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台合作共建电视栏目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3-29孟宪林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专业教学

孟宪林

近些年来,全国高校一些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几经调整,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实践教学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涵盖了教学实践、创作实践以及播音支持基础实践等内容。

第一,教学实践。将播音主持课堂教学当作实践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而恰当的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播读,加上相关辅导。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仔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与短处,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控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学生感知觉的养成与提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播音主持理论基础实践,这一部分的实践活动包括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经验累积过程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对于本科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播音主持理论基础实践的核心在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写到一定篇幅,而是要准确、全面地总结在学习期间的所学知识与真实感受,在总结中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厘清学习思路,用自己经验总结出来的相关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进行。

这些是多年来形成的而且也是延续下来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特点,根据播音主持专业独自特点,多年实践并行之有效,播音主持院校至今还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它的弊端也在逐渐显露出来。

二、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大纲相对滞后,学生动手能力较弱,不能很好与媒体需求无缝对接

通过近些年一些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概括起来说,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较窄,后劲不足。部分毕业生采编写专业技能较差,写稿能力问题尤其突出,有的学生在媒体里甚至连一篇像样的稿子都写不出。还有的播音主持基本功能力太弱,胜任不了节目主持等,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此看出,教学大纲设计方案还存在一定问题,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与一线需求相脱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很多知识在工作当中都用不上,有的用得上但掌握不扎实,导致学生在工作后还必须重新进行岗后学习。

(二)实践教学资源缺乏

一些院校具有播音主持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更为缺乏。实践教学的语音教室、广播电视演播的场地不够,所需的广播电视设备数量质量不足,导致学生录制广播电视节目不能顺利完成,影响了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实践教学管理较弱

在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管理工作是核心步骤,有的高校却忽视了这一环节的进行。实验教学大纲不完善,实践教学比例不够等,影响了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的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我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从搜集过来的对我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反馈,学校新闻写作实践不足,出镜采访能力缺乏,没有针对不同节目的剪辑进行教学训练,师资力量薄弱;等等。建议学校教学多与社会需求接轨;希望学校多开展有效的学生职业规划讲座;多和大单位联系,建立人才输送合作关系,让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能有更多职业发展途径和空间;还有建议教的东西要更实用,实践的课程要增加。

三、校台合作共建电视栏目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国内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发展现状,结合我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实际,提出一种尝试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大多采用毕业实习和建立实习基地的方式,借鉴有的高校据此采用与当地强势媒体搭建合作平台途径,进行有效的校台合作模式。

(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该教学模式总的思路是高校与相关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搭建高校长期的教育实习平台,建设日常实习教学基地,帮助学生将日常所学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媒体的工作环境与内容。不仅仅要给予充分的硬件设备支持,还需要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邀请经验丰富的媒体人员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创新、评价,最终的实践成果可以联合当地媒体播出。

笔者所在学校播音主持专业与某电视台合作共建一档电视栏目。具体操作时,栏目由电视台一名栏目主编领导监制,完全由学生自己主持、采访、编辑、制作,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的形式共建。采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校台合作模式的探索使得合作出现了双赢的好局面,既提升了电视台的影响力,又提升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影响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双赢;校台合作共建民生类电视栏目,这类节目好操作,容易把握。

1.民生类新闻节目形态及制作流程。在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每周两次。由播音主持专业在读的4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完成。具体分工是:一位学生做节目主持人,一位采访编辑,一位摄像配音,一位负责节目后期制作及节目包装。

节目内容主要是:用民生的视角,通俗化的语言,轻松活泼的表现形式,来解读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部署,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节目制作流程:基本上与一线媒体的拍摄制作流程一致,节目的特点就是每一期节目都完全由学校的师生共同完成,而非电视台的专职记者、编辑主持人,电视台只派一位节目总监负责审查指导,保证节目的制作质量。每期节目配备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是节目制作前期准备阶段从选题筛选、内容大纲到具体细节等方面督导。每期节目基本上提前确定选题,通过电视台领导审查修改后,才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同学们在电视台节目总监指导下完成节目策划、外景拍摄和后期制作,最终在演播室完成最后的节目录制。

2.学生在节目中的作用及主要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在节目当中主要负责前期采访和后期录制。首先是大量幕后的编辑采访工作。在栏目组的学生主要参与节目前期的采编工作,然后才是到演播室成为直接面对观众的主持人。每期节目大概十分钟,学生完成前期采访和编辑工作,这其中包括了筛选选题、节目策划、外采拍摄、后期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成效

作为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把原来局限于课堂的模拟教学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通过此次实践教学改革,达到四个目的。

l.从教学资源封闭达到开放。在开放的媒体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又强调了项目实施的实践性、前沿性、探索性,将学生在校园大课堂中学到的东西,直接转化到“传媒大舞台”上去表现、去展示,加快了成才、成熟的步伐。

2.从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创作。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存在着所谓“三多”现象,即学时多、学分多、课堂讲授多。有些学生甚至为了拿学分而上课应付。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从选题的择取、话题的设计到采访、录制、最终呈现,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有了从“你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一个个制作小团队,就是一个个工作室。一个个导师指导组,教师由“教授者”变为“把关人”,通过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追问、自主创新及妥善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并在引导学生“说什么、怎么说”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浸透教书育人的理念。真实的新闻传播语境,专业学习和业务实践的无缝对接,使师生共处于一个充满激情活力的创作集体之中。

3.从模拟训练到置身实战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电视节目主持训练都是在演播室模拟录制的,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实际工作的要求,很难获得实战状态所需要的心理素质。而一档播出的节目,每次呈现的不是交给老师的作业,而是硬碰硬交给社会的答卷,稍有疏忽,收视率就真会往下掉,这对学生职业感的树立和执行力的培养都有明显的好处。学生从“播”稿子转变为采、编、播的全程参与,不仅熟悉了整个制作流程,还增强了对节目的整体把控意识。学生在实战中迅速成熟。

4.从等待挑选到主动选择的转变。过去,学生毕业时多数是等待用人单位来挑选,校台合作机制,使播主得以在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下为学生量身订制就业方向。通过此栏目的实践,把学生送到一线锻炼,不仅扩大了学校、专业和学生本身的知名度,而且还利用媒体平台进行最好的就业推介。成熟的团队合作、及早打磨的媒体历练,将成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的社会竞争具有一定优势。

总的来看,该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方面做出了探索。除了使学生业务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之外,还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提升。此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但这种“校台合作共建”模式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索,需要进一步实践并完善。

[1]闫利雅,张翠玲,符方进.高职院校校园电视台的直接育人功能探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1):51-54.

[2]钟康云.谈影视艺术类高校广播电视台站在学生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138-14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专业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