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电动车火灾隐患需要疏堵结合
2018-03-29《生命与灾害》编辑部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发展非常快,社会普及率高,正是由于它结合了自行车和摩托车两者轻便、价廉、环保等优点,深受群众喜爱。然而电动车在给大家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防安全隐患。据全国各地公安消防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动车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或过道。
伴随着电动车的大量普及,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无比操心其在交通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违停充电又不断引起火灾,这已然是电动车乱象中久治不愈的两大顽疾。尤其是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频频发生,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07年电动车尚未普及时,北京市全年电动车火灾仅有5起,到2017年时,全市电动车火灾数量上升到69起,电动车起火易造成人员伤亡,这十年间由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的亡人数量占所有火情的1/3。线路短路、充电器超负荷、电池老化等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
电动车火患频发引起多方关注,媒体公开的报道中披露,对于电动车火灾隐患,亟须政府出手,推行社会共治,抓住“七寸”之处,念好“禁”字诀。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督促生产商遵守行业规范,保证产品质量,注明使用年限。同时,在流通和监管环节上,各管理部门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严格执行不合格电动车及配件的禁售规定;另一方面,作为电动车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更要为自身安全着想,不能只图一时便利,随意停放和给车充电。作为相关部门也要帮助并指导街道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解决人们的停放难、充电难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小区内电瓶车无序充电、乱停乱放痼疾,上海浦东张江广兰丽园小区实行了“智能充电”的做法,用户通过微信扫描充电二维码进行充电,充电系统遇到电瓶老化、电瓶充满的情况会自动断电。上海这家小区实行“智能充电”的经验,再次说明一个问题:在社会管理中,不仅需要健全制度,也应该注意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广电动车“智能充电”,无疑是治理电动车火灾的一个好办法,既可以解决充电难题,又能消除安全隐患。只有“人人自危”,提升安全意识,践行防范举措,实行“疏堵结合”,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电动自行车的消防隐患归于零仍是可及的。