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018-03-29
办学理念是学校在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引下,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校实际,总结和提炼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秉承新洲“问津文化”的历史传承,承载古邾书院厚德载物的育人传统,融合百年校园文化积淀与现代教育思想,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凝练地提出“小学大成、百年唱响”的办学理念,“问津致远”的校训精神,“求真教育”的办学特色,力求在深化改革上有新进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上有新突破,完善内部治理上有新成效,打造校园文化品位上有新提升,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
一、办学理念的内涵解读
办学理念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校长办学的灵魂,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全体教职工共同认同和追寻的教育理想。要想让全体教职工真正认同并落实践行学校办学理念,吃透理念的内涵,深刻解读其中之意是首要前提。
“小学大成”,从教育的目的和志向、教育的过程和效果、教育系统的衔接、“小学”的意义四个方面体现了其独特性。我们认为,只有“小学”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才可以为学生长远的人生幸福和终生成就奠定基础,取得“大成”。
“百年唱响”,暗合学校百年老校文化及教育底蕴深厚,“百年”以彰显其历史积淀,并有梳理绾结之意;暗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规律,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规律;符合基于学校办学可持续性的再构意义,即以此为新的起点,“唱响”一词喻指办学再次起航,形成可持续发展之态势。
“小学大成、百年唱响”两句并列,既符合小学段育人特征,又彰显学校百年积淀,积善“小”至“大”成,凸显了百尺竿头还需更进一步的志向。
二、办学理念的践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践行办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首要任务。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完善办学理念的支撑体系,学校在“小学大成、百年唱响”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发展路径。学校现有26个自主管理实验班,4个管乐班,8个翻转课堂实验班,45个书香班级,23个五彩争章试点中队,8个教师社团,15个学生社团。
(一)一条管理理念:在平凡与规范中走向优质
为了强化校长的领导力,让校长的办学思想落地并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学校的优质发展,学校狠抓管理工作:一是倡导“走向优质”,提出“常规+过程+细节=奇迹”管理公式,即落实常规,注重过程,关注细节,创造奇迹。二是提升校委会的执行力,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干部靠前指挥,做到蹲好一个点,带好一门课,管好一条线。三是实行行政值日制和蹲点领导全面负责制,任教年级组的中层干部协助管理。四是教育引导全体领导干部更新观念不盲目,有危机意识;身先士卒不特殊,有榜样意识;加强学习不外行,有引领意识;务实工作不应付,有规范意识。
(二)两条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班级管理而言——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2017年秋,学校启动了11个自主管理实验班进行试点,旨在落实“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班级的事,事事有人”的班级管理策略,进一步强化班级建设和班级评价。同时,细化班务工作,分担教师责任,锻炼学生能力,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如今漫步学校校园,除了浓郁的问津文化气息让人感受到古老问津书院赋予学校的深厚底蕴,你还会惊喜地发现教室门口的悄然变化:班级“求真印记”宣传牌有班级名称、班级愿景和自主管理策略;班级文化墙主题突出,班班有亮点,处处有创意,校园成了大展台;班级标识多了自主管理实验班、五彩争章试点中队、书香班级、管乐班、翻转课堂实验班等。这些都是抓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程,促进学生全面终身发展,推进“两条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创新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班级管理中,学校通过班队融合,让班级管理与中队互为羽翼,实现了二者的相融共生,互促共进。2017年秋,学校启动23个中队积极参与湖北省荆楚少年五彩争章的试点活动。他们开展的各种特色活动受到多方关注,并被《楚天都市报》报道而享誉社会。借助全国少工委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的全国“动感中队”风采展契机,学校大力推进“动感中队”的创建,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红领巾小社,通过各种自主活动,锻炼少先队员体魄,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学校四(5)诗歌中队、五(6)凌志中队和五(12)向日葵中队在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
班级实施自主管理以来,试点班级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策略和新模式,管理模式从班级管理初步走向班级治理,管理策略从重视共性到关注个性,班级评价从一元主导到多元融合,学生、教师都在这种策略和模式下获得了成长。
(三)“三声”满校园:读书声、歌声、欢笑声
学校大力推行读书声、歌声、欢笑声“三声”满校园活动。
围绕“读书声”,2017年秋,学校启动了36个书香班级,建设班级漂书角和学校漂书带,大力倡导优秀书籍推荐、班级读书分享会、亲子共读等活动。2018年3月学校开展“沐浴书香,幸福成长”首届问津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把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作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所需、生活所需、成长所需。读书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效果显著,《楚天都市报》以《语文老师开通个人电台鼓励学生坚持每日阅读》为题,报道了三(4)班陶玲老师的事迹;五(3)班柯红珍老师在全区班级阅读分享会上,以《创新、进取,让阅读活起来》为题作了经验交流。
围绕“歌声”,学校扎实推行“课前一支歌”,每天班班有歌声,人人会唱国歌、队歌和校歌。
围绕“欢笑声”,学校启动大课间两个年级试点:一年级推行绳操,二年级推行篮球操,力图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文体活动锻炼其体能,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愉悦,让他们享受快乐的校园生活。
(四)“四会”监测:我会读、我会诵、我会写、我会算
学校在问津校园文化节和“读书节”开展了“四会”监测,内容包括:“我会写”,即人人会写一手好字,开展百本书写好作业本、百份书写好试卷评比;一、二年级看图写话,三至六年级作文。“我会算”,即人人数学基础计算能力过关。“我会读”,即读书节系列活动。“我会诵”,即经典诵读活动。
(五)五项重点工作:安全工作、卫生工作、劳动教育、“六率”考评、翻转课堂
安全工作:突出安全的首位意识。进一步做好学生上学、放学、早操、集会、上厕所、群租排查整治等安全常规管理,坚持错时放学制、领导值班制、出入登记制、蹲点领导全面负责制,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楼梯间、厕所、校门口、校园欺凌、溺水、饮食、特殊体质、特殊心理等11个风险点,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夯实安全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卫生工作:讲究卫生,自备垃圾袋,开展“垃圾不落地”主题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回归基础劳动教育,分年段制定劳动教育目标体系,探索劳动教育评价。目前,正在挖掘劳动教育开展两年多来的典型案例,总结提炼成功经验作法。
“六率”考评:制定规范入学执行率、课程计划吻合率、落实“两个常规”得分率、教育云空间和课堂应用率、学业水平监测成绩合格率优良率、办学水平优良率等“六率”考评责任分解和目标定位。
翻转课堂:学校是市、区两级“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实验校,在市、区两级实验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下,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为了深化翻转课堂实践,推进智慧校园进程,学校采取了系列措施加以保障。
一是软硬并重,强化支撑。软件方面,完善制度支持。制定“翻转课堂”实验方案和激励机制,实验工作全面纳入教育教学常态化管理,组建“翻转课堂”教师兴趣社团,教师在实验中取得成绩评先、评优指标单列并进行专项奖励,纳入个人绩效浮动量化评分。硬件方面,建好基础网络。在配备100M移动宽带、280台电子书包、8个无线AP,支持4个班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新接入一条移动100兆光纤,添置1间翻转课堂专用教室,安装86寸智慧教室交互黑板。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开通移动终端和微信公众平台。项目实践工作真正做到了校长有理念,实验有队伍,条件有保障,支持有氛围。
二是研训一体,壮大主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为此,学校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学促研,以研优课,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如,与上海圆创合作,让实验教师参加专题培训;开展张艳萍名师工作室、“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名师工作室专家进校指导活动;规定实验班老师每周必上一节翻转课,分管教学副校长带头讲翻转课,每周二进行一次展示交流;成立翻转课堂名师工作室,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开展看优课、学优课、研优课、磨优课、上优课活动,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晒课工作等。
三是点面结合,扩大效应。为了激发教师潜力,学校采取典型引领等方式,促进教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如,年近50岁的实验教师朱爱萍开公众号成网红,她的事迹被多家网站、《楚天都市报》报道;余志梅老师开通“小学数学提升微课”微信公众号,深受学生喜爱;施年荣老师微信公众号天天推送读书分享、习作技巧、学生习作和翻转课堂日记……
施年荣老师在武汉市翻转课堂总结大会上作微课经验交流,《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进行了报道;施年荣和刘丹老师分别荣获第16届全国NOC大赛一、二等奖;“一师一优课”晒课7名教师获省部级奖后,刘丹老师获武汉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成为武汉市翻转课堂优秀的实践者;程玉红老师“基于翻转课堂的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教育评价案例”获武汉市第二届中小学教育评价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7名教师获市微课、课例比赛一二等奖。
学校将翻转课堂的研究纳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课题中期评估验收评定为优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段九步模式研究成果已在全区汇报展示,课题研究正在不断走向深入。
(六)六个进一步
进一步凝炼学校精神,放大正能量。《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为此,学校注重加强师德养成教育,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统领教师成长发展,并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扎实开展“教师示范育人年”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德规范入脑入心,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敬畏感和规范意识。二是开设教师五分钟演讲平台,每次全体教师大会推出一位身边典型,用身边的典型强化教师示范,从履职尽责、行为习惯、课堂、集体活动、端正考风考纪等方面充分发挥身正育人影响效应。三是《问津致远》校刊刊登教师原创文章,为教师提供展现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的交流平台。
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常规工作。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洲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落实升旗仪式、晨会、班队会、德育月检等德育常规,培养习惯良好、爱读书、善表达、阳光的学生,努力实现“个个班好”;认真贯彻执行《新洲区义务段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实施意见》,注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学环节的规范和优化,扎实推进教学常规工作,努力实现“节节课优”。
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校把培养全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当作“必须”完成的小学教育首要任务。以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为突破口,学校坚持把小守则做成大文章,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开展各种形式的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形成健康心理。
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名师集群。学校积极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内驱力和助推力,出台《成立教师社团的实施意见》,分层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打造名师集群。学校成立的8个教师社团淡化行政味,强化学术味、学科味,全体成员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进行专业交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专业反思。如,数学社团依托汪学军名师工作室基地校,在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刘保群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观点;语文社团支撑区堂堂清赛课磨课活动;自主生长社团2次向全区提供自主生长课堂教学观摩现场;翻转课堂社团承办的新洲区“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走进邾城街中心小学活动成功举行,示范、引领全区的实验工作。
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为实现课堂高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采取了各种举措。如,聚焦课堂,用骨干教师引领静悄悄的教学革命;开展新进教师听评课活动;全员推进“有效课堂”,坚持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管理、有效练习五个原则;语文学科围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书写四项学科素养开展校本教研;用教师社团智慧支撑区“堂堂清”赛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扎实开展2018“一师一优课”晒课工作,不断提高“晒课”质量,使“优课”更优;抓实学困生辅导工作,把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合格,当作“必须”完成的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将帮助所有学生的所有学科达到“合格”标准作为学校和所有教师的工作和绩效评价指标。
进一步发展学生兴趣,擦亮“求真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坚持把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当作又一个“必须”完成的小学教育任务。通过建立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做到明确指导教师、划定活动场地、规定活动时间。学校管乐、田径、乒乓球、篮球、书法、绘画、合唱、舞蹈、课本剧、皮影戏、手工制作、读书、科技、3D打印等15个学生自主活动兴趣社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如花绽放。如,成立不到两年的五(3)班管乐队就获得过武汉市“知音杯”管乐艺术节银奖,并在区广播电视大楼演播厅举行了2018迎新年管乐专场音乐会,武汉市著名音乐指挥家刘和平先生为他们担任指挥。他们出色的表现得到众多省市专家的点赞。
一直以来,学校全体教职工都坚信,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百年老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只要全体教职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学校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