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后真相时代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2018-03-29张舒淇
张舒淇
后真相(post-truth)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理性思考和逻辑推演逐渐被主观认知取代,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中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和情绪宣泄的内容。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是新闻媒体日益浮夸的工作作风和自媒体人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
一、后真相概述
后真相一词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美国总统大选等一系列大事件之后,才从一个边缘词汇成为主流词汇。随后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后真相进行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牛津词典部总裁加斯帕·格拉斯沃表示,“后真相”或许将成为“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词汇之一”。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后真相最早是在1992年美国《国家》杂志的一篇关于海湾战争的文章里出现的。起初后真相是指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情绪和观点的传播裹挟着舆论影响政治决策,主要发生在欧美一些国家的政治领域。之后后真相的使用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其他领域,泛指那些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假新闻,与谣言、“新闻反转”现象关联在一起。因此,后真相一词的核心主要是指情绪和信仰对形成民意的影响力超过了客观事实。
二、后真相时代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一)新媒体在提供多元化信息的同时强化了认知偏差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自由得到了最大限度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原有的传播模式和渠道。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在增强民众传播新闻信息自发性的同时民众也拥有了信源和信宿的双重身份。但新媒体所具有的“匿名性”,使得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良莠不齐,对同一新闻报道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网络时代公民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但在新闻信息泛滥的社会中,人们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更多的时候是被舆论牵着走,这时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后真相本质上反映了大众传媒或社交媒体营造的情绪取代了事实和真相,成为公众决策乃至政府决策的主要参考因素。就像2016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为新一届的美国总统,但在随后的事实核查过程中被发现有71%的事实表述完全或大部分是错误的,上任33天平均每天撒谎4次。因此,我们发现在一系列的假新闻之后公众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后真相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
(二)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在后真相时代不断提高
社交媒体的属性在激发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释放了人们的欲望,满足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微博的出现使得一批网络大V开始崛起,他们开始发表观点,引领舆论导向。比如2016年的王宝强离婚案,当时占据了多天的微博热搜榜,对于这一新闻公众的舆论是一边倒支持王宝强,整个社会都在声讨马蓉。一时间马蓉成了全民的攻击对象,其实我们作为局外人谁都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是凭借自己的猜测和一些网络大v的舆论引导而形成的看法和观点。网络上的一些爆料和新闻也并非全是事实真相,大多数都只是意见领袖们捕风捉影,而不明真相的公众只会选择跟随,可以说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在后真相时代明显增强。
(三)新闻呈现出由大众化传播向社群化方向的转变
社交媒体的出现将一些观点相同、兴趣一致的人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网络社群。这样不同社群的人就构成了一个个群体,而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如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在这样的小圈子里我们的信息得到了共享和传播,同时在群体中的个人思想和情感已经被群体所同化。社群化传播可能使社群中的每个成员生活在信息孤岛之中,强化其各种认识甚至偏见,成为加剧后真相的推动力。这样的转变使我们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别人为我们编织的小圈子里,无论是群主还是社交平台的运营者,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更多时候这种影响是消极的。
(四)算法推送形成个性化的新闻定制
现在所盛行的算法新闻的个性化推荐,主要是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的喜好和兴趣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新闻推送,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的黏性。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诸如个人信息泄露、推送新闻消息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等问题。正如今日头条最鲜明的特色就是针对不同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其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已经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被众多老牌互联网公司模仿。可以说,算法新闻的出现是后真相时代的表现之一,它将公众置身于他们为用户所编织的新闻网中,使公众沉浸在他们所编织的真相中,可能我们所看到的真相并不是真正的事实,因为今天的新闻在明天就已经过时,没有人会为过去的新闻买单。
(五)媒体和公众对新闻报道的注意力时间缩短
今天的媒体和公众对大多数新闻的注意力所持续关注的时间非常短,从微博热搜榜上的关键词的更新速度就可见一斑。我们每天接收到的新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对推送的新闻信息做到每条都看,更不要说去判断它的真伪,似乎看新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常态,而新闻的过度泛滥也使它失去了原来的神圣感。
(六)后真相时代真相不再被需要
世界上是否存在绝对的真相这一点我们很难有定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事实的真相。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人都有话语权,各个社交软件和自媒体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评论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而这些新闻似乎只是作为大多数人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的谈资,通常情况下一些大v和自媒体人所发布的新闻的下面就会有大量评论、点赞和转发,人们观看这些信息似乎更多的是在评论里面找乐子,有时候评论比事件本身更有意思,我们可以在网友各种奇葩的评论中得到娱乐和放松,缓解自己高度紧张的状态,释放压力。
三、后真相时代捍卫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策略
(一)提高公民个人文化素养
我们现在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以期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可以说,在将来人人都会受到更高的教育,这是国家繁荣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其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在后真相假新闻泛滥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出真假,去捍卫新闻的专业主义,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二)各社交平台加强对推送新闻内容的审核
在社交媒体平台大量传播新闻发布信息的并不是专业的记者和传媒组织,但同时又无法去否定社交媒体正在生产和传播大量新闻的现实。各个社交平台要加大对新闻审核的力度,对自己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负责,细分到每条新闻的责任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的发布不仅是对大家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做到对每条新闻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是每一个从事新闻的人都应该坚守的底线。在后真相时代,政治权力和商业力量在背后利用社交媒体制造真相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应该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能只顾商业利益。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应该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新闻事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主流媒体,应该鼓励和支持各个自媒体的发展,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其他媒体的良性发展,在后真相时代漫天飞的假新闻中注入充满正能量的事实真相。国家的管控在后真相时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国家的支持才是强有力的,国家应该在这一方面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比如对于自媒体账号的申请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把控,提高申请人的资格要求,让有能力的专业人来担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新闻的质量。
(四)各个自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要坚守新闻底线
在后真相时代人人都可以当记者,我们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权利和自由,现在自媒体人的数量增长速度飞快,人人都可以申请自媒体账号,这个申请的方式简单快速。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但是有些自媒体人为了赚取流量雇佣水军发布一些假新闻,吸引公众的眼球,实现自身的利益。这些自媒体人的出现使得后真相表现得更加突出,扭曲了做新闻的初心,将新闻业的水越搅越浑,真正的新闻人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眼前的名利蒙蔽双眼,为还原事实真相不断努力前进。因此,每一个自媒体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共同抵制后真相时代所营造的新闻假象。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后真相时代我们才更加需要真相,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不经意间深陷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风险中,未来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2016年王宝强离婚案的新闻热度远超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看到的是人们对于真正有价值新闻的忽视,这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缺失和社会的畸形发展,因此我们才更加需要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为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业寻找到新的发展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