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记者面临的伦理冲突与对策分析
2018-03-29崔玉玲
崔玉玲
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正在逐渐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方式。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信息自由的传播环境下,新媒体环境对传统传媒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挑战。新闻有告知信息的功能,作为新闻的制作方,与其他的商业机构不同,新闻媒体具有公共性。信息传播是媒体的首要工作,而记者是新闻的第一创作者,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主要角色,这就要求记者公正、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记者会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影响其工作和报道,在与新媒体打交道时,一些新的伦理冲突就会产生。
一、新媒体背景下记者面临的伦理冲突
(一)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自由度与责任的不对等冲突
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当前新闻传播方式和内容发生了改变,如果过分使用网络数字化技术就会对隐私造成侵犯,以前人们不能得到的信息,现在都可以轻易地得到。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轻易地复制传播信息,人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隐私也很容易被暴露在大众视野中。我们平常所见的“狗仔队”、隐藏拍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人们的隐私。但是,有些记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取点击率,会通过泄露隐私以获取利益。比如,一些记者报道的各种明星的隐私生活,他们认为他们有报道事实真相的权利,明星对社会具有示范效应,是没有隐私的,不惜用曝光其生活的方式博取大众眼球。有些隐藏在数字化背景里的道德失范记者往往不会因为人们的隐私被泄露所受到的伤害而受到惩罚。
(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多元化传播的伦理冲突
传统的媒体对记者的新闻采写编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记者也受到媒介监管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传播越来越大众化,信息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由于缺乏完善、系统的网络信息监管机制,新闻的专业、真实性受到冲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纸媒行业也拥有了自己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例如App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宣传等,一些记者为了吸引大众群体的眼球,在进行新闻的编辑出版时,往往只注重新闻的吸引力,对网络信息来源不进行筛选、核实。同时,记者在面对新媒体环境的网络传播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导致在编写新闻时容易复制别人的新闻写作方式,对新闻来源的真伪不进行调查,造成信息的碎片化,不能保证新闻真实性。因此,记者在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传播时容易产生新闻报道真实性与追求传播量、多元传播的伦理冲突。
(三)微博传播时代的新闻伦理冲突
微博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半数以上的公共事件都和微博相关。现实社会发生的事件都会一定程度地被投射到微博上去,微博的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往的普通媒体的传播速度要快,同时还会将问题放大。借助微博这一新型媒介载体,民众可以轻松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作为专业的新闻记者,同样也是微博的活跃用户。但是,记者作为个体在使用微博时具有双重身份,这就会导致在使用微博时出现一些伦理问题。目前,微博要求实名认证,实名认证中会标注注册所在的媒体全称,由此导致问题的出现,记者个人微博中发表的言论观点,相当程度上和职业相关,其微博的关注者也会将其当成新闻工作者身份来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关注者的思想。因此,作为个人用户的记者在使用微博时,不能够忽视伦理问题。
二、新媒体背景下记者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记者自身缺失角色伦理
在网络化发展的今天,记者在报道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这些导致记者的角色伦理缺少。第一,新媒体使得记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报道新闻。记者为了提高报道的点击率、收视率等,可以利用网络监管的不完善,报道一些虚假新闻以引起大众关注,这样导致网络环境下的新闻报道出现混乱。第二,工作时间紧迫,一味追求速度。记者的实际工作往往会受到时间限制,丧失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因为竞争的工作环境,记者一味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大量报道新闻,没有时间对新闻所发生的具体背景展开细致调查,导致新闻报道失真,长此下去,就会使得记者只追求速度而忽视新闻的质量。
(二)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冲突的产生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各种各样的媒体平台出现,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单一追求新闻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新闻媒体的需求,记者需要不断地追求符合受众心理要求的新闻,新闻开始追求娱乐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记者为了生存,抛弃了新闻的标准,追求个人利益,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迷失新闻报道方向。目前的新闻报道存在泛娱乐化现象,记者报道新闻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引导大众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传播积极的、健康的新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受到大众群体的喜好、自身主观判断等影响,将自身观点加入新闻中,使得大众群体受到不良新闻的影响,导致新闻伦理冲突的产生。
(三)新媒体平台监管机制不完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纸媒行业开始向新媒体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信息却产生了伦理问题。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实时性、信息容量大、速度传播快的特征,这些特征给记者报道新闻信息带来了多种可能。一方面,记者报道的信息深度不够。新媒体时代要求记者对信息的掌握越快越好,需要记者能在较短时间里将新闻信息传递报道出来,却降低了对新闻整体性、深度性的要求,这就容易产生一些新的伦理问题,有些新闻信息未经过核准就发布出去,对真实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缺少新媒体平台的监督机制。纸媒的新媒体平台虽然有一定的威信,但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下,还是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不能很好地对新媒体渠道中的新闻信息进行筛选、监督。记者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仍然按照传统纸媒的定位和编写方式筛选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且一味地追求速度,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解决记者伦理冲突的对策
(一)精准捕捉社交媒体上的新闻线索
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量较大,如果不能在保证新闻价值和新闻传播效率并存,就会出现问题,而且目前新媒体的门槛较低,导致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记者必须能在这些数据庞大的信息中,找到具有价值和符合新闻定位的质量好的信息,正确处理好隐私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同时还需要记者充分做好新闻报道监督的角色,做好信息筛选工作,树立媒体的公信力。
(二)对新闻信息进行合理处理和加工
记者在从新媒体平台上获取新闻线索之后,不要一味寻求新闻的速度,而是应该准确、全面地把所有掌握的信息整理好,确定其内在的联系,整体把握全部的信息,在编写新闻报道时才能游刃有余。在没有得到实质性或未求证的新闻时,要谨慎处理这些信息,准确调查信息的原委,确定其真实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信息,多维度报道,使得新闻信息更具有真实性。
(三)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自身定位
新闻信息具有引导舆论导向的功能,新闻应该作为引导正确舆论、传达正能量的声音。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应该正确全面地反映和报道,时刻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群众和生活。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引用和借鉴一些媒体新闻报道,记者不要局限于传统媒体,盲目地跟风报道信息,在报道时,需要明确自身立场,核实信息的准确性,正确地引导大众。
时下新媒体环境和当前的技术条件使得新闻报道离不开互联网的消息源,人们对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记者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大。虽然目前传统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的冲击,但是人们仍然认可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记者要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来适应新媒体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还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新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方式,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努力解决产生的各种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