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路径
——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3-29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教航空校企

卢 竹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优质学校”概念,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一带一路”“创新创业”等国家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职业院校。为实现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最关键的因素是深度的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和产业部门的相互融合,其宏观上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相适合,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匹配;微观上要求高等院校要适应区域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1]。《行动计划》中对于优质高职院校的新要求、新试点均建立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其标准内涵和体系建设均以产教融合为主线[2]。产教融合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路径,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

一、产教融合是优质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都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推动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领域国家政策、建设项目的重点[3]。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要融入产业、行业,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与双赢,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支柱产业、优势行业的发展趋势,其人才培养的内容、教学目标、课程的设置及评价都要以产业部门的人才需要和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之间相融互化,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体现,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方向和战略目标。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转型,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单方努力,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一方推动,显然无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是产教融合。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找准与产业企业合作的切入点,吸引产业要素的广泛集聚,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高职院校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开创协同共进的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产教融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引擎,是建立校企合作发展机制的内在诉求[4]。

二、优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案例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2017年公布的首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也是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多年来坚持特色发展的原则,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实践研究,对于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一)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军政行企校”联合体

2013年10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军队装备修理企业、地方航空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57家单位,组建“军政行企校”协同创新联合体,成立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搭建了战略平台,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开放管理平台,创新了合作平台的建设理念,“军政行企校”相互作用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

1.军队支持

协同创新中心接受空军装备部工厂管理部的领导与支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主管部门为空军装备部工厂管理部,空军装备部工厂管理部牵线搭桥军队装备修理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在空军装备部的支持下,与各类军队企业建立了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2.政府引导

协同创新中心接受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湖南安全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的指导。政府部门组织监督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进展,协调协同创新中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定期安排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研讨。

3.行业协调

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南省通用航空协会等行业部门的协调与支持。行业部门利用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整合航空产业的优质项目资源,整合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的人力、技术、设备等优势资源,为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提供各类推介服务。

4.企业主角

协同创新中心吸纳了全国军队装备修理企业、地方航空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截止到2017年11月,103家理事单位中共有企业单位69家,其中军队装备修理企业18家,中航工业、中航发企业15家,民用与通用航空企业26家,其它航空相关企业10家。

5.学校主导

协同创新中心吸纳了全国32所航空类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及相关专业类职业中专。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理事长单位,主持召开理事大会和常务理事会,负责协同创新中心的日常工作,协调解决协同创新中心运行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协同创新中心制定了《章程》,对成员的权力和义务以及活动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对成员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先后有6家理事单位因参与中心活动较少或与职业教育对接不紧密等原因退出。协同创新中心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下设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科技开发工作委员会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三个常设机构,全面指导校企合作办学、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

(二)兼顾军政企校利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挥协同创新中心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企业,校企共建优势特色专业群,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兼顾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不同利益。

1.校企共建特色专业群

依托协同创新中心,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了专业预警与撤销的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规划和优化专业布局:增设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撤销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新增与现代航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细化与航空产业职业岗位针对性强的专业方向,专业数量由2012年8个大类33个调整为4个大类20个。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引领带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群的发展,与各类军队、地方、民用与通用航空合作企业共建专业,形成“依托行业企业建专业”的特色办学机制[5]。

2.校企共培“双师”教师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周期轮训”的教师培训制度:专业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派往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企业脱产顶岗培训半年至一年;新聘专业教师必须先到企业顶岗培训一年后才能授课。同时,学院以劳动合同的形式聘请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企业的厂长、董事长、总经理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开展有关技术研发、工艺革新等方面的前沿讲座;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及生产性实训教学。实施“筑巢引凤”计划,由校内“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企业的专家组建大师、名师工作室,提升“双师”教师素质。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参照企业生产车间功能布局,引入中国质量协会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创新构建了“实训教学现场星级评价标准体系”。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221个,其中校内实训基地24个、校外实训基地197个。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工厂、第五七一三工厂、湖南通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捐赠了无人机、31F发动机、涡扇-9发动机、罗宾逊R44直升机、波音737客机等一大批先进教学设施设备,价值累计超过3.5亿元。此外,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通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长沙捷联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实现“引企入校”,共建湖南省通用航空器维修基地。

4.校企共育航空人才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军队装备维修系统和地方航空产业,实行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其一,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与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海军航空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3033部队等联合培养,向空军、海军、陆航、二炮输送专业技术士官;其二,订单培养,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二三工厂、第五七○二工厂、中航工业贵州飞机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办各类专业的订单班;其三,现代学徒制培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工厂、第五七一八工厂等联合开展“三元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企业制定签署了《专业技术士官合作培养协议》《飞机维修人员订单培养协议》《联合办学协议》《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捐赠教学设备协议》等一系列校企合作的相关文件,形成清晰明确的责任清单制度,规范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聚焦地方航空产业,构建综合社会服务体系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地方航空产业,集聚军队航空装备修理工厂、航空研究院所和中航工业制造企业等科研力量,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技术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深度融入民用航空产业开展航空维修技能培训,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实现社会服务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校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

成立航空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修理技术中心、航空装备修理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实体平台;本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合作开展技术应用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共同承担飞机复合材料修复、生产监控系统开发、发动机维修训练技术、装备维护维修电子技术手册等各类服务项目近50个,进院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2.校企联合促进地方科研开展

近几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申请省部级、市级纵向课题300多项,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一一工厂、凌云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七家航空企业共捐赠600万,资助湖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基金”,支持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科学研究。

3.校企联合开展社会培训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一家获得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基础执照培训机构(CCAR-147部)和部件维修人员执照考试中心(CCAR-66部)授权的高校,面向社会举办CCAR-147基础培训、CCAR-66执照考试、基础技能培训和机型培训等航空维修技能培训,并协助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指导或联合企业开展员工培训。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提高自身技术应用、开发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行业企业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研发、技术交流、服务咨询等项目的联合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共同培养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团队,合作推广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具备与企业联合服务社会的能力,助推地方航空产业的发展。

三、优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

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总结分析,对于研究优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优质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夯实的合作平台、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实现产教深入融合。

1.构建夯实的合作平台是优质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基础

夯实的合作平台应实现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力:其一,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引导职业教育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部门转型的能力,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积极融入职业教育领域。其二,产业部门起指导作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机构,组建各类行业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和完善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其三,高职院校应主动发挥主体作用,与行业、企业实现多层次、多领域的联动与融合,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形成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的协同发展。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优质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保障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质上是主要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合力推动的结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双方聚焦于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标准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文化传承、技术开发应用、社会综合服务等方面,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其二,政府部门、高职院校、行业组织、企业等相关主体,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与优势,以特定的职业教育活动或项目为依托,满足学校、教师、企业、员工、学生等相关方的不同利益需求。其三,在市场机制、教育规律的双重作用下,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以合同为载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

3.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优质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其服务的方式必须在三个方面发生转变:其一,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服务对象涉及地方产业各个领域;其二,强化社会服务的深度,与服务对象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三,转变社会服务的功能,将教学和科研融入到社会服务中,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领域、深度和功能的转型发展,与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服务社会发展是社会转型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外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在诉求。

猜你喜欢

产教航空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