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8-03-30许洁
许 洁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1 引言
目前,有关体力活动与慢性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数据、结果都证实体力活动是影响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在过多关注成年人、老年人身体素质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将重心放在青少年的体质状况监测方面.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现在的体质状况极大可能直接关系到未来慢性疾病的发生率.监测青少年身体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体力活动缺乏的青少年进行合理的运动干预是必然事件,这对于我们国家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是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了解目前青少年体力活动的现状,进一步探究其余慢性疾病的关系,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做具体总结,这也为对青少年亟待需要合理适当的运动干预提供科学性理论依据.
2 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许多国家均出台了专门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指南,体力活动指南指出青少年平均每天需要进行60分钟以上的中等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1].然而全球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105个国家仅有20%的儿童和青少年达到了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即每天至少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2].说明没有达到体力活动指南标准的儿童、青少年人数很多,占比很高.
我国也是同样的状况.每5年会进行一次学生体质测试,其中7-18岁的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发现,2010年的体质测试结果比前四个五年差,肺活量、视力、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均产生变差的趋势,肥胖率也是呈增长趋势[3].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严重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高速发展,我们青少年的体质并没有更好,反而更差,这难道不是一个警钟吗?身体素质变差换来的是慢性疾病的高发,生命质量的下降,这对于我们社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来说并不匹配.而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提高国民体力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刻不容缓.
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发现,9-18岁的青少年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一小时的占比高达77.3%[4].由问卷数据可知,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严重缺乏,这也是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下降的直接原因.
有研究以全国11个城市的3121名9-17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日常体力活动状况,采用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加速度计作为测量工具.其中只有2163名青少年提供了佩戴的有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显示,9-17岁青少年从事低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为280.35±83.96分钟/天,从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是28.26±17.66分钟/天,上学日从事体力活动时间比休息日高,其中达到体力活动推荐量的男性青少年仅为9.4%,女性青少年则更少,1.9%[4].由此可知,缺乏体力活动的青少年是大多数人群,这个数据提示我们青少年的体力活动严重缺乏,亟待需要家长和教育部门共同监督督促,更需要青少年自己重视.
由于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化,我们的生活也相应受到双面的影响,便利有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久坐时间,牺牲了视力,增加了各种由于久坐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尽管建议每天电视观看、计算机和视频游戏的使用时间少于2小时,但大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久坐的时间超过4小时[5].研究结果显示,电视观看或观看屏幕时间与身体成分的不良变化、心肺功能等的下降,及社会社交能力等有明显相关性[6].
3 青少年体力活动与慢性疾病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经是全世界范围内一项公认的难题.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剔除遗传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内能量的不平衡所导致身体内体脂过量,能量不平衡主要是体力活动缺乏与饮食摄入过多的不平衡所致.上世纪80年代到2013年,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超重和肥胖的男孩从16.9%增长到23.8%,增了将近7个百分点;超重和肥胖的女孩从16.2%增长到22.6%,增加了6.4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超重和肥胖的男孩从8.1%增加到12.9%,超重和肥胖的女孩从8.4%增加至13.4%[7].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23年间一直在增加.根据数据统计,全球约有4300万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比约为6.7%,到2020年这个数字可以达到近6000万,即9.1%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或超重[8].
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罹患慢性疾病,骨关节疾病的风险也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并且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身体不良症状,还容易产生社会和心理问题,如耻辱感,自卑感,从而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生活质量[7].Freedman[9]等学者以5-17岁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大约有70%的肥胖的青少年至少有一个心血管疾病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高血压等[7].
高热量食物摄入的增加与久坐时间增加,导致内脏脂肪的堆积,中心性肥胖率的增加,提高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水平.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疾病的低龄化.尽管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生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状况没有产生,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这些影响可以一直追踪到成年时期[10].
大量研究表明,规律的体力活动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心理发育均有积极性改变,包括帮助青少年管理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率,促进青少年骨质健康生长发育等具体良性变化;规律的运动会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间接影响到血管内皮的功能[8].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低密度脂蛋白下降,均是身体体力活动活跃的体现指标.这对于身体来说,降低了血管内皮的压力,减少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越活跃,对于健康的效益越明显.
研究表明,低水平的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率相关,每年全球超过五百万人死亡是由于体力活动水平低导致的[11],因而低水平体力活动和久坐时间长是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2].儿童和青少年之间的体力活动,久坐行为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联已经确立[12].从体力活动和健康的系统评价和初步研究中发现,体力活动水平高的儿童和青少年,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心理健康状况均好于那些体力活动缺乏的人.
在儿童、青少年人群的研究显示,提高体力活动水平有益于减少多种疾病发生率,包括肥胖、冠心病和其他健康问题;而以屏幕为基础的媒体使用行为,包括看电视,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和玩电子游戏与健康的负面后果呈正相关关系;久坐时间过长对于健康的负面后果非常严重,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增加及心理健康受损,并且对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12].
4 结论
综上,体力活动是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积极因素.从众多研究可知,我国及其他国家的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青少年缺乏体力活动,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人越来越多.而这些数量变化的背后,是我们青少年体质的严重下降,各种慢性疾病的扑面而来.因此,亟待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重视体育运动,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平均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等到高强度的运动(不连续的6个10分钟也可),以有氧运动为主,增加适量的力量训练,如俯卧撑等.最理想的状态是老师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进行运动指导,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青少年体质改善刻不容缓,需要更多努力,也更需要客观的体力活动测量工具监测准确有效的体力活动数据,为青少年体质监测和运动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