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探析
2018-03-29邵媛
邵媛
(新疆大学 图书馆,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自“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为了积极响应这一目标,均提出了学校及学科建设发展的总体方向,希望能迅速融入新时代高校和学科教育的环境中,并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对我国高校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部门之一,应在“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中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主动适应一流学科发展的需要,随着“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调整自身学科服务的内容和环境,实现学科服务创新发展升级。 从目前“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以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上,在学科服务的创新上尚有欠缺。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
“双一流”建设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将我国教育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学中的优势学科培养为世界一流学科,通过优势学科的培养从而发展一批世界一流大学[1]。 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建设一流学科。 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通过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从而推进学校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发展; 而一流大学的成功势必会引领更多的优势学科走向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列,对更多一流学科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规律表明,先有世界一流学科,再有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学科服务又称为学科馆员制度,最早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提出,随着学科发展和科研的不断进步,学科服务的内涵也不断地更新和扩展,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科服务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科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方法、资源、决策等各个方面为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
2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特点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建设显得越发重要,这既给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建设在“双一流” 建设的背景下需要突破自我,在原有的学科服务中进行创新,要以新的特点更好地适应“双一流”的大环境,否则只能在时代中被淘汰。高校图书馆要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必须将自身融入学科服务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创新学科服务方式,拓展学科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只有在学科服务方面积极创新,转变服务理念,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1 学科服务专业化
“双一流” 建设是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图书馆作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学术研究支持单位,在新的发展背景和环境下需要在学科服务上有所创新,所提供的学科服务要更加专业,才能为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和支持。
学科服务专业化是指为了使高校建设好一流学科从而既加强学科建设,又重视专业建设,通过有效的结合学科服务和专业服务,培养专业学科服务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培养学科人才的孵化地,只有注重专业学科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为一流学科建设和学科服务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2.2 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主要依托于馆藏的文献资源和网站的信息资源,以图书馆学科服务为平台,为全校有需求的师生提供其所需的在科学研究领域范围内的知识服务。
而在“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背景下,学科服务的服务对象的范围也有所拓展,目前,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本科生为主的学习型用户,主要为其提供馆藏的文献资源、 文献检索指导和信息查询培训等学科服务,主要使其能掌握和运用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并为其提供基础性的学术研究指导。 二是以授课教师、科研人员等为主的教学型用户,除了基本的资源和学科服务外,还要为其提供事实性和方法性的学科咨询服务。 三是以教授、学科专家、研究生等为主的研究型用户,针对其在专业学科方面较强的专业性和学科性特色,主要为其提供的学科服务应集中在科学研究的知识增值等服务。 根据不同的学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质量,更好地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2]。
2.3 服务方式多元化
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的服务方式及其重要,以往单一的学科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服务方式多元化也是“双一流”建设下学科服务的特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高校图书馆在单一的馆藏文献资源的提供、网络学科资源的检索等服务之外,要开展并加强与国内甚至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开展馆际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等活动,丰富本馆文献资源,从而有效的拓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在高校图书馆内,组建有专业学科研究人员与专业学科馆员共同组成的学科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更专业的学科服务;同时还可开展“嵌入式”线上服务方式,多方位搜集学科研究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并在线上设立专业人员以便提供专业的学科咨询和交流服务,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学科服务,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方式更好地提供学科服务,更好地促进一流学科的建设。
3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学科服务人员难以满足学科服务需求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一流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人员都难以达到“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人员数量较少,常出现一位学科服务人员需服务多位学生和教师,导致许多学科服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从而也难以保证学科服务的质量。 按照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人员占比应在30%左右的比例来看,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只占比一成,而哈佛的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的占比近四成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人员数量不足,距离“双一流”建设要求的学科服务人员数量还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学科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图书馆以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前的许多馆员和学科服务人员的学历依旧停留在本科阶段[3]。且很多学科服务人员的专业背景也与所需的学科服务背景不符,再加上缺乏兼具专业学科知识、图书馆情报知识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专业学科服务人才,这些都制约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
3.2 学科服务内容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能提供基础的学科服务,如参考咨询、信息咨询、论文查重以及文献传递服务等,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以及某个具体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学科服务。 且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咨询服务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时间;有些高校的学科服务主要面向教师群体而忽视了学生群体,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用户的学科需求不够明确,这些都是学科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的体现,也大大制约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
3.3 学科服务制度不完善
一个完善的学科服务制度应当包括学科管理制度、学科服务制度及学科服务评价制度,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双一流”高校的学科服务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学科服务都存在制度不完善、 学科服务无章可循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制约了学科服务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4]。 就学科服务评价制度而言,我国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普遍缺少学科服务评价制度,无法科学合理地对学科服务人员提供的学科服务做出相应的评估,更无法按照评估结果对学科服务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难以提高学科服务的质量,难以推动一流学科的发展。
3.4 学科服务方式较少
虽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火热开展,我国高校图书馆为了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纷纷开展了学科服务,但是很多高校的学科服务形式仅是围绕文献检索、资源导航、整理学科资源等表面、单一的服务方式。 有些高校虽开展了学科博客的学科服务方式,但是这种服务方式并不普及且设置简单,多停留在高校图书馆资源推荐、信息查询等层面,缺少有针对性的、高级的检索功能,学科服务方式的缺乏对学科服务质量的提升无疑是个阻碍。
4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性发展路径
4.1 加强学科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一流高校要有一流学科的支撑,一流学科需要高质量的学科服务为基础,而一支专业的学科服务人员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学科服务的关键。首先,要增加学科服务人员数量,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和全方位的培训机制,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愿意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专业人员加入学科服务人才队伍[5]。其次,要提高学科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多引进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甚至海外留学经历的复合型人才加入学科服务人员队伍,对现有学科服务人员进行图书情报、计算机、信息检索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要求每位学科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并建立完善的学科服务人员评估机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方位考察学科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4.2 丰富学科服务内容
单一的学科服务内容难以满足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丰富学科服务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科咨询服务,还可以通过开展线下讲座、线上授课等方式促进学科服务人员与用户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科咨询的双向互动,节省时间和精力。 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科服务人员工作室,主要用于自身的科学研究和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的双重性质,增强学科研究的专业性,从而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6]。 除了学科咨询、知识情报等服务之外,还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数据为院系提供决策支持、 科研支持以及学科评估指标等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内容,逐步提升自身的学科服务质量和水平。
4.3 建立完善的学科服务制度
一个完善的学科服务制度是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和建设一流学科的保障,学科服务制度包括很多内容,如在学科服务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在学科服务人员任职资格上严格要求,提高进入门槛,制定严格的任职资格制度;从人员职责、人员分类、资源管理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学科服务人员岗位职责。 在学科服务评价制度方面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第三方评价、 用户评价和自评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学科服务评价体系,提高学科服务质量。
4.4 丰富学科服务方式
要满足“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就要丰富学科服务的方式,仅仅依靠单一的学科服务方式难以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在学科服务方式上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建设多样化的学科服务平台,在学科服务平台上除了具有信息检索功能,还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展双向互动交流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同时,还可以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手段,“嵌入式”的学科服务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科服务嵌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嵌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服务人员通过与教师的沟通,提供教学所需的数据和科研资料;还可以嵌入科研人员的科研过程中,学科服务人员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相应的科研问题[7]。
5 结语
“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我国高校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学科服务的支持,而高校图书馆是提供学科服务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住“双一流”建设带来的机遇,正视目前自身学科服务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寻找适合新形势下的学科服务方式、方法和内容,提高自身的学科服务质量和能力,同时提高高校图书馆在一流大学整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