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绿道探讨与营造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滨海绿道为例
2018-03-29陈慧水
陈慧水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分院 350002)
本项目金井湾片区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西南部,是未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海陆门户区域,总规将其规划定位为港口经贸区,并作为平潭综合实验区近期建设的重要启动区域。
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的脉搏,通过整合海岛风光、滩湾沙景、海蚀地貌、军事遗迹、闽台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自然山脉、植被、海岛环境的生态优势串联成城市绿道。平潭城市绿道由1条环岛风情线、2条城市活力线、7条海岛休闲线组成,规划总长度约200公里,结合社区绿道布局,为两岸民众提供一个低碳出行、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形成“一环两楔多廊多核”的网状绿地系统结构。绿道部分区段已初步建成,还需完善和加强的方面还很多,包括标识、设施、驿站的配套建设。
1 绿道内涵
绿道指通过开放性空间的设计,形成大面积的条状或块状生态绿地系统,通过供行人游玩骑行步道和骑车景观道构成;绿道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并可以强化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绿道根据实际情况区分为区级绿道、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滨海绿道。
都市滨海绿道概念:主要规划在新区新城镇,依托临江临海特点形成环滨海观光带,建设以人文景区、滨海公园和新区新城镇绿地系统生态绿地。金井湾片区位于都市滨海绿道轴线,通过滨海绿道塑造滨海景观长卷,彰显水岸新城形象,打造融优质居住、商业金融、文化娱乐、 港口枢纽、工贸仓储为一体的对台特色综合门户开发区。
2 滨海绿道效益
2.1 生态效益
金井湾滨海绿道通过绿地的生态廊道,不仅可以将原有孤立的生态边界溶解,同时以简洁、生态化和开放的绿道形态渗透到金井湾片区城市环境中。并通过加强防风林的建设,做为生态斑块,强化其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提升区内城市环境质量。
滨海绿道的生态营造与大自然相遇——提升对大地景观环境美学的感知,通过选择性生态多样性更新,保护内部生境以免受外部的干扰,成为海岛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利于物种基因交流。
2.2 社会效益
透过滨海绿道景观营造的契机,打造金井湾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海陆门户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滨海绿道可以塑造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利用基地现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加之人文景观资源、闽台渊源,将地域文化有机地穿插在景观设计区域中,形成特色的地域空间景观效果, 展现闽台两岸文化交流的“共同家园”。
2.3 经济效益
滨海绿道对整合平潭岛旅游资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平潭的主要旅游资源和景点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岛屿的南、北两端,缺乏相互联系。通过金井滨海绿道的营造可以弥补了中部地区旅游景观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起到对南、北景点的承接作用,带动旅游产业及环岛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岛内长驻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绿道能够提升周边土地的价值,促进相关产业多元发展。
3 滨海绿道规划
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策略是以绿为脉,串联山、水、园、路生态空间要素,构筑生态安全格局;以特色为核,挖掘海岛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特色内涵,彰显城市特色精髓;以道为媒,支持步行及非机动交通出行,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积极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内涵。
3.1 规划布局
通过生态屏障环、生态绿楔和绿化廊道,保障城市区域的安全并加强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状连续性的绿地系统,使每个组团都萦绕在绿色的怀抱。金井湾滨海绿道位于主岛中西部的生态绿楔线路,特点由临海广场、大水面景观(如意湖)、中央商务区、都市滨水、人文休闲、新城营造。
3.2 设计营造
金井湾滨海绿道由海渔广场(金井湾大桥)—如意湖—区规划展览馆—金井中心商务区(商务营运中心)—牛寨山公园组成。形成“一湖两楔多廊”的网状绿地系统结构。
3.2.1 一湖
如意湖打造生态水岸形成多元生态环境创造多样风貌环湾岸线景观;结合内湖、内湾、外湾水域的不同特性,沿岸通过合理的绿化栽植、精致的景观小品设置、特色的生态设计手法等,展现基地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空间,重塑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生态环湾岸线景观。同时形成绿色生态屏障环,维护生态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
3.2.2 两楔
两条生态绿楔:海渔广场和如意湾城,发挥有机分隔与联系作用,为岛内居民提供广阔的游憩休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1)海渔广场(金井湾大桥)结合景观与游憩亲海空间的营造形成丰富多彩的环湾岸线;保留现有平潭金井码头的基础下,行政中心轴入海端点设置一处与福清市遥望的节点广场--海渔广场, 原有金井码头改造为码头纪念公园,仍保留渡轮载客功能,为金井湾片区对外的主要海上联络栈挢,其上设置一座标志性雕塑作为由平潭大挢与藉由海上交通 进入平潭的重要视觉地标物。海渔广场朝西向海开放,为最佳观赏夕阳的场所,也为海岸公园西端的重要观海望海的停留休憩广场。并通过现代、简约、开敞,、标志性手法来策划平潭印象、渔人码头、城市阳台等。
(2)如意湾城(生态水城规划构想):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都市空间, 创造宾至如归的生活环境。以如意湖水系为中心布局,沿水岸分布 活动空间,规划四大区,包括行政中心区及商务区、环湾公共生活 区、门户形象区、生态核心区。
以市政中心为起点,架构行政中心轴线,规划市政大道绿轴带,结合如意湾水岸蓝带,与海渔广场形成都市主轴线的生态绿道。
3.2.3 多廊
多个层级的绿化廊道。以牛寨山公园绿道为主体,结合社区绿道连通形成一个网络绿化廊道,设计宗旨在挖掘地域文化,通过与自然环境创造关连性并激活生态环境,鼓励居民及游客去理解平潭故事并欣赏大自然与城市美景。
4 结语
平潭是首个全面探索两岸交流合作新模式的综合实验区,拥有优越的区域发展条件、政策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特征和优势。平潭绿道应以平潭相关规划为指导,与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绿地系统和历史文化环境等实现良好对接;整合平潭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创造和谐而富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突出城市特色;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完整的生态网络,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合理有序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努力构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幸福宜居岛,逐步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向往的幸福家园。
[1]王招林,何昉.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规划,2012,36(10):34-39.
[2]金云峰,周煦.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03):33-37.
[3]宋文姝.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探究[J].江西建材,2014(07):6-7.
[4]沈员萍,黄萌.省域层面的绿道网规划体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03):227-230+261.
[5]丁文清.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