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学地理课堂的全球意识培养

2018-03-29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何仕军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杨小燕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意识人类

□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何仕军 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 杨小燕

全球意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部分,强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应着眼于全球思考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类文化交流范围以及生活足迹的扩大,全球意识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其含义不再局限于环境意识要关注全球,经济发展、资源开发、文化传播等均要放眼全球。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一带一路” 战略的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加上产业升级,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使我国逐渐摆脱了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在开拓市场,高端技术研发,解决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一系列发展问题时更需要着眼全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科学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包含大气、陆地、海洋等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地域联系、居住环境等社会环境。各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能全方位反映全球意识的本质。因此地理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有效培养学生全球意识,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准确理解地理科学与环境意识的关系

地理科学与环境意识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解释:

1.全 球意识是地理科学的最终归宿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最终归宿是可持续发展。既研究人类的发展又研究发展的持续性。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当地,而是放眼全世界,早已形成了资源全球共享的局面。这就要求在学习地理科学的过程中,形成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放眼全球,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资源,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的意识。

发展的持续离不开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一方面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水循环等自然现象将全球的大气圈、水圈连成一个整体,局部地区的污染或破坏会导致整个大气圈、水圈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在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保护与治理,也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区域的环境保护与整治。

2. 地理科学使全球意识的内涵得以升华

全球意识最初是指关注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但这种认识是极不全面的,环境污染的保护与治理除了从范围上要关注全球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除了环境污染要关注全球外,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应当放眼全球。例如:中东的石油、中国的稀土等均销售到世界各地;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跨国公司,既开拓了市场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生活质量。这些现象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地 理科学的课堂教学是传播全球意识的良好介质

在地理科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子。因此,在地理科学的探究过程中要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形成全球意识。

二、深入挖掘地理科学中蕴藏的全球意识思想

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均广泛渗透着全球意识思想,不同的是部分知识将全球意识体现得很明显,例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环境问题等知识明显指出了资源开发、经济发展需要放眼全球,且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但有些知识中全球意识又蕴藏得很深,例如:南极地区,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从而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大气下沉所以降水稀少;又因为气候寒冷,降水稀少所以生物难以生存,只能生存极度耐寒的生物;又因为生物难以生存所以土壤发育程度低;因为气候寒冷、土壤发育程度低所以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也没有常住人口。这个例子表面上看,南极的根况就是气候寒、降水少、土壤发育程度低、没有常住人口和人类生产活动,但实际上地理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土壤发育、生物分布、人类活动等要素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在教育中进行深入挖掘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全球意识的培养。

三、正确运用培养全球意识的方法

全球意识不是一个简单知识点,而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要培养这种思维方式,绝不能仅仅依靠机械的记忆,也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讲解或探究。因为讲解或探究只是能让学生明白其合理性,但要让学生习惯性地运用这种思维还需要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熏陶和引导。例如:从一张热带雨林的影观照片,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很旺盛,一般教师在此可能会联系并向学生讲解热带雨林的气候高温多雨。但如果我们在气候和植物的基础上,让学生推测如下问题:1.热带雨林的动物生长速度、行动方式具有哪些特点?2.热带雨林的土壤肥力情况如何?3.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与否?4.如果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对全球生态环境会有什么样影响?如此反复训练,学生便自然产生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维。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先推测,教师再作点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又能培养其探索和大胆猜测的精神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但如果改成教师直接传授,就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了热带雨林区的自然人文概况。

总之,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对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大胆猜测的精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意识人类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