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创新 引领行业发展
——访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副会长、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桂芳
2018-03-30郝然吕锦林
本刊特约记者:郝然,吕锦林
记者手记: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复连众公司)始建于1989年 ,目前是以兆瓦级风机叶片、玻璃钢管罐等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复合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多年来始终引领国内风机叶片技术升级方向,目前已拥有六个系列二十多个叶型的兆瓦级叶片产品、全球技术领先的5兆瓦叶片产品,兆瓦级风机叶片规模已位列全球第三、亚洲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兆瓦级叶片出口商。公司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分)中心和国内首家室内风力机叶片检测中心,“连众”牌玻璃钢管道获“中国名牌”称号,高压管道产品通过美国API认证。最近,我们采访了中复连众公司任桂芳董事长。
记者:任董事长好!中复连众公司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指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整合优化、提质增效”“稳价、保量、降本、收款、压库、调整”等工作指导原则,扎实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创新,请您介绍一下公司抢市场拓产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任桂芳: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风电行业政策调整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公司坚持以市场为龙头,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风力发电叶片持续保持与金风科技、上海电气、远景能源等核心客户的深入合作,合理利用叶片生产布局优势,保证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叶片供应。为应对“三北地区”风电发展的限制,公司适时调整市场策略,向西南地区进行战略布点,抢占低风速风电市场份额。2017年2月,新建云南玉溪叶片工厂按计划投入生产,主要生产2.0兆瓦高原型叶片,为服务西南低风速风电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在陆上优质风资源区逐渐被开发利用和持续弃风限电的背景下,风电朝着海上及低风速区域发展成为业内共识。中复连众公司适时抓住国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机遇,启动了两个海上叶片项目。一是基于上海电气风电公司引进德国西门子成熟的B75海上风电叶片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两家公司合作成立上海合资公司,生产销售B75叶片,抢占海上风电叶片市场制高点。二是在连云港启动年产200套海上及低风速风机叶片项目建设工作,建成3条低风速风电叶片生产线和1条海上风电叶片生产线,进一步拓展叶片产能,满足市场对大尺寸叶片采购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缠绕类产品依托企业规模和品牌优势,紧盯大客户、大订单,与重点领域和重要客户保持长期良好合作,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主导地位,截至2017年底,新增合同、实现收入同比增长50%左右。
随着吉木乃一期12.36公里DN1600灌溉用管道项目的如期交付,中复连众公司再次中标吉木乃二期灌溉用管道项目,合同金额8000多万元。
中复连众公司坚持以服务能源资源行业为方向,积极探索复合材料在环保、军工方面的应用需求,研发的海水淡化膜壳、玻璃钢阳极管、污水池臭气处理成套装置等新产品均实现量产上市。研制成功了直径400毫米的大口径旋压机,解决了科金大型缠绕瓶无法生产的问题。与某院合作开发的推进器用缠绕壳体取得突破性进展,样品通过首测,项目厂房改造、保密认证等工作正在开展。双壁储油罐产品成功入围中石油采购名录,为双壁罐项目的市场化运营打开了突破口。
预计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实现净利润2.6亿元。
记者:请您谈谈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任桂芳:一是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措施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公司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型研发团队带头人,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设置合理绩效考核指标,强化科研工作绩效激励,建立了与市场机制接轨、与岗位价值和所做贡献相匹配的薪酬激励机制,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合力。公司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企业自立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奖励制度》、《产品设计考核办法》、《新产品开发绩效考核办法》、《特殊人才津贴实施办法》、《首席技师实施办法》、《“十佳员工”评选办法》、《购房补助和购房借款管理规定》等创新激励机制,设置发放科学技术奖、知识产权奖励奖、特殊贡献人才津贴、产品设计奖、新产品开发奖等津贴和奖金。2017年公司继续按照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优化创新团队,利用现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海上风电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委托培养、国家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打造了一支以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外聘专家和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创新团队。
二是在技术研发及服务平台、创新基地、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建设了现有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2个,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于2007年获批建立,2017年通过了工信部考核。江苏省海上风电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7月获批建立。目前已建成实验室面积26 000多m2,组建了气动和结构设计、先进复合材料工艺及性能、叶片性能测试和检测三个研究室,实验室拥有一支65人的创新人才队伍,2017年在叶片增效技术、分段叶片设计、拉挤技术在叶片上应用、“工”字型腹板结构、梯形界面主梁结构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成果。
三是在国际科技合作及高层次科技互访交流方面,由于“三北”地区弃风限电,风电朝着低风速和海上区域发展已成为共识和发展重点。为快速抢占市场,2017年与德国Windnovation公司合作开发了 LZ69-3.X、LZ72-3.X、LZ75.8-3.X、LZ64.2-2.X四个型号低风速风电叶片,其中LZ69-3.X和LZ64.2-2.X叶片已小批量生产,LZ72-3.X和LZ75.8-3.X叶片已完成了气动和结构设计;与荷兰WE4CE设计公司合作开展了根部预埋螺栓在叶片上的推广应用研究,此项技术现已在LZ57-2.0、LZ68-4.0、LZ68-4.X-V2、LZ69-3.X、LZ64.2-2.X等叶型上推广应用,通过校核预埋螺栓设计有效提升了叶片根部连接强度,为风机叶片提供了牢固的连接性能;与德国GL、TUV NORD、TUV SUD公司合作对 LZ57-2.0、LZ56.8-2.3、LZ75-5.0等近 10个叶片新产品进行了设计和型式认证,双方通过模型重建、结构校核计算等评估手段,确认设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为叶片产品在风场安全的运行提供了保证。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任桂芳:一是在重大技术突破及重大科技成果方面,首先是进行了风电叶片喷砂系统开发及应用。通过对风电叶片表面进行合理的打磨清理,能有效提高叶片的表面质量,为后续的喷漆工艺提供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2017年公司设计开发了风电叶片表面喷砂处理工艺,整套喷砂系统的运行只需2-3名操作人员,每小时可完成300 m2左右叶片表面处理工作,机械化程度效率提高了50%,叶片表面处理的一致性更好,油漆附着力显著提高。其次是开发68米4.0/5.0兆瓦海上风电叶片。在此叶片气动外形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为湘电开发5.0兆瓦、为远景能源开发4.0兆瓦海上风电叶片。该型号叶片针对该叶片长度长、后缘结构复杂等特征,设计开发了在线涂胶粘剂、后缘辅梁单独预制等技术,避免了胶粘剂内的气泡、辅梁皱褶等缺陷,为海上风电叶片提供了足够的可靠性,帮助客户实现了海上叶片国产化目标。
二是在产研协同与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情况方面,2017年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展了叶片气动和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台风下叶片多场耦合颤振分析方法及失稳机理技术研究,其中通过叶片气动和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机叶片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实现6-10MW级高气动性能、低重量的风力机叶片设计和分析;通过台风下叶片多场耦合颤振分析方法及失稳机理研究,揭示叶片在台风不同区域和台风强度下的颤振失稳机理和规律,将为为大型风力机叶片在台风下的安全性评估、抗台风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了风电叶片根部合模缝打磨设备,该设备有效较少了合模缝打磨过程中的粉尘量,在改善生产作业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淮海工学院合作开展了风电叶片金属叶尖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通过研究铸造铝合金与铸造镍合金的腐蚀行为,探讨腐蚀机理,选择适用于风电叶片金属叶尖的材料,实现对叶尖材料服役寿命的预测;与航天六院合同,完成了碳纤维导弹筒结构设计与校核工作,并在中复科金制作导弹筒样品,通过型式检测。
三是在落实国家科技项目及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仅2017年就新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计划项目7项,企业自立科技项目36项目,在研科研及产业化项目6项;申请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获得授权专利11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企业标准1项。2017年通过设立QC课题和自立项目等形式,开展技术改进和革新活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全年共实施技术革新90余项。
(1)芯材卷材和叠材开发和应用。公司开发了芯材卷材和叠材,使用新的拼接方式,将多块芯材拼接在一起,叠放包装或卷起来包装,此方法减少了铺设块数和修补工作量,节约了芯材铺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铺设质量。
(2)叶片后缘粘贴角制作工艺改进。公司开发了后缘粘贴角一体灌注工艺,在叶片铺层过程中铺设后缘粘贴角模具,然后铺设前后缘粘贴角纤维布,随着叶片壳体整体灌注,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取消了后缘粘贴角与SS面壳体的胶粘剂粘接,提高粘接强度。此项工艺改进提高了后缘粘贴角定位的准确性,降低后缘胶粘剂超厚风险,2017年实施该项工艺改进后缘粘贴角质量问题缩减了85%。
(3)铝尖一体灌注工艺开发。公司开发了铝尖一体灌注工艺,此工艺通过设计铝尖燕尾的粘接面,将铝尖与SS面壳体整体灌注在一起,实现铝尖与叶片玻璃钢结构层的粘接,增加了粘接强度,节省了胶粘剂用量。该项技术计划先在LZ56.8-2.0型推广应用。该工艺持续稳定后,可推广至叶片铜接触器,进而实现叶片避雷系统的一体灌注,最终提升叶片整体的避雷效果。
(4)部分壳体取消导流网后灌注系统优化。公司通过对灌注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除保留根部增强区域、大梁和辅梁区域外,取消了其它区域导流网的铺放,不仅节约了铺放时间,而且减少了导流网铺放量和树脂消耗量,降低了叶片生产成本,2017年此项技术革新节约导流网和树脂成本约100万元。
(5)叶片内外补强工艺改进。公司将外补强改为真空灌注工艺制作,内补强采用手糊抽真空制作。工艺改进后,提高了内、外补强与叶片壳体的粘接质量,解决了发白、小气泡等问题,提升了产品外观和质量。
记者:多年来,中复连众公司坚持将“整合优化、提质增效”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围绕“效益优先、效率优先”的管理原则,深入挖潜降本增效工作,坚持向管理要效益。请您介绍一下持续深化管理整合工作的情况。
任桂芳:一是实施成本费用节约。管罐和叶片事业部全面制定实施年度增节降计划,坚持每月召开叶片和管罐成本分析会,查摆生产过程中成本异常的环节和因素,制定成本优化措施,2017年叶片五大主材成本比去年节约了1500万元。管罐事业部全面推进项目预算管理,以合同为主体,对材料、人工、销售费用等实施预算管控,有效提高合同执行受控程度,保证了目标利润的实现。二是继续巩固精益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人员精益职责、精益6S的检查和考核程序。三是强化提升质量管控。2017年公司申请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换版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分子公司系统化质量管控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四是优化组织架构和流程。围绕企业机构精减、人员精干、优质高效的运行目标,公司启动了组织架构与流程优化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对公司现有架构和流程进行咨询优化,结合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设计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组织架构模型。
记者:在很多人眼里,任董事长富于冒险精神,而且每次“冒险”都收获颇丰。您对此怎么看?
任桂芳:我认为这只是看到了表面,敢于冒险,主要还是源于对技术发展和经济规律的准确把握。所谓的风险,往往蕴藏着重大机遇。多年来,我和团队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开会就要从正反两方面研究企业的发展问题,哪些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哪家比我们好?哪家事故给我们警示?做事需要激情,但激情要受到理性的控制。我们也是在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市场眼光和胆略。近年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产品涉及石油、化工、医药、酿造、市政以及电力等诸多行业。公司的储罐做到了世界最大的6000立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70%;管道做到了最大4米的直径,全国80%的核电站使用的都是连众的管道。在火电厂烟气脱硫领域,公司产品已处于垄断地位,相关的国家标准都是我们公司制定的。此外,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EO等管理体系认证,获批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树脂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国家也给予我很多荣誉,个人先后荣获2006年度全国建材系统优秀企业家、200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优秀经济女性”等称号。
记者:一路风雨兼程,历经春华秋实,中复连众公司始终不忘初心,追逐着远大目标和宏伟理想,为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期待着中复连众公司持续创新,服务社会,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征途上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