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与发展路径

2018-03-29崔小娟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展

崔小娟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新闻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新媒体迅速广泛的发展,数量庞大的县级电视台如何提高电视节目质量、走向良性发展轨道,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县级电视台无论从影响范围、采播方式、传输质量,还是人才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是无法与上一级广播电视台相比的,因此,县级电视台的生存挑战与发展机遇都显得十分严峻。

一、县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

(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

县级电视台由于所处地域的差异,地方经济水平发展很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级电视台生存更为艰难。就资金投入而言,一方面是政府拨付事业经费少,另一方面是新闻活动及影响范围有限,广告收益低,创收渠道单一。目前,作为主要收入渠道的有线电视收费,因用户数量少,农村地区收费困难,投入和收益不能成正比,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设备更新困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兴媒体的广泛介入,各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也方兴未艾,而且以其方便、快捷、辐射范围广等优点令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遭受了强烈的冲击[1]。国家和省市级广播电视媒体已经可以通过创办网络电视台等手段,回拢一些被网络视频分走的观众资源。而县级电视台明显不具备这种实力,其传播方式主要还是传统模式,这就使本来收视就十分惨淡的县级电视台更加不容乐观。而就电视传播方式而言,县级广播电视台又不可能“上星”,所以只能在很小的一部分区域内传播,也严重地制约了其受众群体的扩大。

(二)体制守旧,观念落后

目前全国县级电视台的主要管理体制为局台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是把县级电视台纳入了事业单位管理,从业人员都是“吃皇粮”,是铁饭碗,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激励机制。县级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固定化、模式化增长,主要是技术职称和职务工资待遇区别,很少与节目质量、工作效率挂钩。这样,激发从业人员工作创新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很难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带来人事管理的矛盾。“局台合一”的管理体制,导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出现矛盾。主要是财政供给采取差额拨款,自收自支。这样就导致了县级电视台既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执行固定的工资标准,又要创收。同时,县级电视台又没有用人的自主权,形不成退出机制,从业人员进多出少,在编人员人数过多,经济效益无法提高。

(三)人才匮乏,素质不高

近年来,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远高于实际需求的数量。但是,县级电视媒体却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从管理体制上看,县级电视台人员超编,又没有灵活的用人制度,受编制的制约,急需的人才进不来。同时,从地域上看,县级电视台一般地处小城镇,工作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又难以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新闻硕士生。这样,就导致了县级电视台采、制、播等重要业务人员的匮乏。目前,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县级电视台整体上都存在着人员配置冗杂、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不高、高素质的专业采播人员占比小等问题。这也是县级电视台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因素。

(四)定位不准,节目单一

县级电视台主要是转播节目,自主制作的节目仅占极少的部分,且节目质量不高。一方面,栏目定位不准,栏目策划不能针对本土特色进行定位。有时,策划的本土节目难以保持持续性发展,这样节目就不能有效地吸引本地观众,失去了县级电视台仅有的地域专属优势。另一方面,节目内容单一。就新闻节目而言,主要是本地会议、领导视察类新闻,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新闻线索贫乏,新闻挖掘不够,没有能力制作专题片、纪录片、人物专访等新闻节目。而且无论是采访素材,还是后期专业制作,也都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其走向观众流失的恶性循环的困境。

二、县级电视台的发展路径

县级电视台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各种问题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才导致的一种恶性循环的生存困境。这些问题的解决十分复杂,既涉及新闻体制的改革,也牵涉内部管理机制的问题。针对上述县级电视台存在的生存困境,下面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和发展路径。

(一)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新媒体作用

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更新制播设备是县级电视台提高节目制播质量的前提,而提高节目质量,反过来也会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收益。[2]因此,除了呼吁政府对广电事业的资金支持外,县级电视台也要加大自身业务素质,提高节目质量,提高广告制作质量,提高广告收益,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随着数字化电视时代的到来,许多高新技术在广播电视中开始广泛应用,技术数字化和传输网络化已经开始普及,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要快速完善数字化电视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向信息数字化方向靠拢,尽快完成有线电视向数字化电视的过渡,增加用户数量,扩大覆盖面积。县级电视台必须克服资金瓶颈,加大资金投入,实现采播数字化,适应用户数字化电视的要求。

而且,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县级电视台也要全面融入新媒体,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地方基层电视台服务。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网络电视台等手段打造传统电视台的全媒体路径。[3]

(二)创新用人机制,改革人事制度

县级电视台要积极争取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用人机制,推行制播分离,积极改革人事制度,逐步建立内部竞争机制。

目前,大型电视媒体制播分离模式已经广泛推广。这种模式是将部分电视节目的制作权外包给专业制片团队或制片公司,投入市场,电视台只作为播出者的身份出现,负责节目的编排和播出。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保证专业制片公司提供节目的质量。只有电视台播出的节目质量提高了,对观众才有吸引力,才能使收视率得到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商家投放广告,电视台才能换取可观的利润,实现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良性发展。

县级电视台要想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必须敢于打破“铁饭碗”,实行合同制聘任制,根据能力竞争上岗,尤其是主要业务部门,要引进一批专业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真正实行绩效工资,多劳多得,优劳高薪,把工作质量与数量作为获取酬劳的标准和杠杆,积极向企业化管理模式靠拢,以求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走出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三)加强业务培训,打造高素质团队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其业务培训是提高人员素质,提升节目质量的重要途径。任何行业想要蓬勃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支能够开拓创新,专业知识过硬的高素质团队。

县级电视台可以采取定期的业务学习班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邀请更高级别媒体人士开设讲座,了解广播电视行业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聘请专业学者开展专业知识研讨和培训,同时,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到上级电视台对口部门进修业务,到高校短期学习等。

在高素质团队的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制播分离模式推行,组建采制专业团队,制定绩效考评机制,调动团队工作积极性,拉大福利待遇档次,同时也可以提高电视台整体的经济创收。在打造高素质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团队成员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重要的一员,要把自己的发展和团队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明确节目定位,突出本土特色

区域经济社会既是制约县级电视台发展空间的因素,又是其特色发展的优势所在。由于区域狭小,受众数量小,发展空间不大,会制约其发展。但是,辩证地看,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特征,才有了县级电视台存在的必要性。县级电视台必须认清自己、准确定位自己,才能发展和壮大自己。

与中央、省、市电视台相比,县级电视台在人财物等方面确实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县级电视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性优势,能够很好地履行“三贴近”的新闻原则[4]。这种植根于民众之中的基层媒体,最了解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习俗,最熟悉本地群众的所想、所感和所为,只要县级电视台能够立足本地,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之路,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就一定能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电视栏目,建立稳定的收视群体。

近年来,从各地电视台的新闻实践证明,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应是其主要的节目定位。过去,县级电视台在报道“三农”问题时,多是报道政府会议和政绩,忽视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很少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科技信息的服务,这样就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县级电视台,必须明白自己的服务主体是农民,宣传报道的主角也大多是农民,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支配式的宣传方式,准确定位节目,优选报道方式。县级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最直观的做法就是要拉近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觉得记者就是朋友,消除他们在镜头前的紧张感。采访要以聊天的方式入手,从家庭生活、家长里短、农药化肥、子女上学等琐事谈起,这样才能挖掘出新鲜的素材,获取真实、朴素的新闻。同时,也可以策划一些现场参与性的节目,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在节目后期制作上,也要注意幽默元素的加入,乡村音乐的使用,也可使用绘画、FLASH动画等元素来表现,增加节目的新鲜感和可看性。

总之,县级电视台要突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只要不好高骛远,能够立足本土,准确定位栏目,策划好节目制作方案,充分考虑到本地受众的需要,采制农民想看的节目,积极创新节目形式,敢于突破传统播报方式,走本土化特色节目之路,必然有自己发展的广阔空间。

[1]王平山.新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1):114-115.

[2]黄文宾.县级电视台体制改革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17(7):106-107.

[3]原春娟.新媒体背景下县级电视台的融合与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7(8):40-41.

[4]宋玫.县级电视台如何办好“三农”节目[J].视听界,2010(6):95.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