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生死思考

2018-03-29娄立原刘佳卉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间纪录片医生

娄立原,刘佳卉

一、多元化叙事语言的深度诠释

《人间世》与其说是一部以客观地角度展现真实的医患生态现状的纪录片,不如说是一剂重塑观众生死观念的良药。其实,生命的意义在于终结,让病人有体面、有尊严地离开人间,才是医生和家属该做的。作为一部表现“告别”的纪录片,通过多元化叙事语言的深度诠释,[1]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临终故事,一个个自然流露的情感音符,文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解说词,是对生与死的客观表达,更是对死亡这一人们惧怕事物的人文渲染。

即将终结的生命有太多的遗憾。《人间世》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从生到死、去往天堂路过人间的过程,而路过人间的这段路程将会是最精彩难忘的回忆。生是偶然,而死是必然。突如其来的死亡让生者措手不及,也让逝者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影片中王学文、梁金秋、张丽君等都让观众看到即将被疾病判了死刑的他们面对生死的坦然,对余下生活乐观的心态,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对亲人爱人的情感和遗留在心中无法释怀的遗憾。影片让观众看到了生与死的距离,警醒人们生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死。

(一)叙事结构和叙事特色

故事化叙事风格的可观赏性更容易引起观众探索故事背后真正的价值。格里尔逊的《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中说到,纪录片应该是“从对自然素材到对他们进行组织、再组织以及创造性剪辑的阶段”。[2]《人间世》采用的就是这一模式,在符合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上将素材根据创作者的目的重新编排,加入故事化的情节,让影片的可观赏性有了很大的提升。片中除了不含添加的纪实方式、人物采访、摄像与被摄者之间的交流,其中故事案例的选择和平行蒙太奇的运用也是亮点之一。王斌和刘靖是第一集《救命》中的两个对比案例,他们同样患有马凡综合征,却因命运的不同导致了一生一死的悲剧结果。观众不得不承认生命的脆弱和医学的局限性,治疗不等于治愈。第三集《团圆》讲述了两个命运完全不同的家庭,一个走向死亡,一个走向重生。焦俞被判脑死亡,医生建议他的父母捐献出他的器官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意味着捐献者的家庭面临的是放弃治疗和身体的不完整,而获赠者的家庭则迎来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延续,镜头在两个家庭中不断切换强调生与死的现实意义。第八集《坚持》中李娜和吴伟同样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但两人的病情都让他们的手术难度加大,相似的手术是否会有不同的命运,是同生同死还是一生一死谁也无法保证。这一段的剪辑充满悬念,手术过程中的起起落落、危机四伏不仅让医生为此心惊胆战,也让观众为他们的命运担心不已。这样具有故事情节的叙事手法让观众感觉到极大的视觉冲击和精神刺激,继而使纪录片的内容更令人印象深刻,主题得到更好的升华渲染。

(二)画面语言还原真实

镜头语言的丰富多样呈现出一个客观完整的医患状态和真实动人的情感故事,拍摄者通过镜头来向观众表达他的创作意图,引发对画面所蕴含道理的思考。纪录片运用远景奠定整个情感基调,神圣肃穆的医院大楼、颜色鲜红的急诊二字、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都给人压抑急躁之感,同时也可以告诉观众医院内的病患众多、医务繁忙的现实背景。第六集《信任》中,范翌泽在医院和家人共度中秋等待治疗,镜头从窗户向外拉到整栋楼,夜里病房内的灯光是温馨的,尽管医生和家属都无法预测手术的结果,但此时家人相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安心。全景主要拍摄了医院内环境、手术室状况、外景抢救场景,把被摄对象与陪体环境进行对比衬托,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一集《救命》一开始就全面介绍了医院的内部情况和医生们的工作状态,镜头从门外往里推入大量使用全景拍摄,观众看到的是接踵而至的病患,到处奔波的医护人员和不停运作的医疗器械,无疑这是个拯救人生命的地方。中景能清楚表现被摄对象的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所以展现人物性格时多半用使用中景。第八集《坚持》中,葛均波医生连续进行手术五个多小时,手部两次抽筋都是用中景来表现,呈现给观众的是以葛均波为代表的一群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医务人员。近景相对中景能更加细微地观察人物的表情活动并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有交流感,较好地融入进画面内的情感中。第五集《选择》中的陈莉莉面对可能会被切除的子宫,对于一个年轻的女性而言这是令人崩溃的,采访中利用近景观众可以清楚看到陈莉莉一直在隐忍自己激动的情绪,但颤抖的面部和闪着泪光的眼睛告诉我们她的内心早已是悲痛万分,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特写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的作用,具有在生活不常接触的新鲜感。该纪录片中的手术镜头均有用到特写,医生熟练的技术操作、机器上冷冰冰的数字、沾满鲜血的纱布将如此残酷血腥的画面就这样放大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引起观众些许不适的同时,也让人们从中意识到医生的伟大和生命的脆弱。

(三)解说词和音乐的运用

文学性和艺术性兼备的解说词,自然流露的情感音符是对生与死的客观表达,更是对死亡这一人们所惧怕事物的人文渲染。面对濒临死亡的病人黑子明医生从开始难以释怀的心理压力,到后来逐渐看淡一个个逝去的生命、看透死亡的真正含义。“当生命走到尽头医学手段也无力回天。”这句解说词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只有痛苦和无奈,其更多的是对死亡的客观表达,强调了生与死的必然性,希望人们能够理性地看待死亡。“五年间他只能通过窗户分辨白天和黑夜,靠窗外的树来看到春夏秋冬的轮回”,面对不知何时会到来的离去,王学文渐渐看淡了生死,用乐观积极体面的生活态度去过好每一天。去往天堂,路过人间,安适告别。影片没有过度使用煽情的音乐来引发观众的共鸣,更多的是真实反映当事人的感情。在王龙的父亲与世长辞时,片中响起了《父亲》,这首歌唱出了王龙与父亲之间难舍难分的亲情,也唱出了他想要对父亲说出却再也没机会说的话。在重阳节当天,饱含情感的歌声是老人对节日氛围最真实的表达,而轻柔悲伤的背景乐是对老人内心情绪的深度刻画,体现了病人和家属对未知命运的困惑和对现状的悲叹。低沉哀伤的钢琴曲出现在王学文用手机记录生活状态的照片展示中,谁也不知道这些照片什么时候会变成最后一张,这无法言说的悲痛与叹惋用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理解发声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以真实发生的人和事为记录对象,对其进行艺术性的编辑,用以展现真实性的本质,并最后引发观众思考的一种影视艺术类型。中国现阶段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转型期间有许多的社会矛盾正在显现并且愈发严重,《人间世》主要聚焦的就是医患矛盾。近年来,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频繁,严重破坏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给医疗机构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新闻媒体现已成为社会上号召和传播力极高的宣传教育工具,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导向。因此,国家政府鼓励宣传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影视作品来缓解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人间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该纪录片用冷静客观的镜头、真实残酷的案例、耐人寻味的主题展现了一幅较为现实的人间世态。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患者应该直面现有医学的局限性,认识真正的医学,理解医务人员的无奈,医生也该明白医学专用术语太过晦涩,使患者及家属对病情不能很好地理解,导致其产生焦虑和不信任的行为。只有让医患双方从心底互相信任理解,医患矛盾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一)呈现真实的救护场景

《人间世》摄制组采用多机位多角度拍摄,善于捕捉过程中的细节,编导在恰当时候对被摄者进行采访问答,使观众能更进一步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在第二集《理解》中,拍摄组跟踪拍摄了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的救护工作和日常生活。为了抢救那些鲜活生命,救护车每天穿梭于各个街区、道路和家庭中,“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可与大部分医疗片不同的是片中所表现的救护车是慢的。由于城市交通堵塞问题带来时间上的无奈,病患的无理取闹导致压床现象严重,病人家属更相信权威教授而不遵循救护车就近送院的原则,无论大小事都呼叫急救车的无知群众,等等,这些情况都是现实社会中救护车到达慢、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医心,在急救的过程中不仅会遇到死亡,还有理不清的家长里短,歇斯底里的病患家属和无理取闹的医患纠纷。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他们靠着救死扶伤的信念走过无数疲劳乏累的长夜。中国人口众多,救护车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们要相信当我们正在焦急的等待救护车时,他们一定也在以最快的速度寻找我们。绝大多数的观众在此前并不清楚问题背后的原因,所以导演展现出这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是希望观众对急救人员以及医院能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

(二)还原无奈的治愈现状

西方对死亡的坦然接受来自他们“向死而生”文化传统,而东方对死亡一直是避讳不谈的态度,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正是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对死亡是惧怕惶恐的,极少对生死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人间世》的播出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表示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并承认医学上生死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医生不是神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去挽救那些脆弱的生命。第一集《救命》一开始就把两条抢救失败的生命残酷地表现出来,让观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面死亡。一个是海鲜中毒的青年男子,一个是家有老小的顶梁柱,疾病总是来得那么突如其来,尽管医生们竭力抢救,甚至调来大量血袋支援也没能挽回他们的生命。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3],这是对医生最好的诠释。受到一些过度夸大医生能力的影视剧影响,人们总是觉得进了医院就能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所以当现实中有家属没能挽救回来时,很多人就会怀疑是不是医生没尽力、医术不够好、医院在坑钱等,大多医患矛盾就此产生。其实,现有的医疗手段只能治愈世界上的部分病症,人们也在不断努力破解一个又一个未知的病情。医生也是人,谁都不能保证治疗一定会成功,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开导病人家属配合治疗方案,得到病患的理解和尊重。

(三)塑造敬业的医生形象

人性是极为复杂的,大多数医患矛盾解释起来其实就是所处立场的问题。事实上,本来就没有真正的黑白分明,善良邪恶的形象其实都是被人为地塑造出来的。在以往的大多数医疗剧中,医生也总是以强势高傲或是不务正业、粗心马虎的形象出现在观众认知里,导致现实中医务人员常常被病患猜测怀疑,对其打骂伤害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如果学医制药将面临医闹打砸,被游行的群众泼粪,还要被影视媒体丑化,被社会舆论痛批,在连自身安全和为人尊严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有谁敢继续卖药行医呢?因此,《人间世》为了让观众真正认识到医生现实的工作状态,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深入手术室、会议室、救护车,对医生多方位不遗余力地展现医护人员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永不放弃的坚韧精神,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反映出整个社会医疗团队的工作状态。该片中以医生的角度来展开的三个主题片《救命》《理解》《坚持》,分别讲述了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对待工作、对待生命认真尽职的态度。急诊室内48小时不断救治的车在前医生、救护车上不停与时间赛跑的吴慧琼医生、手术室里两次手抽筋还要坚持“开心”的葛均波医生都客观地体现出现实中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超负荷运转的工作状态。

三、主题将生命的意义加以升华

《人间世》的导演周全认为:“因为人生四苦集中上演的地方就是医院,医院也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在医院才能看到最真实的人性。”[4]所以该纪录片以生存和关怀为主题记录下这些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撕心裂肺的生死离别。通过片中那一个个坚强、乐观、渴望生存的病患和医生、家属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而竭尽所能付出一切的行为,是在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追问。

第三集《团圆》讲述当下在中国医疗中非常困难的器官移植话题:一方面是因为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愿意进行器官捐献的人并没有明显增加,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本集首先将镜头对准了刚刚被判定脑死亡青年的父母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抉择与考量后最终同意放弃治疗的决定,并代替儿子签下器官捐献书。当一对父母在巨大的悲痛中接受了儿子死亡的现实后,还能理性地将其器官捐献给更需要的患者。但在社会上愿意独自承受痛苦去成全其他家庭幸福圆满的例子并不多,因此他们为社会器官捐献事业树立了一个积极奉献的好榜样,能不断引发观众审视自己的生活状况、思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器官捐献给他人一次重生的机会,也给捐献者一次继续留在世上的方式,这在对生死的思考中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

而在《爱》这集中,怀有五个月身孕的张丽君被检查出胰腺癌晚期,准妈妈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存活而推迟治疗的时间,拒绝了家人和医生的引产建议,坚持在生下孩子后才开始接受治疗。为了给孩子留下母亲的记忆,张丽君还提前录制了18年的生日祝福,就像自己还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一样。这个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尤其是这种爱是伴随着疾病甚至死亡的考验时,无疑更令人动容。用爱为生命播种希望,用热情的爱去拥抱他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未来。

向死而生,我们从出生起,就是在奔向死亡的过程。人终有一死,如果长生不老,生命就变得没有意义,正因为有了死亡,才能反衬出生的意义与价值。团圆和生存并不是人生命中的常态,分离和死亡才是,在世上生存本就不易,能健康活着,已经是幸运之至。我们都只不过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们会恐惧,会手足无措,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但我们可以向社会传递爱、奉献自己的力量,唤起他人对生活的信心,这也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

猜你喜欢

人间纪录片医生
春暖人间
最美医生
人间第一情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当天使飞过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