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福加味麦味地黄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疗效观察
2018-03-29曹亚丽姜海燕
曹亚丽 姜海燕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麦味地黄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入组绝经前后诸证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味麦味地黄汤组)和对照组(更年安胶囊组),各36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加味麦味地黄汤对绝经前后诸症肾阴虚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加味麦味地黄汤对绝经前后诸症对优化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加味麦味地黄汤;更年安胶囊;绝经前后诸证;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的一段时期内,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目浮肢肿、皮肤蚁走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良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紧张及精神因素等影响,使围绝经综合征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西医治疗本病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且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从中医药寻找较为理想的疗法,成为研究重点。而本研究旨在总结赵继福教授应用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易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组方,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绝经前后诸证患者72例,均系长春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符合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型)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全部患者均经检查确诊,符合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中的相关规定标准。纳入病例患者:(1)符合绝经前后诸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的肾阴虚型者;(3)年龄45~55岁;(4)知情同意签署者。根据方案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45~50岁16例;51~55岁20例,平均(48.83±4.80)岁;对照组36例,45~50岁17例;51~55岁19例,平均(49.62±4.52)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加味麦味地黄汤(药物组成:熟地、山茱萸、泽泻、山药、茯苓、丹皮、麦冬、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等)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次,2次/d口服。对照组:更年安胶囊,每次2粒,3次/d口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性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规定。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临床主、次症基本或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在<70%,
≥30%之间。
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
1.3.2 血清性激素水平判断
在各观察组治疗结束1个月检测,血清E2升高,FSH、LH含量降低,提示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证候改善情况方面,除口燥咽干外,治疗组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疗效方面,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4.4%,显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为75%,显愈率5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对照组。
性激素水平变化方面,治疗组血清E2、FSH、LH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即血清E2升高FSH、LH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味麦味地黄汤能显著改善血清E2、FSH、LH含量;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2、FSH、LH含量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果表明,加味麦味地黄汤对绝经前后诸症肾阴虚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优化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3 讨 论
中医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与他脏功能失调及冲任气血失调有关。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妇女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天癸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又因体质因素、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调节这一生理变化,使肾阴阳平衡失调,进而使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以心、肝、脾为主。因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易阴血不足,虽本病发病原因在于肾气虚衰、阴阳失调,可见肾阴虚、肾阳虚及肾阴阳俱虚,但因妇女经历经、孕、产、乳,易阴血不足,故以肾阴虚证居多,同时兼有肝气郁滞、肝阳上亢、心肾不交、脾肾阳虚等证。
本研究以滋肾养阴、宁心柔肝为治法,采用赵老创制加味麦味地黄汤方治疗绝经前后诸症,方药组成有熟地、山茱萸、泽泻、山药、茯苓、丹皮、麦冬、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等中药。本方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来,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决》,本品为滋阴清虚热之代表方。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患。其中熟地黄滋阴填髓、大补真阴,为君药。山萸肉温补肝肾而涩精,山药健脾固肾而益精,共为臣药。佐以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收敛固涩、补肾宁心,龙骨、牡蛎滋阴潜阳,固涩止汗,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养阴、宁心柔肝之效。临床应用时随症加减,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3.
[2] 王临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及保健需求的定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8;13(3):169-171.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