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丝绸之路上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经济生产与对外贸易

2018-03-30焦景丹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巴克钱币希腊

焦景丹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巴克特里亚作为地区名称在很久之前即已出现,在古代中亚文献中,其指称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之间的地区。该地区面积广大,除了橄榄油以外,几乎出产所有物品,拥有相当可观的自然资源。巴克特里亚人属欧罗巴人种,语言为巴克特里亚语,最初用阿拉米字母书写,在希腊人统治时期开始使用希腊字母进行书写。随着希腊化的不断深入,巴克特里亚地区逐渐发展成具有明显希腊化特色的地方国家,塔恩认为巴克特里亚是希腊历史遗失的一部分,虽远离统治中心地带,但是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却从来不属于外围,反而长时间占据着伊朗、美索不达米亚与欧亚草原之间的战略位置。早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巴克特里亚人在军事、国家管理、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巴克特里亚的居民主要是东伊朗人。后随着马其顿·亚历山大的东征以及塞琉古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巴克特里亚的文化逐渐融入希腊成份。为了统治的需要,希腊统治者在本地实行移民和鼓励东西方贸易等政策。这些举措一方面引起了古老的希腊人和本地土著人之间所谓的文明与野蛮、城镇化与游牧化之间的对抗,但同时也对巴克特里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公元前250年,塞琉古王朝治下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宣布巴克特里亚独立,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不同于之前巴克特里亚的仅为之前的绿洲地区,希腊—巴克特里亚范围实际上包括了巴克特里亚、索格底亚纳(粟特)、马尔基亚纳(木鹿绿洲)东部等几个地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发展同希腊世界的其他新兴国家一样,在统治人口、政治辞令、语言文化,甚至包括对于自身起源的认识都是明显希腊化的[1]。作为希腊化时代城市发展的典范,巴克特里亚的本地人逐渐开始居住在城镇、发展希腊艺术、采用希腊化手段从事农业和工商业建设,逐渐发展成为希腊人的忠实“合作伙伴”。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欧提德姆和德米特里当政时期,因便利的交通和频繁的东西方贸易而获益颇多,丝路沿线兴建了多座城镇,使其逐渐成为市镇林立的核心地区,享有“千城之国”的美誉[2],其富庶可见一斑。大约公元前135年,来自东方的大月氏推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据有其地,《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月氏国,据蓝氏城……月氏为匈奴所灭,遂迁于大夏,分其国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凡等五部翕侯。后百余岁,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四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王。”[3]其子阎膏珍即位后,国家甚为富盛,巴克特里亚的农业、畜牧业、工商业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本文所述巴克特里亚王国(公元前256—公元前145年),以狄奥多特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为始,大月氏人据有其地为止,这一阶段也是其独立发展的历史时期。以下笔者将从农牧业、手工业生产活动与商品贸易情况出发,具体探讨巴克特里亚的商业发展与对外贸易,并分析其在整个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商业生产与基础建设

巴克特里亚是一个环境优良、地方富庶的王国,商业生产活动频繁,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手工业生产和贸易活动等领域;此外,巴克特里亚地区拥有诸多城镇,粟特、昆都士、卡拉特佩等都是当世著名的历史古城和文化遗址。城市化建设是当时巴克特里亚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农牧业生产与贸易

有史以来人类在物质领域的开发,其支柱都是农业。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等自然地理条件,加上灌溉事业的发展,给希腊—巴克特里亚境内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定居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和粟特地区的广大土地上种植着葡萄、五谷、果树以及其他作物,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贸易成为本国居民从事的主要活动之一。《弥兰陀王问经》中就指出,巴克特里亚当地居民中有很多贩运农业产品的商人,从事各种粮食和各类经济作物的贸易。

巴克特里亚农业发展的繁荣不仅得益于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同时灌溉事业的发展也是促进巴克特里亚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祆教经典《阿维斯塔》中就提到了巴克特里亚水利灌溉的情况,农业生产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河水泛滥发展到兴修水利,修筑多条灌溉渠,农业取得突出进步;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统治时期,本地的灌溉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世纪阿姆河上游巴克特里亚及其下游的花剌子模是中亚游牧经济中的农业绿洲。考古发现说明花剌子模有巨大的灌溉设施,修筑了长达二百公里的水渠[4];中亚地区在希腊人到来之前就有高度多样化的灌溉农业,从考古资料和文字资料来看,希腊对中亚地区的征服并未在农业技术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曾实行大修城堡以及移民实边的政策,大量的希腊和小亚细亚的移民到本地屯垦开荒、兴修水利,使巴克特里亚甚至整个中亚的灌溉事业得到发展,更多的可耕地得到开拓。撒马尔罕地区在这一时期由于灌溉沟渠如网,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种植区,被公认为中亚细亚最肥沃的土地,即使在今天可能还是如此[5]”。灌溉系统的发展明显反映出了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形态,同时灌溉事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前提要素,在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农业开发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除农业生产与贸易以外,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畜牧业生产也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巴克特里亚的土地有相当的部分被用作牧场,这些土地中的大部分都是贫瘠的平原,主要用于蓄养牛、羊、马等牲畜。养马业是巴克特里亚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的马匹贸易也很频繁,这一点可以从希腊—巴克特里亚的对外军事史中得到证明,安条克三世曾率1000万头双峰驼骑兵的军队进行对外战争,此数量的骑兵不能出现不发达的马育种,这本是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的传统[6]144。粟特地区也多出良马、驼、驴、牛、羊,费尔干纳盆地更是以出产良马著称,居民以养马作为自己的主要产业,对外的马匹贸易使统治阶级获利颇丰。

(二)手工业生产

巴克特里亚的手工业生产十分发达,主要体现在金银制造、铁器制造、青铜铸造、纺织技术、房屋建筑、陶器生产等方面。例如,据《弥兰陀王问经》的记载,在巴克特里亚地区有锻冶工、金匠、银匠、铅匠、锡匠、青铜匠、铜匠、铁匠、珠匠、织工、陶工、盐工、皮匠、车匠、象牙工、绳工、擳工、篾工、弓匠、弦匠、箭匠、画匠、染匠、浣匠、织师、裁缝;鎏金人、成衣商、香商、薪火商、木材商、傭工、树叶商、果子商、树根商、米商、糖商、鱼商、肉商、酒商、颜料商,等等[7],可见其手工业生产和贸易部门十分全面;另据米高扬纳巴德地区的考古发现,这里发现了很多的类似上古时代撒马尔罕和梅而甫那种式样的器皿,还发现了属于公元前七至五世纪的青铜箭头和铁制品(针、刀)[8]41。在粟特地区,手工业的生产主要有弓、盾牌、锁子甲*古代战争中使用的一种金属铠甲。、长剑、矛等兵器,水晶杯、玛瑙瓶、各种珠宝制品以及一些毛、棉、丝织品与丝棉混合纺织品,工匠主要从事锻铁、制造器皿和纺织等。从不同地区的手工业生产活动和内容可以看出,希腊—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十分多样化,部门全面精细,不同地区之间互通有无,因而对外贸易活动也十分发达。手工业生产主要集中于当地人民的手中,外来移民鲜少主导或从事手工业的生产活动。

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手工业生产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性的特色,尤以宗教特色见长。在佛教传入以前,巴克特里亚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一般认为巴克特里亚地区是该教创始人查拉图斯特拉的出生之地,巴克特里亚地区建有很多用于祭祀火神的琐罗亚斯德教庙宇和物品。此外,还在一些庙宇中铸造琐罗亚斯德教神祗的雕像。例如,在阿尔德维苏拉·阿娜希塔*即阿姆河女神。女神庙,供奉着阿娜希塔女神雕像,“她头戴金冠,身穿用三十张海狸皮缝制的衣服[8]68,《阿维斯塔》中多次描述了阿娜希塔的外貌、体态、妆饰等。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传入巴克特里亚地区,本地的佛教庙宇、寺院、墓葬和纪念性祭祀设施、洞穴式庙宇、岩洞等建筑,明显与印度的此类建筑相似。在加工大量这类建筑物时,使用了壁柱、假连拱、压制成型的腰线及各种雕刻品[9]。佛像铸造艺术的水平之高不仅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其对外贸易与交流的频繁与发达。

巴克特里亚的手工业生产艺术还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这也是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主要特征。根据考古资料可以判断制造工艺的发展。希腊人在中亚的影响下,部分改变了产品加工的方法[6]146,表现在手动风车的使用、象牙的加工和开发以及使用车床进行零件加工等方面。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宗教、建筑风格、雕塑技艺、钱币和金属器皿的铸造技术在中亚及南亚北部广泛流行。在很多巴克特里亚的考古发掘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体现希腊化制作风格的器物与雕像,比如,在“阿姆河宝藏”中发现一尊银制雕像,高鼻大眼无须,头戴一顶波斯式帽子,脚下是一方形基座;还有一尊金制的头像,也是高鼻大眼无须,头顶用曲线表示弯曲的短发,耳垂各有一个小洞。在艾哈农遗址中就有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海格里斯和商神赫尔墨斯的铜像以及用116根廊柱建筑的科林斯式柱头的行政官邸。随着希腊移民的增多,在巴克特里亚地区越来越多地出现希腊式生活用具,如谷物磨石、圆形日晷、高脚漏斗、鱼形碟子、酒罐等。此外,巴克特里亚地区的手工业发展水平还体现在军事装备方面: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使用的铸剑大多属于希腊马其顿类型,双刃,刀柄上铸有格里芬头或其他复杂形状的饰物(见图1),主要是近战步兵和骑兵使用,此外还有传统的希腊长矛、箭头尖铁等;轻装步兵所使用武器主要是传统的弹弓,是一种古老的手持用于投掷石头的武器。士兵使用的盔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护胸,由青铜或铁制成,覆盖战士的胸部、背部和肩膀两侧;第二种是板甲,由铁铆钉连接组成的金属板,是一种典型的东方装甲。在希腊—巴克特里亚发现的盾牌,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据人类的样子制成的面具式;第二种类型是一种具有不同外观的飞碟样式;第三类是最为普遍的具有椭圆形外观的样式[6]135-141。

图1 带有格里芬风格头像的刀柄[6]

虽然在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希腊文化与宗教文化在手工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但其基础仍然是本地的中亚艺术。从那时保存下来了相当多的金银器皿和钱币以及其他用金银制作的带有野兽、狩猎情景与战争场面等美丽浮雕图像的制品,制作十分精美,体现了巴克特里亚较高的手工业制作水平和工艺美术技艺。然而最能体现巴克特里亚手工艺水平的,莫过于震惊世人的“阿姆河宝藏”(也称“乌浒河宝藏”或“奥克瑟斯宝藏”)的发现。这一“宝藏”中包含了大量艺术品,总计约177件,大部分被认为是产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主要是金银制品,包括金银錾花制品、银碗银碟、金制的马车、银制的小人像、金手镯、金制鹿雕像等;象牙小雕像、镶嵌有象牙雕刻的家具、石雕壁缘、泥塑像等;古钱约有1300枚;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实用器物和宗教礼仪用器,包括瓶、臂钏、马车模型、印章、指环等。学者们认为这些艺术品中的一部分是按照古波斯风格和艺术规范在巴克特里亚当地制造的,充分体现了希腊—巴克特里亚与西徐亚艺术相融合的传统,许多珍品或者雕刻有动物身体部位的图像,或者直接制成动物的形状,比如:一些金项链和金镯子被制成羊角形状、马耳形状,有的制成猛兽的头、长翅膀的狮身等等,还在这些动物的身体、翅膀、犄角等部位打上许多小洞用来镶嵌宝石,足见其制作之精细华丽。根据这些珍品的精美程度,许多学者认为使用者一般是当地贵族阶层或富豪家族。

(三)城市建设与城市化

在希腊人的统治之下,中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发展过程[10]75。早在塞琉古统治时期,就开始实行大规模城镇建设的政策,并移民希腊人来此居住。据统计,仅在巴克特里亚南部地区,当时就有28个定居点,而到了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定居点的数量增加到76个,可见人口发展的规模之大。希腊统治者在中亚地区的殖民主要是通过设立中心城市进行的,这些新城一方面设置在新市镇中心或希腊城市旧中心附近,另一方面多建立在商路的沿途上。新城镇中心一般规模不大,但在城市布局和城市建设方面能体现出明显的希腊化建设特点,其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和复苏密切相关,一般是城镇中资本最集中之处。

公元前3世纪以后,希腊统治下的中亚地区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出现了很多非常富庶的城市,包括马尔吉亚那的亚历山大城(乔尔卡拉)、索格底亚那的马拉坎达(阿弗拉西亚卜)、费尔干纳的安条克城(俱战提)、巴克特里亚的铁尔梅兹、阿富汗北部的巴米扬和贝格兰姆等城。巴克特里亚的首府巴克特拉更是因其富庶,被称为“千城之母”,被希腊统治者看作其统治的支柱。这里不仅聚集了众多的兵力,同时在其城市外围还筑有厚厚的城墙,同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古代村落类似。这些外围的城墙很大的用途是为了防止游牧人的袭击和劫掠。巴克特里亚城内的贵族府邸,其规模和建筑方式都与普通的市民建筑有很大差别。相比起来,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等地区的普通民宅显得更为简单朴素,一般市民的住宅都是用扁平石块建造,基础则用生砖修筑,墙的内外两面用掺和碎麦秸的黏土抹墙,许多房屋都建成两层的楼房,房顶是黏土的,上面的一层用木材建造,房屋的基础构成地窖。在地窖中发现了许多存放储藏品的大黏土“胡姆”(即瓦罐)。无论贵族的建筑还是普通市民的建筑内,都有许多的美术壁画作为装饰。

位于阿姆河和科克恰河*位于阿姆河南岸支流。交汇处的艾哈农是希腊—巴克特里亚地区独具特色的城镇代表。巴克特里亚北部地区建筑具有一些普遍的特点:自古就使用大泥块和生砖坯砌墙和修筑围绕大厅或院落的回廊式成排的狭小房间,屋顶采用立柱横梁和拱形结构[11]。在艾哈农城镇四周就围有用未烧制的砖砌成的坚固壁垒,城墙内通常建有要塞,下部城镇北端则筑有七米厚的城墙,这些要塞和垒壁的建设都是出于防御的需要。下部城镇集中了大部分的建筑物,王宫占据了较大的空间,此外还有体育馆、剧院、石砌喷泉、陵墓、祭坛等建筑。家用建筑一般都设有庭院,位于房屋主体的前方,住宅周围有一条走廊将居室与其他房间分隔,居室与庭院之间由一条双柱门廊连通。在城市南部和北郊的贵族宅邸中,一般会建有浴室,设计十分宽敞豪华。城市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道路驿站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巴克特里亚国实行一种郡县制度……县又分为若干驿亭,亭各有长[12]85。

二、货币生产与货币制度

由于巴克特里亚地处东西南北交通的要道,为适应商业贸易和流通的需要,历代国王都铸造过大量钱币,钱币材料有金、银、铜三类,但绝大多数为银质。这类钱币除了在巴克特里亚遗址常有出土外,在我国新疆和田、喀什、楼兰遗址等地区,也曾经少量出土[13]。这些钱币多用希腊打压法制造,形状分圆形和方形两种,称“德拉克马”,有1德拉克马和4德拉克马。巴克特里亚货币主要采用希腊量制——银德拉克马(Drachma,一德拉克马相当于4.36克或0.15盎司),作为希腊银铸币的标准单位,后期则采用本地的量制。德拉克马分为金制和银制两类,标准的金币重8德拉克马,银币标准是2德拉克马。不同时期使用的钱币在材质、面值、形状、大小、币重方面都有所区别(见表1)。

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另一货币单位是塔连特,或者称为塔兰,是古代欧洲普遍使用的货币单位,历史上曾流行于多个希腊城邦和国家。1塔连特等于6000德拉克马,折合30公斤白银,现在的估算,1塔连特大概重是20千克~40千克之间。塔连特之下还有明那、德拉克马、斯塔特*1斯塔特重4 德拉克马。等不同重量的币制,不同君主统治时期、不同地区的币制重量会有所不同,比如1明那原本重70德拉克马,后被扩大为100德拉克马;原1塔兰特重60明那,后增为63明那。

表1 希腊—巴克特里亚钱币的材质、面值、币重[14]34

巴克特里亚本身出产矿藏较少,匈奴兴起以前,巴克特里亚主要用来自西伯利亚的黄金铸造钱币,而后期西伯利亚及周边商路被匈奴控制以后,黄金输入逐渐减少,巴克特里亚以后逐渐开始改用白银来铸造钱币。为了商业流通的需要,巴克特里亚国王都铸造并发行过钱币,巴克特里亚地区的钱币一般是银制,正面铸国王像,反面铸其保护神之像,铭文较复杂,多是“伟大的、救世主”之类的称呼,一般使用的文字有两种,一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阿拉米文;另一是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的希腊文。早在安条克统治时期,谋夫被命名为安条克城,在巴克特里亚铸造的钱币上,把塞琉古与安条克二名并列。巴克特里亚本国第一个发行钱币的国王是狄奥多特二世,钱币的正面是头戴皇冠的国王像,背面表现的是抛射雷电的宙斯神像,而且用希腊文写有“狄奥多特王监制”的文字。这一钱币的发行代表着中亚地区城邦国家独立发行钱币的开端。

希腊-马其顿征服者千方百计力图在巴克特里亚确立希腊的宗教信仰。其证据之一是在钱币背面铸有希腊神像,巴克特里亚及后来统治印度的希腊人国王把自己与希腊神或印度神相联系。希腊的宙斯、阿波罗、赫拉克力斯、雅典娜,印度的太阳神苏利耶、湿婆的神牛、大象甚至佛陀的标志都出现在他们的币上[15]。例如,在狄奥多特二世的钱币上铸有宙斯像,巴克特利亚王国欧提德姆(约公元前171—前155年在位)的钱币上,刻有“城市女神”迦毗沙的肖像,狄俄斯库里和阿波罗像在欧克拉提斯及其继承者们的钱币上有赫拉克勒斯像,在欧提德姆王的钱币上铸有狄俄斯库里和阿波罗像,在一些巴克特里亚希腊国王所铸的钱币上,也铸有阿纳喜特*相当于希腊的阿芙罗狄蒂。神像的。钱币上有希腊文的铭文,都是国王的名字和称号。从德米特里一世时期起,这种铭文开始使用两种文字——希腊文和佉卢文。据铭文研究,希腊语是王国的官方语言,而希腊字母也往往被用来标写或改写本地方言。巴克特里亚钱币流通的地域和范围很广,在当时的索格底亚那各地,渴石、布哈拉、泽拉夫善河谷地、花剌子模、帖尔美兹与费尔干纳,都曾发现过欧提德姆、狄奥多特、德米特里、赫里奥克里斯等国王的钱币。

不同的统治者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发行的钱币具有不同的大小、币值、图像、铭文,形象十分生动,铸造艺术也十分高超,与我们的当代货币完全不同的是,大多数巴克特里亚古代硬币都是精心设计的,以传达和体现尽可能多的时代信息。尤其当人们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城市流动时,钱币为古代大众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手段[16]。此外,巴克特里亚钱币多由分布于不同地区的造币厂所造,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比较重要的造币厂有木鹿造币厂、艾哈农造币厂、巴尔赫造币厂、潘季希尔造币厂、普什卡拉瓦提造币厂、塔克西拉造币厂,等等。不同的钱币上有不同的标记,一般来说,同一君主会采用多种不同的币记,而同一币记也会为不同的君主所使用(见表2)。

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统治者将整个国家分成若干个纳税区,称为“萨特拉皮亚”(Satrapia),每个纳税区都有萨特拉普(Satrap,即“国家的保卫者”)来进行管理。萨特拉普直属于国王,一般由波斯人担任,官职可以世袭,其职责除了征税、进行日常管理之外,还负责军队的维持以及对外的军事战争。中亚地区当时被分为四个萨特拉皮亚,包括里海沿岸的游牧部落,巴克特里亚地区,塞人地区,花剌子模、粟特、帕提亚税区,并规定用塔兰特币缴纳税收。巴克特里亚地区是第12个萨特拉皮亚,每年要缴纳360塔连特,折合10800万两白银,约有10吨重。这是以各种不同实物提供的货币等价物, 但并不排斥部分税收是以货币形式缴纳的[17]。可见,巴克特里亚地区的税收存在着实物税、银钱税等多种税收种类。为了增加税收,当地统治者还设立了不少纳税名目,例如开闸税、实物税、商业税等。此外,由于巴克特里亚控制着从印度、南西伯利亚等地向中东地区和地中海国家的中转路线,希腊—巴克特里亚统治者也会充分利用本地区优越的地理区位从过路商人那里收取一定的费用。除征缴各类税收之外,统治者还征用当地居民军事服役,一般步兵都是由当地居民组成,骑兵由当地的贵族代表组成,这些步兵和骑兵主要使用弓与矛进行军事作战,在军队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巴克特里亚的军队中还有专门的战象队,这些战象多是从对外战争中获得,通常在战争激烈时使用。例如,公元前305年,塞琉古从印度皇帝旃陀罗笈多那里收到了500战象;公元前3世纪的最后十年,安条克三世从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欧提德姆和统治喀布尔谷的印度国王幸军王那里获得了共150头大象。由于其地理位置,这些领土还被用作军队和来自印度西北部战象的中转地。为了保证当地的税收,统治者还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水利建设,派出军队保护塔什库尔干中国境外地区免受萨喀人和其他游牧人的侵犯;寻求出海口,将领土扩展到沿海地区,等等。

表2 希腊—巴克特里亚的部分造币厂和币记[14]36

巴克特里亚钱币作为研究希腊化文明的一个重要基点,其制作与发行不仅对促进当时的社会经济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学者通过对巴克特里亚钱币的研究,可以从一些知名甚至不知名的国王发行的钱币中探知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乃至军事史上的信息,对研究巴克特里亚世系和编年史也大有裨益。

三、对外贸易的对象及内容

巴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处于东西交通的要道,居民多善于商贾,巴克特里亚地区多从事商业者,商人们不仅在巴比伦、塞琉古等西亚地区从事商业活动,通常也出现在叙利亚和埃及的集市中。此外,希腊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也走遍巴克特里亚从事丝绸贸易。因其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商队不绝于途,沿途兴建多座城镇,不可胜数。早在波斯人统治时期,巴克特里亚就与波斯人、地中海沿岸的雅典、小亚细亚、腓尼基人等存在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黄金、宝石、琉璃、玛瑙、天青石等商品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当然除了这种商品贸易,波斯人对巴克特里亚人的征服同时又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关系,即朝贡关系,巴克特里亚人不只要向波斯王室交纳一定的税收,巴克特里亚的对外商路,特别是马帮路线在作为私人用途的同时,也作为国家对外贸易或者朝贡的路线使用。从另一角度来说,波斯人对巴克特里亚的征服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巴克特里亚的经济贸易,为本地商品能够到达中东甚至小亚细亚等统一的地区之内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到塞琉古统治时期更是极力地维护东西方的商业贸易,当时的商路,从爱琴海沿岸起,经过两河流域、米底、波斯,到巴克特里亚,又从巴克特里亚往南通印度,往东通中国,往北则可通中亚和西伯利亚[12]76。连通从印度和地中海国家的北部、中部和南部三条贸易路线,其中有两条必须从巴克特里亚境内经过:一条从长安出发,经甘肃境内的武威、敦煌,经喀什噶尔改道巴克特里亚,经木鹿后向西延伸;另一条从长安出发,南向穿过印度境内,经塔克西拉(在今巴基斯坦境内)、贝格拉姆(在今阿富汗境内),过巴克特里亚后继续西行。此后随着控制范围的扩大以及希腊移民的增多,统治阶级更加注意保护和发展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商业贸易。

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后,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等地都从外来势力的经济压迫中解放出来,税收大部分能用于内部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巴克特里亚本地的集市上,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商人挤满市场。无数的商店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织物和丝绸、甜品、香料、药物、黄铜和银等金属以及各种珠宝[18]。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对外贸易主要还是依靠陆路,东西方贸易的道路主要控制在希腊人手中,海上贸易还不甚发达,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主要是粟特人。来往于这些商道上的商队,有时会在商路沿线的城镇和贸易中心休息,有时在官设驿站休息。后期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巴克特里亚对外贸易的商路也逐渐扩展,当时巴克特里亚同西方贸易的商路主要有两条:“一条经帕提亚到埃克巴坦纳,再前往安条克;另一条是水路,沿阿姆河而行。”[8]69陆路与水路交通并行,推动了巴克特里亚经济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巴克特里亚本地的对外贸易包括了葡萄、谷物等农业产品,金银制品、陶器等手工业产品以及各种金属、矿产、奢侈品贸易等多个方面,得益于本地位于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发达的运输通道建设。巴克特里亚地区成为各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通往印度和喀什噶尔的商路都从此地经过,来往贸易于巴克特里亚的物产有的来自东方的中国、印度,有的来自西方城邦国家,有的来自北方的游牧地区……早在塞琉古王朝统治时期,这种中转商业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治阶级通过商路的控制以及对贩运中国丝绸和印度香料的商人收税而积累了大量财富,促使巴克特里亚成为远近闻名的繁荣富庶之邦,同时也满足了本国内贵族阶层对这些奢侈品的需要。另外,巴克特里亚地区本身的矿藏很少,其建筑、生产所用的矿产大都来自其他地区,“从东面的巴达赫善输入青金石,从花剌子模输入绿松石,从西伯利亚输入黄金,从中国输入铅”[12]86,还从印度输入玛瑙。青金石、绿松石等矿石有的用来制作珠宝饰品,有的被用于建筑,在艾哈农王宫的储藏室中就有发现一些宝石碎片,包括“玛瑙、缟玛瑙*玛瑙的一个品种,缟玛瑙亦称条带玛瑙,颜色相对简单、条带细而流畅,常见的缟玛瑙可有黑白相间条带,或红白相间条带,甚至有稀见的彩条纹。、光玉髓*光玉髓,透明的红橙色玉髓变种,内包物是水,常以摇光宝石的形态出现,被认为有镇静的效果。、红宝石、石榴石*石榴石晶体与石榴籽的形状、颜色十分相似,故名“石榴石”。颜色好、净度高的石榴子石可以成为宝石。常见的石榴石为红色,但其颜色的种类十分广阔,几乎涵盖了整个光谱的颜色。、青金石*青金石,在中国古代称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佛教称为吠努离或璧琉璃,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中国。颜色有深蓝色、紫蓝色、天蓝色、绿蓝色等。、绿松石*绿松石是古老宝石之一,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古人称其为“碧甸子”、“青琅秆”,等等,欧洲人称其为“土耳其玉”或“突厥玉”。颜色有差异,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绿柱玉*绿柱玉,又叫翠玉或祖母绿,为呈绿色的珍贵宝石。和珍珠等”[10]77,可见其矿石的用途之广及用量之大。早期在巴克特里亚地区有用黄金铸造的钱币,比如考古发现的欧提德姆的一枚面值20斯塔特的钱币就是用黄金铸造,另外德拉克马也有金币在流通,后随着匈奴兴起并控制西伯利亚的商路,黄金输入逐渐减少,其统治者遂改用白银来铸造钱币。除前之所述物产外,还有来自印度的象牙、从海上转运来的中国南方各地的特产、从亚洲北部地区贩运来的皮草等都从巴克特里亚经过。希腊—巴克特里亚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内部和外部产品使用的需要,使其在与其他国家的商品市场和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逐渐开展了同欧洲国家的贸易活动,并在与欧洲地区的贸易中使用和发行希腊—巴克特里亚货币,同时也使过境贸易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贸发展。虽然之后希腊—巴克特里亚地区因为多种原因逐渐衰落,并被贵霜王朝取代,但本地区的经济活动未曾停止,甚至在阎膏珍统治时期还推行过货币改革,除了继续发行铜币之外,还首次发行标准第纳尔金币,主要用于丝绸之路贸易中的大额支付。但此时的钱币虽也继承了古希腊钱币的打制方式,但已经逐渐脱离巴克特里亚钱币的希腊风格[19]。

四、结 语

“丝绸之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遥远的古代文明中发挥着连接中原汉地文化与中亚地区古代文明的纽带作用。在这条国际通道上,以长安为起点的丝路贸易绵延向西发展,丝绸、陶瓷器、中药等中原物产随之流向域外,域外的宗教文化等也通过丝绸之路影响着中华文明。丝路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线诸多贸易重镇的兴起,以巴克特里亚为代表的古代中亚城市在融合不同文化体系的世界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赋予了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与当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在政策、经济、交通、文化等多元领域的交往。巴克特里亚地区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不仅影响了古代中亚的发展进程,其地域所涉及的现代领土,包括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部分地区,更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更远地区的推广与对外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Rachel Mairs. The Hellenistic far east: archaeology language, and identity in Greek Central Asia[M].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4:13.

[2]W W Tarn. Notes on Hellenism in Bactria and India[J]. Th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1902(22):268.

[3][宋]范晔. 后汉书·西域传[M].[唐]李贤,等,注.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2920-2921.

[4]杨生民. 世界全史·世界古代中期经济史[M].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88.

[5]珀西·塞克斯· 阿富汗史:第1卷[M].张家麟,潘庆舲,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2:146.

[6]Α Α Попов. Греко-Бактрийское Царство[M].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С.-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08.

[7]南传弥兰王问经[M].巴宙,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308.

[8]Б Г加富罗夫. 中亚塔吉克史[M].肖之兴,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9]普加琴科娃. 中亚各族文化艺术史[M].贾海东,译.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4:27.

[10] 雅诺什·哈尔马塔.中亚文明史:第2卷[M].徐文堪,译.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1.

[11] 普加琴科娃.中亚古代艺术[M].李琪,陈继周,译.乌鲁木齐: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4:10.

[12] 王治来. 中亚通史:古代卷上[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13] 盛观熙.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钱币研究[J]. 钱币博览, 2001(2):39-42.

[14] 李铁生.古中亚币(前伊斯兰王朝)[M].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8.

[15] 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叉渗透[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8(3):89-95.

[16] Frank L Holt. Thundering Zeus: the making of Hellenistic Bactria[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14.

[17] 彭树智.阿富汗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往[J].历史研究, 1994(2):133-149.

[18] Hugh George Rawlinson.Bactria: the history of a forgotten empire[M].Yardley: Westholme Publishing, 2013:74.

[19] 盛观熙.贵霜迦腻色伽钱币与宗教[J].新疆钱币, 2006(3):35-41.

猜你喜欢

巴克钱币希腊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钱币翻倍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希腊Baiser餐吧
组合钱币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