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

2018-03-29刘广乐庄子梦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资助岗位育人

刘广乐,庄子梦



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

刘广乐,庄子梦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勤工助学活动是资助育人的重要实现形式。当前,勤工助学活动存在资助力度不足、劳动形式单一、岗位设置失衡等问题。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入勤工助学活动,能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提高物质帮助水平,拓展能力提升空间,达到激励精神效果。开展创业型勤工助学活动必须遵循助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控制风险等原则,高校可以探索依托企业孵化、公益创业、举办公司实体等模式进行勤工助学资助工作。

资助育人;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型勤工助学

2018年新学期伊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撰文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文章强调,学生资助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立自强精神[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勤工助学活动是大学生经济资助的重要手段,在奖、贷、补、助、免等方式中,勤工助学是唯一让大学生直接通过自身劳动来获得资助的形式。相对而言,这种自食其力的资助方式的育人功能更加显著。开展好勤工助学活动,充分挖掘并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抓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必由之路。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具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功能和地位的教育[2]。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引入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活力,增强勤工助学活动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扩大创业教育的覆盖面,丰富创业教育载体。

一、高校勤工助学活动概述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理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高校经济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为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勤工助学活动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资助和育人的双重效果。

在发展型资助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勤工助学活动的重要性和优势日益凸显。相对于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保障型资助”而言,发展型资助是指通过资金扶持、心理辅导等无偿援助,以及劳动得到报酬、实践提升能力等有偿助学帮扶为基本途径,以维护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优化资助效能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的资助体系[3]。相较于奖、贷、补、免等经济资助形式,勤工助学活动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独具自力性。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体现了付出与回报的对等。学生在此过程中除了能够获得经济上的资助,更能够在精神上感受到自力更生的欣慰,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二是更具公平性。在助学金、临时补助等无偿资金发放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要涉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真实性和困难程度的认定,面对巨大的困难学生群体,其认定和评选即使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和规章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仍然无法保障绝对的真实与公平,而勤工助学以学生的劳动付出作为对价给付的形式和以学生劳动工时为计酬标准的手段更显得公平公正。三是富有发展性。勤工助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增知识、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除了能够通过劳动获得资助,还能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得到成长锻炼。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根据劳动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劳务型、管理型、专业型等三种类型。劳务型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以简单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勤工助学活动,例如校园保洁、食堂帮厨、值班看守等;管理型勤工助学是指学生通过简单的管理活动或者协助学校及其他机构开展管理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勤工助学活动,例如学校聘请的办公助管、勤工助学组织学生干部等;专业技能型勤工助学是指学生以所学专业知识或者其他技能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勤工助学活动。在三个类别中,劳务型勤工助学岗位最为常见,也占据了整个岗位体系的大部分。

二、当前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构建“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要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勤工助学活动作为高校经济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在经济资助的过程中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当下勤工助学活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助力度较小,难以满足扶困需求

勤工助学活动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学校在校内设置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岗工作,根据工时和工作情况发放工资。在这种传统模式下,一方面,根据全国资助管理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各类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读大学生总人数的25%,各高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根本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勤工助学岗位长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学习开支不断增加,需要更大力度的资助;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又使得高校勤工助学岗位工资失去市场竞争力。因此,无论是在岗位设置上,还是在薪酬额度上,目前的勤工助学活动都难以满足扶困的需求。

(二)劳动形式单一,难以实现扶志功能

从劳动形式来看,当前高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保洁、帮厨、资料整理、值班看守等劳务型岗位,以简单的、重复的、艰苦的体力劳动为主。首先,这不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很难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难以调动大学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从事这一类型的体力劳动与其自身的属性和对未来的期待极不相符,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最后,从事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难以取得较大的、大学生期待的工作成效,不能给大学生带来成就感。因此,劳动形式的简单、单一无法给大学生带来自我效能感,加之从中获取的经济报酬并不高,难以实现扶志的功能。

(三)岗位设置失衡,难以达到扶智目标

在劳务型勤工助学岗位占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主要以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为主,其工作内容无法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无法与大学生的未来规划相匹配,大学生在从事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难以得到视野的开拓和能力的提升。另外,该类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与组织简单易行,活动的管理和组织中缺乏思想教育、价值引领、能力锻炼等环节,育人功能发挥并不到位,难以达到扶智的目标。

三、构建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创业型勤工助学是指以实体化的勤工助学中心或创业实践基地等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组织原则,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投放到市场上以产生积极效益,达到贫困生的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和自我实现的公益性、商业化的勤工助学运作机制[4]。

(一)增加岗位数量和层次,提高物质帮助水平

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将改变所有勤工助学岗位由学校设置并支付工资的运作模式,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一方面可以实现勤工助学活动的学校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勤工助学活动资助力度不足的资金瓶颈,增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运作中将学校政策性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和按市场需求与经营效果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相结合,可以实现勤工助学岗位的数量增加和层次多样,扩大勤工助学的覆盖面和需求层次。

(二)优化人职匹配程度,拓展能力提升空间

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使勤工助学组织或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并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组织原则,能够为大学生能力的拓展提供宽广平台。一是创业型勤工助学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成员的专业特长寻找项目,也可以根据项目需要招募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成员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升成员的专业技能。二是创业型勤工助学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组织原则,并采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分享收益的经营模式,其组织形式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实体和模拟职场,学生参与其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经历、职场发展经历,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提升。

(三)引入创业教育与实践,达到激励精神效果

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将创业教育与实践引入到勤工助学活动中,一方面,在开展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传授创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传递开创精神,能够帮助其培育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品质,能够进一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奋斗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具备勤工助学和创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从外表看更加具备创业实践的属性,在创业实践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自主经营、管理企业,并能享受企业收益,其劳动付出能够取得极大的成效,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构建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的一般原则

1. 坚持助困原则

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兼具勤工助学和创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种运作模式和运作实体不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对于一般大学生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势必遇到困难学生和一般学生都积极申请参与的情况。创业型勤工助学要与一般的创业教育和实践进行适度区分,必须坚持助困原则。一是要以勤工助学组织为基本依托,将现有勤工助学组织进行部分的企业化改革,并以此作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与优秀创业团队、社会组织、企业的合作。二是要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首先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招募部分具有管理和专业特长的一般大学生。三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原则。开展创业型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现有勤工助学体系的有益优化和补充,并不能取代现有的勤工助学活动,也不是说学校可以停止输血,或者减少输血,在某种情况下还要增加输血。学校应当结合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的开展情况,进一步加强指导、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2.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具备强烈的创业教育与实践属性,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加强指导和监督的基础上,实行办管分离,赋予学生充分的经营权、管理权和收益分配权。一方面要立足学生组织,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蓝本,结合组织运营和经营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架构,选拔学生干部担任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另一方面,由学生组织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进行内部管理,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享经营收益。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其作为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效果,要始终将学生视为创业主体,并赋予其应有的权能。

3. 严控风险原则

创业型勤工助学兼具资助育人和创业教育的双重功能,资助育人是其主要功能。因此,在运作过程中势必和一般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有所区别。关键在于创业型勤工助学组织一般由高校主办,组成人员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并不具备承担较大市场风险的能力。高校在指导创业型勤工助学组织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组织的定位,规避风险、严控风险。应当主要从事大学生适合承担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输出,不得参与对资本要求高或者需要承担较大风险的领域和项目。

(二)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的实现形式

1. 依托现有勤工助学组织的孵化模式

高校可以改革现有勤工助学组织的组成方式,在不完全改变其基本职能和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允许勤工助学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组建若干创业团体,结合市场需求,以大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以输出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开展有偿经营。例如,可以组织小型家教团体、计算机修理团、大学生礼仪队等。在该模式下,由于涉及对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要加强对创业团队的法制和维权教育,在开展经营的过程中既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避免对他人造成损害。

2. 高校开展公益创业的实施模式

公益创业是指以公益理念为导向,在创业过程中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创业模式。高校也可以成为公益创业的主体。可以将高校与大学生勤工助学组织间的关系模拟为甲乙双方的关系,高校向大学生勤工助学组织购买需要的服务,由勤工助学组织自主安排人员,制订工作方案,自主开展工作,高校根据服务质量或工作完成情况支付报酬,再由勤工助学组织进行分配。这种形式将原有的学校全程主导改为全程外包,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一方面,增强了勤工助学组织的自主性,赋予其自主制定方案、安排人员、发放薪酬的职能,有利于增强勤工助学组织的自主性和组织活力。另一方面,学校将按照工时计费改为根据工作完成质量计费,参与人员由原来的完成工作时间变为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增强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这一模式下,也有利于学校尽可能地将需要的服务外包给勤工助学组织,扩大勤工助学组织的工作范围和受助力度。

3. 高校专门举办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的模式

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以一定的服务和经营实体为依托,专门举办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组建运营团队,以该实体的经营收入作为勤工助学资助资金。例如,学校可以将校内的打印室、咖啡屋、水果店等经营实体授权给勤工助学组织来经营,以学生的经营收益作为勤工助学资助资金,或者与学生组织约定收益分配比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的云山咖啡屋是此种模式的范例。该校运用勤工助学经费投资建设了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云山咖啡屋,并陆续创建了云山网球俱乐部、云山健身室、云山数码港等20多个创业型勤工助学实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勤工助学工作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实现了济困育人功能[5]。

[1] 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 3-1(13).

[2] 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71.

[3] 许翠梅.我国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57-59.

[4] 姚圣梅,肖莉.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青年探索,2010(4):93-96.

[5] 许国彬,杨敏生.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与其济困育人功能的研究与实践[J].2009(7):22-25.

2018-04-13;

2018-07-05

刘广乐(1981—),男,河南焦作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联系邮箱:lele@mail.hzau.edu.cn;庄子梦(1992—),女,山东章丘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4-893X(2018)06−0106−04

[编辑:苏慧]

猜你喜欢

资助岗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