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策*

2018-03-29余贞凯王绍芬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模式体育

余贞凯,王绍芬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问题日趋凸显。其中,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创新,这种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此,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要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强调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革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推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各级学校体育联赛和民间传统体育比赛。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云南教师教育与沿海发达省份有着较大差距,其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也一样。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实施教育改革创新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然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云南省高等教育领域都较为缺乏。笔者在做文献检索时,以“高校教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词汇进行搜索,百度相关结果约1060000个,而专门的当作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很少;以“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词汇进行搜索,百度学术相关论文共11559篇;对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同样检索,也很少见到以云南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成果。因此,对云南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门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现状及其分析

2017年9月13~15日,10月20~23日,12月17~20日,2018年1月10~13日,笔者分别在四个时段里到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警官学院、红河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做实地调查,一是对云南高校体育教师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等作深入的调查;二是采访高校体育教师,获取第一手研究材料。同时,结合本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超星百链网、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收集整理各类期刊和优秀博、硕士相关文章40余篇,相关书籍10余部等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借鉴。而且,根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进行访谈,选择确定受访对象,如调查点教师、管理者、学生以及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等人员,以获得其他调查方法得不到的信息。

从高校体育教学来看,目前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已有的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等。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往往将体育课堂、早操、课间操与课余体育活动时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体育教学呈现一体化趋势,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增强体质,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通常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的传授,可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与技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教学实现规范化,对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锻炼其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现代教学理论来看,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所忽视。而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课,三四年级开设选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注重了学生体育基础、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有一种“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它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实现了因材施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易导致学生轻视体育基本方法的学习,影响身体素质的综合提升。[1]相对来说,上述三种体育教学模式基本属于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是以往“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继续练习→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套路。近20年来,在有条件的高校,又有一种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能力的锻炼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颇受大学生的欢迎。但实际实施难度较大,学生的项目选择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的体育资源也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

事实上,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其特点,很难作优劣划分,而且这种优劣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其关键在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2]具体而言,就是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努力与创造,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显然,在调查中获得的感受,与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现在的高校教师群体,老教师往往喜欢沿用原有传统的模式,对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持保留态度的较多,而更多地依赖各自积累的经验与教学惯性,而年轻教师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热情较高,但是受制于自身的教学阅历,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最为突出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完全主导课堂教学活动,掌控课堂进度,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往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完全受命于教师主导的课堂活动,其主体意志的支配作用有限,这样既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也与学生体育意识与素养的真正提升目标相距甚大,而且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培养。

另一方面,对于十几年来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较为普遍的中小学,笔者以此为话题在与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座谈时,就互联网+、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差异教学、分层式教学、小导师制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应该说,这些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然而,相当多的教师几乎都感到,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较少。其中一些教师也表示,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尽管有所关注、研究、尝试,但是在实际中却受原有的思维模式及其习惯影响较大,加之又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我国高校学生体育学习内容本身就缺乏系统性,而且与中学体育部分学习内容重复、类似,许多学生难于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所以采用者并不多。对此,在座谈中许多老师都感到,部分高校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认识程度普遍不足,例如教学目标的设立方面本身就难以到位。因此在教学中,仍然固守传统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也没有很好地与时俱进。

如果就一些高校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所取得的实效来看,那么其情况是喜忧参半。喜的方面:一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探索教学创新的热情,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其教学能力及其教学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二是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生动活泼、互教互学的教学新现象日益呈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效;三是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地位,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觉性和动力,对学生潜能的激发、想像力的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忧的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难以保证持续性,创新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难于保证;二是有些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没有把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机械照搬,这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年来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受评价体系的影响,机械教条地照搬教学大纲的现象一直存在,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学习兴趣的激发受到抑制,缺乏个性。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训练运动技能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育的意义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云南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中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从文化动因来看,体育教学语境与对象的变化;其次是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体育教学语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体育教学的环境,已经从“运动场地”到“运动空间”的巨变,二是体育教学资源,早已从“静态资源”到“动态资源”的变化;再次是在信息技术时代下体育教学对象的变化:一是体育教学对象的生活方式,已经从“依托自然”到“依赖技术”的变化,二是体育教学对象的学习方式,已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究”的转变。由此,体育教学语境与对象的变化对传统体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具体而言就是体育教学语境变化对传统体育教学产生了冲击,体育教学对象变化更是对传统体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3]

进一步而言,一方面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高校体育教学要逐步实现教学目的的多样化,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强体质、提升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体育的实际教学中,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活动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帮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中进行体育学习,提升体育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课堂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推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应该说,这是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积极应对。

2.应有的思考与对策

高校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推动发展,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全方位素养。高校体育教师也一样,面对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只有立足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才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第一,认识方面,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是一个多年的老话题,但是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不仅是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学校层面乃至行政主管层面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

第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接收信息、传播信息更加快捷,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慕课、微课、微博、微信等碎片化知识传播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学习融于生活、生活即是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体育学习呈现目标个性化、方式多样化、时间碎片化及场地无形化等非正式性的特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地通过网上辅导、电话、电子邮件、微博、QQ、微信等渠道自我建构的方式来学习体育。在资源获取便捷和交流互动畅通的泛在学习环境下,体育学习更需要依靠学习者“自我没起、自我规划、自我调控和自我监督”。[4]“作为由互联网衍生的学习方式,混合学习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契合了当代学习者的特征,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互联网+’时代提供了快捷途径。”[5]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要构建起“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例如采用课堂与互联网联动模式、课外与互联网联动模式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使学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更好地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

第三,从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借鉴有益经验。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为了保护与传承好这些文化,尤其是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近年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在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方面成效显著。其中,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学习与传承模式可以借鉴过来,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结语

总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方面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特别是体育教师应该加大“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的力度,并且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际,实现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为地方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