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电视台文化类节目策划的升级与创新
——以《朗读者》为例

2018-03-29张晓红

传播与版权 2018年4期
关键词:朗读者类节目电视节目

张晓红

近年来,各种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如婚恋交友、歌唱竞技等节目形式,占据了综艺节目的大部分比例,但是,这种电视节目多为形式单一,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涌现与发展是新时代多媒体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类节目的升级与创新,实现了文化的价值回归,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洗礼。由董卿担任主持的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真实的成长历程、情感表达、背景故事,用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这种文化类节目的播出形式与其他综艺节目的播出形式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朗读者》节目策划人员精心的设计。正因策划人员本着“高而不冷”的原则,《朗读者》在2017年初首播中,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极度喜爱。高达9.3分的豆瓣评分,证明了《朗读者》是一档优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笔者对《朗读者》这一电视节目展开分析,以探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一、新时代电视文化类节目策划的升级

形式单一是众多文化类节目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节目形式对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极为不利。文化类节目策划需要立足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不断进行升级与创新,满足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更高要求。如《朗读者》节目在播出至今虽然关注度较高,但若长期以一种形式播出,则也易引发“涟漪效应”。因此,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策划,需要不断加入新鲜的元素,实现节目的升级,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念。

(一)元素升级

T20模式即“TV to online”,指的是商业营销根植于电视节目内容,通过节目创新将受众吸引力引导至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将电视节目内容的影响力进行商业表现,把节目受众转化为商品的消费者。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体的地位,为激活节目的形态,可融合新媒体形式促使媒介传播与发展。通过“传媒+电商”的形式刺激节目发展,促使节目在较短的时间内扩大影响力。如在《朗读者》节目中,为加大文化精神的感染力度,可将朗读的同类书籍联合网上书店同步售卖,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各类优势,掀起文化朗读的热潮。

(二)宣传方式升级

我国已经步入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网络多媒体为电视节目的宣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文化类电视节目需要认识到媒体宣传的重要性,扩展宣传渠道,发挥网络多媒体信息传播对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下,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为文化类节目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新媒体在文化类电视节目宣传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媒介信号传播速度慢、互动性差的特点。节目应结合新媒体社交软件,将宣传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下来,并结合朗读传播或联合通讯系统开发出自媒体软件,实现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和自媒体软件中传播朗读声音。在国家积极推进“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类节目可以抓紧时机,进行媒体的积极转变,做到与新媒体的积极融合,互惠互利,促使传播。这种以自媒体传播的形态可以迅速调动起大众的朗读积极性,更好地通过软件述说自己的声音和故事,传播人文关怀,打破地域性限制,因此节目效应可大大提升,从而更确切地实现节目的创作意义和引领作用。

(三)互动升级

为了避免文化类节目形式的单一化,提高提高观众的参与度,需要在关注互动方面升级。如在《朗读者》节目中,在嘉宾讲述故事的同时,增加视频短片或是电话互动交流的形式,提高节目的带入性和质量。新时代电视台文化类节目策划需要具有积极性、深入性,符合现代化新媒体发展的需求,实现新媒体与电视节目的有机融合,提高观众的互动性。《朗读者》电视节目主要是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的。首先,需要促进被朗读者与故事人物的互动交流,加深他们对故事真情实感的了解;其次,需要实现朗读者与观众的互动,缩短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实际上,新时代文化类节目策划的升级主要是舆论传播、节目元素与互动方式的升级,以提高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二、新时代电视文化类节目策划的创新

(一)题材创新

大多数电视综艺节目注重收视率与经济效益,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度,采用真人秀的方式举办综艺节目,这类综艺节目主要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缺少文化内涵的体现,虽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高收益,但对于观众媒介素养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央视推出了《星光大道》等娱乐综艺节目,虽然这些节目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但是却并没有本质的变革。为了弘扬我国文化,央视推出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路,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立了特色化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成语大会》等。

《朗读者》电视节目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基础上的一种新形式,具有高格调、高品质、接地气的特点,朗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的朗读技巧与经验,单纯凭借自身的情感进行内容的表达,抒发自身的真实情感,通过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世界,更加深入人心。《朗读者》中朗读的内容与题材丰富,具有知性文化涵养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当节目主持的工作,让观众感受到观看节目是对心灵的洗礼。

(二)内容创新

以情感为基础的朗读内容也是《朗读者》文化节目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访谈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文学之美,让观众在进行文化欣赏的同时,逐渐融入自身情感,构建出文化的认同感。构建文化的认同感需要以文学、访谈、朗读为载体。首先,通过对经典文学的诵读,如在2017年2月18日朗读的莎士比亚《如愿 人生七阶》、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毛泽东《沁园春·雪》,3月18日朗读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4月2日朗读的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蕴意与内涵。以文学为载体的文化类节目,通过真实的方式拉近了观众与朗读者的情感互动,体现文学价值的认同感。其次,访谈是《朗读者》节目的关键环节,通过主持人与嘉宾过往岁月、人生向往、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情感交流,让观众与嘉宾有种亲切感。最后,《朗读者》构建以朗读为文化认同的载体。如在2017年2月25日,郑渊洁阅读了《父与子》,通过饱满的情感抒发了父亲对儿子最真实的情感;通过岁月的回忆,表达了父爱的伟大;另外通过庄重的仪式,使观众、嘉宾、主持人沉浸在深层的情感中,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

(三)形式创新

首先是舞台效果的创新,《朗读者》以类似巨大的图书馆为舞台背景,烘托了文化气息,朗读形式交相呼应,黄色灯光效果营造了读书的氛围,为舞台赋予了智慧、沉思的文化美感。其次是主持形式的创新,对于《朗读者》文化类节目而言,主持人是舞台中心核心力量,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主持人的文化素养要求严格,需要主持人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具备知性、理性、亲切的形象,掌握访谈的技巧,能够与嘉宾亲切的交流,有效地互动,在轻松的访谈中,让嘉宾舒展情绪,展现其真实情感。最后是故事分享的创新,故事分享是《朗读者》节目形式创新的主要因素,也是该节目自2017年初播出至今收到观众好评的关键,每一段朗读内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体现了嘉宾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嘉宾背后的故事,感悟人生,给观众以启示:若是自己也经历了这些事情,应该怎样做。嘉宾通过朗读一篇文学作品,将这种心灵感悟升华到了哲思的高度。在嘉宾的朗读过程中,配上美妙的旋律,提升了整场节目的美感。

(四)价值创新

《朗读者》主要是通过这种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形式,展现人们的情感,弘扬人文精神,传承文化品质,与娱乐类综艺节目具有本质的区别。《朗读者》在节目中不仅仅请到了斯琴高娃、冯小刚、李亚鹏、郑渊洁等家喻户晓的名人,也邀请了一些平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通过普通人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出自身成长的经历、成功的故事,这些人面对生活的坎坷不屈不挠,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佳话,给人们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受,不禁在佩服的同时,对自己的人生也多了份希望与动力。这种强大的精神内核成为节目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展示节目之魂。《朗读者》通过访谈讴歌人间真情,通过朗读展示中华文化,这是其强大的价值内涵,也是其能获得巨大成功和好评的根源。《朗读者》每一期都以一个词作为主题词,首期以“遇见”为主题词,现场嘉宾通过念诗、朗诵家书等各种形式展现了人间美好的亲情和美妙的爱情,更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结语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为质朴的语言传达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的题材、内容、形式以及价值等方面的创新,是其产生如此强大传播力以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1]邝雨珂.《朗读者》热播成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3):97.

[2]王岩.个体生命的文字承载 尘封历史的声音复活——《朗读者》与《见字如面》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视,2017(8):31-35.

[3]张卓,赵红勋.仪式建构·故事表达·文化阐释——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成功之道[J].中国电视,2017(8):73-77.

[4]郭贝.赏文字之美,品朗读魅力——浅析文化类原创节目《朗读者》[J].大众文艺,2017(16):193.

[5]郑博熙,王正,李博.浅析文化类综艺的迅速崛起——以《朗读者为例》[J].赤子(上中旬),2017(3):70.

猜你喜欢

朗读者类节目电视节目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