐的途径

3.1 正确认识人类生存的价值

建立人们的信仰,正确认识人类生存的价值,是保护自然环境的根本要求。对于当前普遍的看法是我国人民缺乏正确的信仰,没有意识到人自身生存的价值。现在较多的人以金钱、权利为信仰,人生的目标就是挣钱争权,贪婪自私的本性被有这样信仰和有这样能力的人演绎得淋漓尽致,但最终他们自己往往以贪腐堕落而收场,自己感觉失败的同时被人民所唾弃和思考。正确的信仰是有道德、自利利他、和谐发展的信仰,一味的榨取贪婪的信仰,只会让自然环境更恶劣。

3.2 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要建立健全自然环境保障制度,这是切实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制定健全相关的环境保护法案,制定健全的环境资源适度开发政策,制定破坏环境的惩罚和保护环境的奖励机制。媒体大力宣传人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从制度规定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影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能节制贪婪的欲望,保护身边的环境,提高其自身的生活质量。

3.3 适度合理开发资源

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以适度、有效、合理为原则。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会影响和破坏自然环境。这是一对矛盾,但是不能不发展以全面维护自然和谐,但是也不能够全面高速发展,完全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开发自然资源应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度原则。开发出来的自然资源应该有效的利用,这就需要一方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循环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合理节约使用宝贵自然资源生产的产品。环境资源开发的合理原则是建立在适度、有效原则基础之上,特别是稀缺自然资源和特种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合理使用,否则就会在造成环境破坏的同时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

4 结语

自然环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对人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严重阻碍甚至倒逼社会的进步,并且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人们在追赶现代化的生活模式同时,更应该有正确的信仰以节制贪婪的欲望,保护日渐脆弱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67

[2]朱洪光,钦佩,万树文.自然环境恶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农村生态环境[J],2000,16(2):49-52.

[3]贾树龙,孟春香,杨云马等.华北平原区农田优化施肥技术防治立体污染效果研究.中国土壤与肥料[J],2010,(2):1-6.

[4]王晓毅.沦为附庸的乡村与环境恶化[J].学海,2010,(02):60-62.

[5]刘淘宁,汪安佑.国内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模式分析及启示.资源产业经济[J],2005,12:21-41.

[6]谭少华,郭剑锋,赵万民.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J],2010,29(4):55-59

[7]张佐邦.自然环境与人类审美心理的发生.学术探索[J],2008,(1):1-5

[8]冯振环,王莉娜,冯领香.京津冀都市圈自然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自然灾害学报[J],2013,22(4):65-74.

[9]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古地理学报,2004,6(1):87-92.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资源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心理感受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